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里的渤海湾,冰层被风凿出犬牙交错的裂痕。破冰船“海锋号”像头疲惫的老牛,船艏钢板在冰原上撞出刺耳的呻吟。船长陈大礁攥着望远镜,镜头里,大竹礁哨所的屋顶在风雪中时隐时现。补给箱吊到半空,钢缆突然“嘣”地炸响!冻成冰坨的萝卜白菜砸在甲板上,碎成带冰碴的绿泥。
“第七回了!”大副抹了把结霜的眉毛,“再送不上粮,岛上兄弟该啃皮带啦!”
西山基地的巨幅海图前,寒气仿佛凝成了白霜。海军后勤部长的手指戳在渤海冰情图上,红铅笔圈出的冰厚数字触目惊心:“破冰船撞一次修半月!空投?十包罐头能砸中礁盘两包算走运!”
秦老将暖水杯焐在冻僵的指尖:“听说苏联人有条‘列宁号’,能啃三米厚冰?”
“不够。”林阳调出系统光幕,蓝光刺破会议室的阴霾:
【交易:1975年芬兰“极地女王”号综合保障船图纸】
【核动力破冰+垂直补给系统+医疗舱】
【交易物:清宫《冰嬉图》长卷(郎世宁真迹)】
“《冰嬉图》?!”故宫老专家手一抖,茶泼湿了海图,“乾隆年洋人画师的手笔!冰上健儿的金刀鞋,连翎毛都根根分明啊!”
“赫尔辛基船舶设计院院长是冬奥迷。”林阳展开全息影像——银发老者跪在恒温展柜前,指尖虚抚画上溜冰侍卫的盘金腰带,“他说这冰刀轨迹里藏着流体力学。”
雪夜,防弹车队碾过长安街。铅箱里的《冰嬉图》展开在交易室,画上八旗兵冰球激战的呵气,仿佛要凝在零下二十度的空气中。蓝光漩涡吐出图纸时,哈尔滨船厂的探照灯正劈开江面雾凇。
“乖乖!核反应堆配破冰艏?”总工赵一锤的放大镜滑过《动力舱剖面图》,蒸汽轮机旁赫然标注着“铀燃料棒”!“快!给一车间加装铅板!”他吼声未落,学徒已抱着辐射防护服冲进风雪。
船台之上,钢鲸初现峥嵘。核动力舱被铅壳裹成巨茧,船艏的破冰刃用特种锰钢锻造,淬火时冰水浇上去,“刺啦”腾起白雾如龙。最让老师傅们咋舌的是船尾的“大蜂巢”——六边形补给平台能同时起降三架直升机,升降机直通底舱冷库。
试航日,渤海冰原刮着白毛风。“极地”号的核动力艏像热刀切黄油,钢甲刺进冰层时冰屑喷溅如瀑。船抵大竹礁,王小柱扒着哨所窗台傻了眼:船腹“嗡”地张开巨口,升降台托着集装箱稳稳落在礁盘上。箱门开启,青翠黄瓜顶着小黄花,红番茄还带着温室余温!
更大的惊喜在医疗舱。牙医钻的嘶鸣里,赵大勇龇着刚补好的板牙傻笑:“比俺老家县医院还亮堂!”无影灯下,阑尾炎战士的刀口缝线细如发丝。舱壁的苏联制恒温箱里,血浆袋微微鼓动,像颗活着的心脏。
捷报乘电波飞越山海关。青海湖边的边防站里,哨长攥着结冰的望远镜喊:“给咱们也弄条‘奶妈船’吧?巡逻车冻趴窝半个月了!”
系统光幕应声铺展:
【交易:1998年加拿大“荒原驼”多功能保障车技术】
【全地形底盘+自热给养舱+手术台】
【交易物:西夏文《吉祥遍至口合本续》木刻本(海内孤本)】
“西夏文佛经!”文献专家捶胸顿足,“北宋年间的木活字,全世界就剩半部!”
“多伦多机械公司总裁痴迷东方印刷术。”林阳指尖拂过经卷影像上残缺的咒轮,“说这木纹里藏着抗寒的密码。”
经卷北渡那夜,昆仑山口雪深及腰。保障车在兵站展开时,车顶卫星天线旋开雪花。巡逻归来的战士钻进自热舱,冻硬的皮靴在暖风里化开冰壳。军医老周展开折叠手术台,无影灯亮起的刹那,窗外暴风雪成了静默的背景布。
当“荒原驼”车队碾过唐古拉山口时,哈尔滨船厂正举行下水礼。万吨钢鲸滑入松花江,舰桥顶端的核辐射标志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观礼台上,王小柱捧着岛上收获的第一筐番茄,红果映着新兵绶带。
小院葡萄架下,姥爷把番茄切片码进搪瓷盘,糖霜撒上去晶亮如雪。“尝尝!钢鲸肚里长的!”他得意地敲着盘子。苏白薇端出烙饼,面皮里掺着南海岛礁磨的紫菜粉,烙出来泛着青碧色。
窗外货郎叫卖声混着冰凌坠地的清响:“渤海虾皮——保障船晒的——”更远处,新下水的二号舰正劈开冰河。船艏破冰的轰鸣透过大地传来,像巨鲸深沉的歌。
系统光幕在眼底无声铺展:
【综合保障船列装:3艘】
【边海防补给效率提升:17倍】
【影响力:362%】
苏白薇拈起番茄片,汁水染红指尖。那抹红映着保障船模型的灰蓝舰体,像雪原上不灭的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