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丘回到曲阜后,便立刻静下心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自己学说的总结之中。
他深入研究了齐国和鲁国的国情,将自己的思想与之相结合,不断地思考、推敲、完善。
仿佛有神明相助一般,孔丘的灵感源源不断,下笔如有神助。他的思绪如泉涌般流淌,文字在他的笔下自然地铺展开来,形成了一篇篇精妙绝伦的论述。
然而,就在孔丘沉浸于创作的世界时,那个神秘而庄严的天道之声再次在他耳边响起:“一个月后,稷下学院论道。”
孔丘听到这个声音,心中一动,他知道这是一个展示自己学说的绝佳机会。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收起正在撰写的学术着作,起身赶往临淄。
时光荏苒,一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
这一天,众多才子齐聚临淄,稷下学院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仅有来自各地的才子,还有许多前来凑热闹的百姓。
“时间已经到了,可是却没有人出来主持,那么到底谁先来呢?”人群中,一个才子高声喊道。
“就是,那个声音到底是谁,安排不合理啊。”也有人抱怨道
他们话音未落,空竹便挺身而出,毫不示弱地说道:“我乃佛门弟子,所创立的学说乃是佛门教义。我佛门主张众生平等,引导人们向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明心见性,众生皆在苦海之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空竹自从拜入佛教之后,仿佛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加持,将准提圣人那不要脸的劲头学了个十足十。
就在所有人都还未开口之际,他竟然毫不客气地直接开讲起来。
随着他的讲述,一个神奇的现象发生了——空竹的这个分身,其修为竟然如同坐火箭一般蹭蹭往上涨!
这显然是受到了天道的恩赐,佛门的出现,完全符合大道和天道的发展规律。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天道给予空竹的一份厚礼。
就这样,空竹的修为一路高歌猛进,直到达到金仙境界才终于停了下来。
与此同时,在稷下学院的一面墙上,突然浮现出了空竹的名字,而且排名赫然是第一!
众人见状,自然明白这就是所谓的学说排名。由于目前只有空竹一个人上台演讲,所以他的名字排在首位也是理所当然。
这一幕让在场的众人都不禁心动不已,他们的内心都开始蠢蠢欲动起来,一个个都跃跃欲试,想要上台去阐述自己的学说,期望也能像空竹一样得到天道的赏赐。
就在这时,孔丘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绝佳的机会。他趁着空竹正在感悟刚刚突破的金仙境界,毫不犹豫地迈步走上了讲台。
空竹的演讲结束后,孔丘紧接着登上讲台,开始了他的演讲:“佛门所讲固然精妙,但我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正所谓苦海无涯,考公上岸才是正途啊!而且,上岸第一步,先斩意中人……”
就在空竹刚刚完成感悟的一刹那,一阵话语声传入了他的耳中。
这一番言论,让佛教的空竹不禁眉头紧皱,满脸狐疑地嘟囔道:“你讲的这都是些什么鬼东西……”
然而,孔丘并未因空竹的质疑而停下,他继续滔滔不绝地说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义礼智信……”
这些话语如同一串串珍珠,从孔丘的口中源源不断地流淌而出,清晰而有力地阐述着儒门的核心思想。
随着孔丘的讲述,一股强大的力量似乎在他周身涌动。当他最终完成阐述时,这股力量如同一道耀眼的光芒,瞬间照亮了整个空间。
与此同时,孔丘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天道赐福。
同样是金仙境界,但在排行榜上,儒门却悄然超越了佛门,登上了首位,而佛门则退居第二。
站在一旁的玄金眼见这一幕,心中焦急万分。他本也想上台去发表自己的观点,但此时台上已经略显拥挤,他一时难以挤上去。
就在玄金心急如焚之际,云霄注意到了他的窘迫。
只见云霄微微一笑,暗中施展法力,一股无形的力量如春风拂面般轻轻托起玄金,使他腾空而起,如飞鸟一般直奔讲台而去。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在场的其他人都惊愕不已,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被吸引过来,短暂地停顿在玄金身上。
当玄金稳稳地降落在讲台上时,他甚至来不及思考自己是如何来到这里的,因为此刻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展现给众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玄金开始详细地阐述“道”的概述,他的话语如同潺潺流水一般,缓缓地流淌进众人的耳朵里。
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万法皆为道,百家也皆为道,所有的学说和理论都被包容其中,让人不禁感叹道的博大精深。
当玄金讲完时,他的天道赐福也随之而来。然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玄金的修为已经达到了更高的层次——太乙金仙境。
这意味着他直接超越了空竹和孔丘二人,比他们高出了整整一个境界。
侧面也证明了,道门目前来看更高端一点。
如此一来,道门的排行自然而然地再次位列第一。而其他门派的名次则依次下降,重新排列。
与此同时,天战站在天道的视角,俯瞰着世间的一切。他看到自己的化身们在稷下学院中激烈地争论着,彼此之间针锋相对,却又各有千秋,不禁觉得十分有趣。
紧接着,法家的管仲站了出来,提出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并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才能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墨子则紧随其后,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人人平等。他认为,人们应该相互关爱,而不是互相攻击和争斗。
兵家的孙武也不甘示弱,他传下了自己的兵法,教导人们如何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名家的惠施和公孙龙则专注于逻辑辩证,他们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和推理,揭示出其中的规律和本质。
阴阳家的邹衍提出了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万物都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纵横家的苏秦和张仪则以擅长外交策略而闻名,他们能够在各国之间纵横捭阖,为自己的国家谋取利益。
杂家的吕不韦则以《吕氏春秋》为代表,融合了众多学派的长处,形成了独特的杂家思想。
农家的许行倡导农本思想,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应该重视农业生产。
小说家则负责记录民间轶事,传承民间文化。
最后,医家的扁鹊作为代表,展示了他精湛的医术,为人们治病救人。
在这个充满智慧与思想碰撞的时代,诸子百家齐聚一堂,每个人都登上舞台,慷慨激昂地阐述着自己独特的观点和学说。
他们的排名如同潮水般起伏不定,而他们的修为也如同山峰一般,高低错落。
当所有人都完成了自己的讲解后,那仿佛来自天道的伟大声音再次响起:“尔等,你们的学说各有所长,现在就将这些学说传承下去,观察其影响的高低,再决定最终的排名。”
众人听闻此言,尤其是那些排名靠后的学说,心中顿时燃起了希望的火花,大喜“还有机会!”
