“息壤之心”的黑色能量块如同星火燎原,点燃了地球的能源新纪元,却只是序曲。当全球还在消化能源霸权崩塌的余震时,龙国再掷惊雷!一则由“天梯”工程总署、龙国深空移民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公告,如同宇宙尺度的战鼓,瞬间轰传寰宇:
【“玄穹计划”启动公告】
目标:五年内,于月球“广寒宫”基地外围静海区域,建立首期可容纳一万名永久居民的封闭式穹顶生态城市——“望舒城”。
即日起,面向全体龙国公民(含归化国士)开放自愿报名。
遴选标准:身心健康,技能适配,心向星海,愿为龙国开疆拓土。
入选者将进入“广寒学宫”接受为期两年的全封闭星际移民特训。
——此去,非为漂泊,乃为扎根。于荒芜月壤,铸我龙国新家园!
公告下方,是“望舒城”的全息概念图:巨大的、由半透明“玄乌”合金与自适应纳米材料构筑的复合穹顶,如同倒扣在环形山边缘的晶莹巨碗,笼罩着生机勃勃的绿色山川、蜿蜒河流与错落有致的银灰色建筑群。穹顶内,模拟的地球阳光温暖和煦,人造大气层流动着淡蓝光晕。穹顶之外,是永恒的星空与灰白死寂的月壤,形成震撼的对比。
公告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沸腾的油锅!全球震撼!龙国沸腾!
西北,玉门关旧址,“瀚海明珠”生态穹顶。
曾经为“玉门星港”蓝图欢呼的石油老工人张大锤,此刻正对着嵌在自家客厅墙壁上的巨大全息屏,手指哆嗦着点开报名页面。老伴端着一盘刚蒸好的、用“薪火”核心加热的沙棘馍馍,担忧地看着他:“老头子…你真要去?那可是月亮!三十八万公里!摔下来咋办?”
张大锤猛地一拍大腿,缺了半截的手指戳着屏幕上“望舒城”穹顶内那片模拟的绿色田野,眼睛瞪得溜圆:“摔?怕个球!当年打油井,井喷差点把老子冲上天,不也活下来了?看看!看看这地!” 他指着屏幕上那片虚拟的麦浪,“在月亮上种庄稼!给咱龙国种出新粮仓!这活,比当年焊铁疙瘩带劲一万倍!老子这身老骨头,‘长生药’打了,还能再折腾几十年!这‘玄穹’…就是咱老玉门关人…最后的‘大油田’!” 他毫不犹豫地在“确认报名”的虚拟按钮上按了下去,指印在光屏上留下一个清晰的汗渍。
江南,水乡“云织镇”,“天工云锦”数字工坊。
顾阿婆注射“长生药剂”后,白发转乌,精神矍铄,此刻正带着一群年轻绣娘,围着一台特制的“星梭”设备忙碌。她们正在赶制的,不再是“星寰同辉旗”,而是“望舒城”穹顶内首批生态公园所需的“智能景观云锦”!锦缎上,纳米丝线织就的江南烟柳、小桥流水,能在人造微风中轻轻摇曳,模拟水波粼粼。
“阿婆!您看!报名通道开了!” 首席绣娘激动地指着全息通知。顾阿婆放下手中的放大镜,看着屏幕上那片穹顶下的绿色家园,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过锦缎上的虚拟流水,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去!老婆子我…要去月亮上,给咱‘望舒城’的娃娃们…绣一片江南!让月宫的孩子…也认得杨柳岸,晓风残月!” 她转身,对着工坊里所有年轻绣娘,声音斩钉截铁:“老婆子打头阵!你们这些小阿囡,学好本事!下一批…跟上来!咱云锦的丝…要飘到月亮上去!”
