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声在空荡荡的书房里格外清晰,君无痕握着狼毫的手顿了顿,宣纸上晕开的墨痕如同一朵早夭的花。案头的兵符泛着冷冽的青芒,与烛火跳跃的暖光交织,在他脸上投下忽明忽暗的阴影。三日前接获的密诏此刻正静静躺在檀木匣中,墨迹未干的“即刻驰援雁门关”几个字,像一道无形的枷锁,将他困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
窗外的北风卷着细雪扑打窗棂,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君无痕起身推开雕花窗,寒气瞬间涌入,熄灭了案头三根蜡烛中的两根。他望着漫天飞雪,思绪却飘回了十年前——那时他还是个挎着长剑闯荡江湖的少年,在江南烟雨中邂逅了那个撑着油纸伞的女子。她的笑靥比春日的海棠还要明艳,说要与他共赏余生的每一场落雪。
“公子,该收拾行囊了。”老仆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几分小心翼翼。君无痕收回视线,目光落在墙上悬挂的玄铁剑上。这把剑曾陪他踏遍山河,斩尽宵小,如今却要带着它奔赴那充满硝烟的战场。他伸手抚过剑柄上的纹路,冰凉的触感让他清醒地意识到,此去边关,生死未卜。
书房角落的矮几上,摆着母亲亲手缝制的护膝。想起临行前母亲鬓角新添的白发,和那强忍着泪水说出“平安归来”时颤抖的声音,君无痕只觉喉间发紧。他是家中独子,本应承欢膝下,却因一纸诏书,不得不抛却儿女情长,去守护万里山河。
案头的沙漏已悄然流尽,子时的梆子声远远传来。君无痕展开地图,烛火将雁门关的位置照得通红。那里此刻定是寒风刺骨,烽火连天,无数将士正浴血奋战。他的指尖划过地图上蜿蜒的防线,心中默默盘算着行军路线、粮草调配,多年的用兵经验让他很快制定出初步的作战计划。可即便如此,他仍忍不住担忧,担忧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担忧边关百姓的安危。
铜镜中,映出他紧锁的眉头和眼底的血丝。他忽然想起曾经与友人笑谈时说过的话:“大丈夫当提三尺剑,立不世功。”如今真到了实现抱负的时刻,心中却满是犹豫与不舍。家国大义与儿女私情,忠孝两难全的困境,如同两张交织的大网,将他牢牢困住。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天地间一片苍茫。君无痕深吸一口气,将兵符郑重地收入怀中,又将母亲缝制的护膝小心地放进行囊。他提起玄铁剑,在烛火中最后一次凝视剑身上倒映的自己,眼神渐渐变得坚定。此去纵然九死一生,他也要守住身后的万家灯火,不负这身铠甲,不负天下苍生。
当第一缕晨曦刺破云层时,君无痕骑上战马,率领着整装待发的将士们踏上了征程。马蹄声踏碎满地残雪,扬起的雪雾中,他回望了一眼渐渐远去的家乡,然后毅然决然地转头,朝着边关的方向疾驰而去。寒风中,他的披风猎猎作响,似是在为这场未知的征途呐喊助威。
柳若璃得知君无痕要随秦苍奔赴边关的消息后,心中满是担忧与不舍。然而,她深知君无痕肩负着保家卫国的重任,不能因为儿女情长而阻拦他。
当晚,柳若璃精心准备了一桌酒菜,与君无痕相对而坐。烛光摇曳,映照着两人深情的面容。柳若璃强颜欢笑,为君无痕斟满一杯酒,说道:“无痕,此去边关,凶险万分,你一定要多加小心,平安归来。我会在京城,每日为你和秦将军祈福。”
君无痕握住柳若璃的手,眼中满是柔情与坚定,“璃儿,你放心,我定会平安归来与你团聚。你在家中也要照顾好自己,莫要让我担忧。”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递给柳若璃,“这块玉佩是我母亲留给我的,你带在身边,就如同我在你身边一样。”
柳若璃接过玉佩,小心翼翼地收好,泪水在眼眶中打转,但她还是努力忍住,不让它落下。两人一夜未眠,倾诉着彼此的思念与牵挂,直至天色渐亮。
次日清晨,君无痕与秦苍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离开了京城。柳若璃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去的军队,心中默默祈祷着他们能够早日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