于是,传道的活动正式开始。
然而,诸子百家的学说并非一概而论,其中彼此之间存在着许多冲突和矛盾。在稷下学院这个学术的殿堂里,大家还能相互克制,保持一定的秩序。
然而,一旦走出学院的大门,那些学说相互冲突的人便不再压抑自己的情绪。
“你的学说南辕北辙,根本不符合规律!”一个学子满脸不屑地说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对方观点的极度不满。
“放屁!”另一个学子闻言,顿时怒不可遏,他瞪大眼睛,提高了嗓门,“那也比你的强,简直不知所谓!”
两人的争论愈发激烈,言语间的火药味也越来越浓。他们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都认为自己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对方的学说完全是荒谬的。
甚至有人直接动手,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如果在学说上无法战胜对方,那么就干脆将其消灭,以绝后患。
孔丘见状,深感这种情况不妙,他意识到儒门的学说还需要进行一些修改。
于是,他提出了“礼、乐、射、御、书、数”的君子六艺,并决定广收弟子,以便在未来推广自己的学说时,不仅有更多的人可以参与辩论,而且在打架时也能有更多的人手。
这样一来,无论是吵架还是争斗,都能更有胜算。
孔丘远远地看到他们竟然真的动手了,心中暗叫不好,转身快步离去。
无独有偶,就在孔丘匆匆离开的时候,玄金也有着同样的想法。
他定睛一看眼前的场面,心中暗想:“此地不宜久留啊!”
“道法自然”,既然这里的情况如此不自然,那还是赶紧离开为妙。
玄金心中暗自叹息,他其实并不知晓云霄、碧霄和琼霄这三位娘娘的真正法力,如果他知道的话,恐怕就不会这么轻易离开了。
而且,在百家之中,那些排名靠前的门派,如道家、佛教、儒家、墨家、法家等等,由于得到了天道的赐福,修为高深,实力强大,自然也没有人敢轻易去招惹他们。
而然后靠后的才是吵架的主力。
就在这时,云霄开口问道:“玄金哥哥,咱们要不要去收拾一下他们呢?”
玄金摆了摆手,说道:“不必了,我们还是继续游历吧。多收点徒弟,所谓‘有事弟子代其行’,有些事情就让弟子们去处理就好了。”
孔丘一路小跑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见有三个人匆匆赶来,跪地拜见。
这三人正是颜回、子贡和子路。
“老师,我们听闻稷下学院正在举行百家论道,各方高手云集,精彩纷呈。然而,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们觉得儒家的思想和理念与我们内心的期望最为契合,恳请老师能够收我们为徒,传授我们儒家之道。”三人言辞恳切,态度恭敬。
孔丘见到有人前来拜师,心中不禁有些诧异。但是当看到对方竟然空着手来,这显然不符合常理。
于是他面色一沉,说道:“法不可轻传,拜师需要拿出诚意。”
子路闻言,赶忙跪地磕头,然后恭恭敬敬地问道:“老师,请问何为诚意呢?”
孔丘略微思索了一下,缓缓吐出四个字:“束修六礼。”
子路等人听后,皆是一脸茫然,显然对这个词并不了解。
他们再次跪地磕头,诚恳地请求道:“请老师赐教。”
孔丘见状,心中暗叹这几人还真是愚钝,但还是耐心地解释道:“所谓束修六礼,便是肉干、芹菜、龙眼干、莲子、红枣和红豆。”
子路等三人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所谓的诚意便是这些东西。他们三人都是齐国的贵族,对于这些礼物自然不在话下。
然而,孔丘此举却直接断绝了那些底层人民求学的可能性。毕竟在这春秋战国时期,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更别提准备腊肉这样的礼物了。
不过,孔丘其实并没有什么恶意,他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仅仅是因为他个人喜欢吃这六样东西罢了,根本没想那么多。
而且,孔丘心中还有一个小算盘:“多收几个徒弟,以后家里肉食可就不缺啦。”
当第二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孔丘的庭院时,颜回、子贡和子路三人手持束修六礼,恭敬地站在门口。
孔丘一见到这三位弟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喜悦之情。
主要是今天他们所带来的礼物更是让孔丘感到无比满意。
心道:“今天中午吃肉。”
经过详细交谈,孔丘对三个徒弟更满意了。
颜回,以其高尚的道德品质而闻名。他的谦逊、善良和正直,无疑是儒门的标杆。孔丘心想,有这样的弟子在身边,定能为儒门树立良好的榜样。
子贡,则以其能言善辩的口才而着称。孔丘想到,在论道的场合中,子贡的言辞犀利、思维敏捷,定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以后若是有需要辩论的场合,让子贡前去应对,必定会有所斩获。
至于子路,他的刚猛勇武更是众人皆知。孔丘想到,日后若要周游列国,有子路这样的弟子相伴,不仅能增添几分安全感,更能展现出儒门的威严。
毕竟,四个山东大汉一同出行,试问有谁敢轻易招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