西南,十万大山,“云端村寨”。
老祭司站在“启明”中继站顶,寨中所有适龄青年肃立下方。巨大的全息屏播放着“玄穹计划”的壮丽画面。
“山神的子孙们!” 老祭司的声音通过扩音器,响彻群山,“看见了吗?那穹顶里的山!比咱的更高!那穹顶里的河!比咱的更亮!龙国要把家…安到天上去!那里,也要有开山的号子!引水的歌声!栽树的手!”
他手中的权杖重重顿地,镶嵌的“玄月精金”与顶部的“息壤之心”能源核心共鸣,发出清越的嗡鸣:“寨子里所有十八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娃!有一个算一个!去‘广寒学宫’!学那开天辟地的本事!把咱傈僳人的调子…唱到月亮上!把咱种灵芝的手艺…栽到月壤里!让山神河神老祖宗…在天上也能听见看见!去报名!”
“吼——!” 震天的回应冲破云霄!年轻的傈僳汉子们眼含热泪,用力捶打胸膛!那个曾收到父亲“月宫月饼”的阿岩,如今已是健壮的青年,第一个冲到中继站的报名终端前,黝黑的脸庞因激动而发亮!
“广寒学宫”——星海征途的摇篮。
这座并非建于地球,而是依托近地轨道巨型空间站“天阙”扩建而成的星际学院,本身就是一个震撼的奇迹。其主体由数个巨大的环形舱段连接而成,缓缓自转模拟重力。巨大的舷窗外,是缓缓转动的蔚蓝星球和清晰可见的月球“广寒宫”基地。
此刻,学宫最大的“星槎”模拟训练场内,气氛肃杀而狂热。
第一区:重力刀锋。
数百名身着紧身训练服的学员,如同置身于无形的刀山。区域内的重力场被“九章”系统精确操控,在0.1G(月球)到5G(超机动过载)之间无规则疯狂切换!学员们必须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完成精密仪器操作、紧急维修、甚至小组战术协同!
“稳住!手要像焊在操作杆上!脑子里想着‘息壤之心’的稳态!” 教官的吼声在通讯频道炸响。一个身影在3G重力下踉跄摔倒,又挣扎着爬起,面罩下嘴角渗血,眼神却燃烧着不屈的火焰——正是张大锤!他粗糙的大手死死抓住模拟的聚变引擎阀门,青筋暴起,硬是在狂暴的重力乱流中,将虚拟的泄漏点死死“焊”住!
第二区:真空织梦。
这里模拟月球基地外的绝对真空与极端温差。学员们身着笨重的训练用舱外服,在巨大的、布满嶙峋模拟月岩和深沟的场地内,进行着“玄穹”外壁维护、月壤采样、甚至紧急救援演练。他们的动作在真空中缓慢而精确,如同无声的舞蹈。顾阿婆的身影赫然在列!她虽然被分在相对温和的“穹顶生态维护组”,但此刻正操控着训练用的机械臂,在模拟的穹顶内壁上,以令人惊叹的稳定度,“绣”着一片复杂的纳米电路——那是未来调控穹顶内微型气候的神经网络节点!她布满老年斑却异常稳定的手,在机械臂的辅助下,于虚拟的真空中,勾勒着生命的脉络。
第三区:文明薪火。
巨大的环形教室内,气氛截然不同。没有狂暴的重力,没有致命的真空,只有深邃的星空投影和流淌的文化数据流。来自“稷下学宫”的顶尖学者、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正向学员们灌输着如何在封闭外星环境中构建稳定社会、传承龙国文明精髓、甚至…与可能的外星邻居进行“第一次接触”的文化预案。
阿岩和一群来自不同民族的学员坐在一起,全神贯注。当讲师讲到“如何在穹顶内构建多民族文化共生社区”时,阿岩猛地举手,用带着傈僳口音的龙语大声说:“报告老师!我们可以把寨子的赛歌会搬到‘望舒城’!让月亮的山,也听得见傈僳的调子!” 讲师赞许地点头,将“傈僳山歌融入穹顶文化建设”的建议,实时录入教学案例库。
核心控制台。
林阳、苏白薇、秦老的身影通过全息通讯出现,俯瞰着整个训练场。
“好!好苗子!” 秦老看着张大锤在重力乱流中咬牙坚持,看着顾阿婆在真空模拟中稳定“刺绣”,虎目放光,“有这股子狠劲和巧劲!月亮的土,咱龙国人…踩得实!”
