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并没有直接前往驿站休息,而是马不停蹄地径直来到了闻仲府上。
闻仲听闻道教的人前来拜访,心中略感惊讶,但还是迅速起身,亲自出门相迎。
一见是一个头发有点白的老者。心想:这就是师尊所说的师叔吧。要不道教出来的人,修为都不错,不会出现白发。
“想必您就是姜子牙师叔吧,师侄有失远迎,还望师叔多多包涵。”闻仲见到姜子牙后,赶忙拱手施礼,面带微笑地问道。
“哈哈,我正是姜子牙!师侄不必如此客气,我此次前来,乃是奉掌教之命,特地前来协助大商。”姜子牙也微笑着回应道,开门见山地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闻仲闻言,心中稍安,连忙说道:“师叔放心,昨日我已收到我师尊金灵圣母的命令,一切都会谨遵师叔的指示。”
姜子牙摆了摆手,谦逊地说道:“师侄言重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我所擅长的乃是兵法一道,这是我师承人皇黄帝所学。不知师侄觉得我适合担任什么职位呢?”
闻仲一听,心中暗自思忖,这姜子牙所学的兵法,不正是太尉之能吗!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依我之见,师叔您最适合掌管天下兵马,担任兵马大元帅一职!”
然而,姜子牙却摇头笑道:“师侄啊,我初来乍到,对大商的情况尚不熟悉,若贸然担任如此要职,恐怕难以服众啊。我还是从底层做起。”
闻仲听后,觉得姜子牙所言甚是在理,心想确实容易引起他人的不满和质疑。
于是他略作思考,说道:“既然师叔有此顾虑,那好吧,就依师叔所言。”
(商的官员体系不是这样啊,我这么说是为了大家好理解)
。。。。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宫殿的屋顶上,照亮了整个宫殿。
帝辛心情愉悦地坐在大殿的龙椅上,召唤姜子牙和太师闻仲觐见。
闻仲得知后,心中暗自思忖:“我还没有来得及向大王引荐姜子牙呢,大王怎么就知道他了?难道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他不禁对姜子牙产生了一丝好奇。
而此时的姜子牙心中也在暗自得意:“一定是殷郊和殷洪这两个小子向大王提起了我。等一会儿闻仲作为太师再向大王推荐我,我不就可以直接得到高位了吗?哈哈哈!”
他越想越觉得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不禁笑出了声。
姜子牙心里很清楚,他之前对闻仲说要从基础做起,那不过是为了忽悠闻仲罢了。
所谓兵法,兵者,诡道也。不就是兵不厌诈吗?只要有多人推荐,自己的资历自然就会水涨船高。
再借着闻仲的口说出自己师承人皇黄帝,那掌握兵马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想到这里,姜子牙心里美滋滋的。
至于为什么不说是道教,姜子牙自然有他的考虑。
在人族之中,道教的威名虽然也不小,但与人皇黄帝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毕竟,黄帝可是人族的始祖,他的名字在人族中具有无与伦比的威望。
没过多久,闻仲和姜子牙一同走进了大殿。
闻仲见到帝辛后,赶忙行礼,口中说道:“老臣拜见大王。”
姜子牙则不紧不慢地说道:“方外人氏姜子牙,拜见大王。”
帝辛见状,连忙说道:“老太师快快免礼,姜神仙也快快免礼。”
就在这时,太师终于注意到了站在一旁的殷郊和殷洪,他脸上露出欣喜之色,连忙说道:“恭喜大王啊!两位王子学艺归来,您终于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了。”
与此同时,闻仲心中暗自思忖:“看这情形,想必是两位师弟已经向大王介绍过姜子牙了。”
果然不出所料,殷郊和殷洪见到姜子牙后,立即恭敬地行礼道:“殷郊(殷洪)拜见姜师叔,拜见闻师兄。”
帝辛听了这话,不禁有些发愣,他对于闻仲的地位和权力再清楚不过了。闻仲可是三朝老臣,手持打王鞭,上可打昏庸的人王,下可打奸诈的佞臣。在帝辛的心目中,闻仲一直扮演着亦师亦父的重要角色。
此时自己儿子叫师兄,感觉怪怪的!
闻仲自然明白帝辛此刻的想法,他连忙解释道:“大王,我们修道之人的辈分关系比较复杂,您贵为人王,咱们就各论各的吧。”
帝辛听了闻仲的解释,这才稍稍放下心来。
接着,他转头对姜子牙说道:“姜神仙,郊儿和洪儿回来后,对你可是赞不绝口啊!他们说你有意前来相助,帮忙治理我大商,不知你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
姜子牙还没来得及开口,闻仲便果然如他所料地说道:“大王,姜师叔的师承可非同一般,乃是上古人皇黄帝!他所学的乃是天下兵法,尤其擅长行军打仗。”
帝辛一听,心中暗喜,这可真是瞌睡送来了枕头,他正为缺乏人才而发愁呢!
如今姜子牙既有如此深厚的背景和才能,岂有不重用的道理。
帝辛当即便下定决心,说道:“好!姜爱卿,既然你如此愿意帮助大商,我现在就封你为上大夫,担任大商的军师,并且可以调动天下兵马。”
姜子牙见状,心中的目标已然达成,于是毫不迟疑地谢恩道:“臣谢大王恩赐!”
对于姜子牙来说,如今大商有商容,他暂时是无法登上丞相之位,但能够掌握兵马大权,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毕竟,在这个乱世之中,有兵有权才是真正的实力所在。
而此时的朝廷中,能够有能力掌握兵马的人,除了帝辛的大舅哥武成王黄飞虎、太师闻仲之外,就只剩下刚刚被封为军师的姜子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