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油条香气尚未散尽,豆浆碗底还残留着温热的挂壁。
林阳抱着咯咯直笑的小雨,牵着小脸被油条蹭得亮晶晶的王小虎,一家人围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暖意融融。王老栓端起粗瓷碗,呷了口滚烫的豆浆,目光沉稳地扫过这团聚的温馨,最终落在林阳身上,带着无声的询问。院外那辆吉普车刚刚离开的引擎声,还隐约可闻。
林阳放下小雨,迎着姥爷的目光,脸上带着温暖的笑意:“姥爷,刚才是去办点正事。弄了点好东西回来,能防病,以后小雨和小虎他们,再也不用怕得‘小儿瘫’(脊髓灰质炎)或者‘百日咳’那些吓人的病了。”
“防病?”姥姥王周氏正给苏白薇剥着第二个鸡蛋,闻言立刻抬起头,浑浊的眼睛里满是关切,“啥好东西?比咱乡下赤脚医生的草药丸子还灵?” 她这辈子见过太多孩子被那些“抽风病”、“蛤蟆瘟”夺走,对那些名字有着本能的恐惧。
“比草药丸子灵多了!”林阳笑着解释,尽量用最朴实的语言,“是国家新弄出来的‘神苗’,打一针,管一辈子!以后那些吓人的病,都近不了身了!等过些日子,小雨和小虎就能去打,咱大院里其他孩子也都能打上!”
“打一针管一辈子?”张桂兰(大舅妈)正在收拾碗筷,闻言惊讶地张大了嘴,“我的老天爷!那不成仙丹了?阳子,这……这得多少钱一针?咱……咱能打得起不?” 她下意识地开始盘算自己攒的那点私房钱。
“舅妈放心!”林阳声音笃定,“这是国家给咱们老百姓的福利!不要钱!以后所有孩子,只要到了岁数,都能免费打!”
“不要钱?!”李秀英(三舅妈)也惊得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和王援朝(三舅)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难以置信。在乡下,看个头疼脑热都得用鸡蛋换,这能管一辈子的神针,居然不要钱?
“国家……真好!”姥姥喃喃地说着,眼圈又有点发红,枯瘦的手紧紧握着苏白薇的手,“薇薇闺女,听见没?以后咱家小雨、小虎,还有……还有你们以后的孩子,都不用遭那些罪了!老天爷开眼!祖宗显灵了!”
苏白薇心中了然,知道林阳说的正是那百万支疫苗。她看着林阳眼中那份笃定和温暖,心中同样涌起巨大的暖流和自豪。她轻轻反握住姥姥的手,柔声道:“嗯,姥姥,听见了。这是好事,大好事。”
王铁柱(大表弟)坐在一旁,依旧沉默地组装着那个修好的手电筒,但耳朵却竖得尖尖的。免费的神苗?国家福利?阳子哥轻描淡写几句话,背后蕴含的能量和意义,让他这个在供销社见惯了物资紧俏的人,感到一阵阵心惊。他眼角的余光扫过院墙,仿佛能穿透砖石,看到外面那些无声守护的力量。这京城的水,阳子哥搅动的波澜,远比他想象的更深、更广。
西山深处,绝密会议室内灯火依旧通明,气氛却与之前的凝重肃杀截然不同,弥漫着一种压抑不住的激动与振奋。
巨大的环形会议桌上,摊开的不再是冰冷的武器参数,而是国家生物制品检定所连夜奋战、用最高标准、最严程序得出的厚厚一叠检测报告。每一页纸上都盖着鲜红的“绝密”和“确认无误”的印章。
陈院士(科学院生物工程所)头发似乎更白了些,但精神矍铄,眼睛亮得惊人,他指着报告上的数据,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发颤:
“首长!诸位!结果出来了!全部确认!全部确认无误!”
“安全性!所有动物实验、急毒长毒测试,全部通过!未发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
“有效性!血清抗体阳转率……百分之百!保护力……终身!九种核心传染病,覆盖无死角!”