苏白薇的目光则聚焦在阿岩等年轻学员身上:“文明传承是关键。‘望舒城’不仅是物理家园,更是龙国文明在深空的第一个精神堡垒。‘广寒学宫’的文化烙印,必须深植骨髓。”
林阳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每一个奋力拼搏的身影,指尖在“星芒”终端上划过,调出月球静海的实时画面:“‘息壤绿洲’,进度如何?”
月球,静海,“广寒宫”基地外延。
这里已非“广寒宫”初建时的冰冷荒原。一座座巨大的、半埋于月壤的银灰色“息壤母巢”如同钢铁巨兽匍匐。母巢顶部,喷射出如同活物般蠕动的暗绿色粘稠流体——这便是“玄穹计划”的生态基石:“息壤·创生”凝胶!
凝胶如同拥有生命和智慧的洪荒之泥,在“九章”系统的精准引导和“息壤之心”提供的澎湃能量驱动下,贪婪地吞噬着月壤,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行着匪夷所思的转化:
坚硬的硅酸盐被分解、重组,形成富含矿物质的“类土壤”基质!
稀有金属被富集、提纯,成为建造穹顶骨架的“玄乌”合金原料!
水分子从月壤深处被高效捕捉、提纯,汇入预设的管道网络!
更神奇的是,凝胶内部,无数纳米级的“创生孢子”被激活,它们如同最勤奋的工人,疯狂地构建着复杂的根系网络、合成着有机质、甚至模拟着地球土壤的微生物环境!
以“息壤母巢”为核心,一片片巨大的、被高强度力场暂时笼罩的圆形区域正快速“绿化”。灰白色的月壤被暗绿色的凝胶覆盖、转化,短短数月,已形成数公里直径、厚达数米的“息壤绿洲”!绿洲之上,由“广寒宫”工程机器人播下的、经过基因强化的先锋草种和低矮灌木,正顽强地抽出嫩芽,在模拟地球光谱的照射下,呈现出令人心颤的、充满希望的翠绿!
“报告林总工!‘息壤绿洲’一期工程完成度:87%!” 月球工程总指挥“嫦娥”少将的声音激动传来,“基质理化性质稳定,有机质含量达标,微生物群落初步建立!‘穹顶’基础桩基已深入绿洲稳定层!‘玄穹’骨架…开始生长!”
随着她的话音,绿洲边缘,一座巨大的环形基座上,数条粗壮的、由“玄乌”合金与智能纳米材料构成的“骨架”,如同拥有生命的巨藤,在“息壤之心”能量的灌注和“九章”程序的引导下,沿着预设的穹顶轮廓,开始缓慢而坚定地向上、向四周“生长”!骨架表面流淌着幽蓝的能量纹路,如同巨龙的血管。它们交织、蔓延,逐渐勾勒出“望舒城”那遮天蔽日的穹顶雏形!生长过程无声无息,却蕴含着改天换地的磅礴伟力!
龙国,京城,小汤山“银龄启明”长者社区。
绿树成荫,环境清雅。社区中心广场的巨大全息屏,正直播着月球“玄穹”骨架生长的震撼画面。一群注射了“长生药剂”、精神矍铄的老人围坐观看,其中就有王老栓。
“乖乖…那铁架子…自个儿会往上长?” 王老栓拄着拐杖(纯装饰),浑浊的老眼瞪得老大,“比咱村头那老槐树长得还快!”
旁边一位退休的航天材料老专家,推了推眼镜,用通俗易懂的话解释:“老王头,那不是长,是‘打印’!用‘息壤’转化出来的材料,像蜘蛛吐丝一样,一层层‘织’出来的!有了‘息壤之心’那用不完的劲,想织多大就织多大!”
“织出来的?” 王老栓琢磨着,突然咧嘴一笑,露出豁牙,“那感情好!结实!比当年咱支前纳的千层底…还结实!” 他顿了顿,看着屏幕上那不断扩大的绿色“息壤绿洲”和穹顶骨架,眼中泛起憧憬,“等织好了…咱这些老家伙,能申请上去瞅瞅不?给晚晚她爹…捎两双咱纳的月亮布鞋?”
他的话引来一片善意的哄笑和讨论。社区智能管家适时地投影出“银龄启明”计划的拓展公告:
【“玄穹”长者关怀子计划】
【“望舒城”建成后,将开辟“桑榆区”,优先满足功勋长者、文化传承人等群体的探亲、疗养及文化交流需求。】
【现开放“月宫记忆”口述史采集预约,您的故事,将成为“望舒城”历史档案馆的基石!】
老人们瞬间沸腾了!口述历史?上月亮讲故事?这可比打麻将带劲多了!王老栓第一个蹦起来(注射后腿脚利索得很):“我报!我给咱‘望舒城’的娃娃们…讲讲当年怎么用独轮车,给淮海战役推军粮!”
月球,“广寒宫”基地,“桂殿”中枢。
林阳的身影出现在主控大厅。巨大的环形视窗外,“玄穹”骨架正在星空背景下无声生长,其阴影已能覆盖小半个“广寒宫”。苏白薇的全息通讯也同步接入,背景是她在地球“神农”实验室培育的、适应月表低重力强辐射的“月宫稻”秧苗,绿意盎然。
“骨架生长速率超出预期12%。” 林阳看着数据流,“‘息壤绿洲’生态指数稳定。‘广寒学宫’第一期学员结业率:98.7%。”
“白薇,‘月宫稻’第一批秧苗已进入‘息壤绿洲’封闭试验田。” 苏白薇的声音带着喜悦,“‘九章’模拟生长曲线良好。‘望舒城’的第一碗米饭…指日可待。” 她顿了顿,语气温柔,“晚晚画了一幅画,让我传给你。”
林阳的私人终端上,浮现出一幅稚嫩却充满想象力的蜡笔画:巨大的彩色玻璃罩(穹顶)里,有绿色的山,蓝色的河,金黄的稻田。稻田边,一个小女孩(扎着羊角辫,代表晚晚)和一个小男孩(穿着傈僳服饰,代表阿岩)在玩耍。天上,有一艘拖着火焰尾巴的小飞船(代表“星火”号),飞船里坐着一个戴眼镜的老奶奶(顾阿婆)在绣花。穹顶外面,灰白色的月亮上,一个白胡子老爷爷(王老栓)正拄着拐杖,笑眯眯地看着里面。画纸顶端,用歪歪扭扭的字体写着:
爸爸的家在月亮上,晚晚的家也在月亮上!
林阳冷峻的嘴角,缓缓勾起一抹清晰的弧度。他凝视着女儿的画,仿佛穿透了冰冷的合金与数据,看到了“望舒城”穹顶下那片即将升起的炊烟、金黄的稻浪、孩子们的欢笑和老人们满足的目光。
他抬起头,目光穿透“桂殿”巨大的视窗,投向那片正在“息壤”伟力下焕发生机的月海,投向那如同巨龙脊梁般不断向苍穹伸展的“玄穹”骨架。平静的声音,在控制大厅内响起,带着开创纪元的笃定:
“‘玄穹’为骨。”
“‘息壤’为血。”
“‘薪火’为魂。”
“望舒之城…”
“生息已燃。”
星海深处,人类文明的第一颗地外生命火种,在龙国意志的浇筑下,于亘古荒凉的月壤之上,熊熊点燃。那不断生长的穹顶骨架,如同刺破旧宇宙帷幕的龙角,宣告着一个属于星辰族群的崭新纪元,正磅礴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