“生产工艺!那份资料……简直是鬼斧神工!流程清晰,参数精准,对设备要求并非高不可攀,原料大部分可实现国产化!成本……低廉到不可思议!一旦规模化生产,完全具备全民普及的可行性!” 他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这是神迹!是改写共和国公共卫生史的神迹!不!是改写人类对抗传染病历史的神迹!”
总后勤李部长看着报告最后那页关于成本核算的预估数字,又看了看旁边秦老带来的、关于疫苗配套生产设备改造和原料调配的初步方案,眼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精光:“好!太好了!成本可控!原料能解决!这就意味着……全民免费接种,不再是梦!不再是纸上谈兵!这是惠及千秋万代的德政!是真正的‘生民之礼’!首长,我建议,立刻启动‘春苗’计划!以京城为核心,辐射华北,建立样板,总结经验,然后向全国铺开!”
“春苗……好名字!”秦老用力点头,脸上是压抑不住的振奋,“当务之急,是建立绝对可靠的生产线!检定所现有的产能杯水车薪!我建议,立刻整合首都第一、第二生物制药厂核心力量,抽调全国顶尖生物制品专家,组成‘春苗’核心生产组!在最高保密等级下,利用现有厂房进行适应性改造,以林阳同志提供的资料为蓝本,边学习、边生产、边改进!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形成稳定、足量的产能!同时,卫生部牵头,成立‘春苗’接种指挥部,制定最严密的接种方案和应急预案!”
“安全!安全第一!”张老将军虽然依旧面容冷硬,但语气中少了几分铁血,多了几分对生命的敬畏,“接种点选址、疫苗运输保存(尤其冷链)、现场秩序维护、异常反应处置……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滴水不漏!这关系到千万儿童的生命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我总装可以抽调最可靠的保卫力量,配合地方公安和民兵,确保接种过程绝对平稳有序!”
“烛龙”端坐主位,深邃的目光扫过一张张因激动而泛红的脸庞,听着一条条务实而高效的提议。当听到“全民免费”、“改写历史”、“惠及千秋万代”这些字眼时,他那双掌控国运的眼眸深处,也漾开了欣慰与决断的波澜。他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定鼎乾坤的力量:
“‘春苗’计划,准!”
“列为共和国最高民生战略工程,等级:‘丰碑’!”
“由政务院牵头,卫生部、总后、科学院、内务部、公安部……相关部门全力协同!秦振国同志(秦老)任总协调!”
“目标:三个月内,京城及周边适龄儿童,应接尽接!半年内,总结经验,完善体系,向全国稳步推进!”
“此乃固本培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执行!”
命令如金戈铁马,瞬间点燃了共和国最高效的机器!一道道加密电波带着“春苗”计划的绝密指令,刺破西山的铅幕,飞向卫生部、飞向各大药厂、飞向城市的街道和乡村的卫生所……
---
十天后。京城,东城区,红星胡同口。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空气中还带着冬日的清冽。但红星胡同口那片原本用来晒被子的空地上,此刻却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空地中央,一字排开三辆刷着崭新草绿色、车身上喷着醒目红十字和“国家计划免疫”白色大字的专用疫苗接种车。车身侧门打开,露出里面干净整洁的操作台和摆放整齐的冷藏设备。车旁,用红绸围出了几条隔离通道,入口处立着“儿童疫苗接种点”的牌子。
更引人注目的是,接种点周围,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穿着崭新绿军装、臂戴红袖章、表情严肃的民兵和公安干警,如同标枪般挺立,维持着秩序。那股肃然之气,让原本看热闹的街坊邻居都下意识地放低了声音,眼神里充满了敬畏和新奇。
“让一让!让一让!带孩子打针的这边排队!” 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和护士帽的年轻姑娘拿着喇叭喊着,声音清脆。仔细看去,那帽檐下露出的眉眼,赫然是王招娣(林阳大表妹)!她经过紧急培训,光荣地成为了“春苗”计划的首批社区接种服务员!此刻,她努力维持着专业和镇定,但微微发红的脸颊和挺得笔直的腰背,都透着一股前所未有的骄傲和使命感。她胸前别着的“防疫先锋”红绸花,在晨光中格外鲜艳。
长长的队伍从接种车前一直排到了胡同深处。家长们抱着、牵着自家孩子,脸上带着期盼,也有一丝紧张。孩子们则好奇地东张西望,有的兴奋,有的害怕地往妈妈怀里缩。
“老张家的!你也带铁蛋来啦?”
“可不!街道王大妈挨家挨户通知的!说是国家新弄的神苗,打了以后不得‘小儿瘫’!不要钱!天大的好事啊!能不来吗?”
“听说是京城头一批!咱红星胡同可是沾光了!”
“瞧见没?那些站岗的,多精神!这阵仗……啧啧,国家是真重视啊!”
队伍里,街坊们低声议论着,语气里充满了对国家的信任和对“神苗”的期待。
队伍靠前的位置,王家人格外显眼。
姥姥王周氏紧紧牵着林小雨的手,另一只手还拎着个小马扎,准备给重孙女坐。小雨穿着苏白薇给她新买的红色灯芯绒外套,小辫子上扎着同色的蝴蝶结,小脸兴奋得红扑扑的,大眼睛好奇地盯着前面穿白大褂的护士姐姐。她一点都不怕,反而觉得新鲜好玩。
李秀英则紧紧抱着王小虎。王小虎看着前面白大褂手里亮闪闪的针头,还有消毒棉签那股刺鼻的味道,小嘴一瘪,小胖身子开始不安分地扭动,带着哭腔:“娘……不打针……疼……虎子怕……” 他使劲往母亲怀里钻。
“虎子乖!不怕不怕!”李秀英心疼地拍着儿子的背,柔声哄着,“你看小雨姐多勇敢!这针打了,虎子以后就再也不会发烧抽风了,也不会咳嗽得小脸通红了!听话,就一下下,像蚊子叮一口,不疼!打完娘给你买大糖葫芦!”
“真……真的?”王小虎泪眼汪汪地抬起头,看着母亲。
“真的!娘啥时候骗过你?”李秀英保证道,又指着前面,“你看!到小雨姐了!”
只见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王招娣,正弯着腰,动作轻柔地用酒精棉签擦拭小雨露出的左臂上臂。她的动作经过严格培训,规范而利落。小雨只是微微缩了下小肩膀,大眼睛好奇地看着表姐的动作。
“小雨真棒!一点都不怕!”王招娣的声音透过口罩传来,带着鼓励的笑意。她迅速从旁边护士推过来的专用冷藏小车上取出一支标注着“九联-1”的蓝色疫苗瓶,熟练地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药液,排尽空气。
“小雨,看着姐姐手里的蝴蝶结!”王招娣转移着孩子的注意力。
小雨的目光立刻被王招娣白大褂口袋里别着的一枚彩色塑料蝴蝶结吸引。
就在这一瞬间!
王招娣手腕稳定而迅速地一送!
针尖精准地刺入皮下!
药液平稳推入!
“好了!”王招娣迅速拔出针头,用干棉签按住针眼,动作一气呵成。
小雨甚至没反应过来,只觉得胳膊上好像被小蚂蚁轻轻夹了一下,有点凉凉的,然后……就结束了?她眨了眨大眼睛,看着表姐按在胳膊上的棉签:“招娣姐?打完了?”
“打完啦!小雨真勇敢!奖励你一颗勇敢小星星贴纸!”王招娣笑着从口袋里掏出一枚印着红色五角星的小贴纸,贴在小雨的手背上。
“噢!我有小星星咯!”小雨立刻忘了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感觉,举着小手,兴奋地跑向等在一旁的姥姥和苏白薇,“薇薇姐!姥姥!看!招娣姐给我贴的勇敢小星星!我打针没哭!”
看到小雨如此顺利,王小虎的紧张情绪也消散了大半。轮到他的时候,虽然小嘴还是瘪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但在李秀英的安抚和王招娣温柔而专业的动作下,也顺利地完成了接种。当那颗代表“勇敢”的小星星贴纸贴到他手背上时,小家伙立刻破涕为笑,举着小手和小雨凑到一起比谁的星星更亮。
王老栓、王建国、王援朝、张桂兰、王铁柱都站在一旁看着。王老栓看着小雨和小虎接种后活蹦乱跳的样子,看着周围街坊邻居带着孩子井然有序地排队、接种,看着那些维持秩序的民兵和公安干警挺拔的身影,他那如同戈壁岩石般冷硬的嘴角,极其罕见地向上弯起了一个清晰而温暖的弧度。阳子这孩子弄来的“神苗”,是真真切切地落到了老百姓身上!这份功德,比天大!
苏白薇站在姥姥身边,看着眼前这充满希望的一幕。阳光洒在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上,洒在家长们如释重负的眉宇间,洒在“春苗”车鲜亮的红十字上。她仿佛看到了无形的病魔阴影正在这温暖的人间烟火中悄然退散。她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手臂上那几乎看不见的针眼——那是前两天在军区总医院,由陈医生亲自为她补种的全套疫苗。基因强化与未来疫苗的双重守护,让她对未来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春苗”接种车旁,王招娣忙碌而认真地工作着,耐心地解答着家长的询问,细心地安抚着害怕的孩子。她身上那件白大褂,仿佛洗去了她曾经在百货商店柜台后的小虚荣,赋予了她一种崭新的、沉甸甸的责任与荣光。当她偶尔抬头,看到人群外自家人投来的、带着骄傲和鼓励的目光时,心中那份属于“王家女儿”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磐石”小院内,林阳并没有去现场。他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手里拿着一份秦老派人送来的、关于“春苗”计划第一阶段实施情况的简报。窗外,隐约能听到胡同口传来的喧闹声和孩子们偶尔的嬉笑声。他放下简报,端起桌上温热的豆浆喝了一口,目光投向窗外那方小小的、洒满阳光的院子。
姥爷王老栓正背着手,在院子里缓慢踱步,腰杆挺得笔直,如同守卫疆土的哨兵。姥姥王周氏坐在小马扎上,眯着眼睛,就着阳光缝补着小雨一件刮破了的小外套,嘴里哼着不成调的乡谣。厨房里,传来张桂兰和李秀英商量着中午是包饺子还是擀面条的争论声,带着浓浓的烟火气。
就在这时,院门被轻轻敲响。
守在院内的“磐石”队员无声地打开门。
秦老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脸上带着巨大的振奋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眼神亮得惊人。他手里拿着一个厚厚的、印着绝密字样的文件袋。
“小林!‘春苗’落地生根了!”秦老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京城首日接种,秩序井然,反应良好!老百姓……都在夸国家好!夸政策好!你那份‘生民之礼’,正在化作守护千万幼苗的参天大树!” 他将文件袋放在桌上,“这是最新的进展和后续计划。另外……”
他顿了顿,看向林阳的眼神更加深邃,带着一种托付重任的郑重:
“‘神鹰’……即将首次试飞!地点,西北戈壁靶场!”
“首长希望……你能亲临现场!”
【叮!】
【检测到宿主行为对国民健康体系产生根本性变革!】
【影响力提升:86% → 87%!】
系统的提示音在林阳意识深处响起。87%了。春苗破土,生机盎然;神鹰待飞,翼展苍穹。家的温暖,国的重托,在这四合院的暖阳里,在西北戈壁的风沙中,悄然汇聚成一股改天换地的磅礴力量。林阳放下豆浆碗,迎上秦老的目光,平静而坚定:
“好。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