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转,紫禁城的琉璃瓦上又落下了新的霜雪。这一年的“冰雪腊梅武林大会”,漱芳斋的筹备却格外安静。小邓子和小卓子望着空荡荡的院落,手中握着未编完的冰灯,喃喃道:“也不知格格在江南,有没有想起咱们的盛会……”
原来数月前,小燕子收到一封来自江南的密信。信中描述了当地百姓因罕见的冰雪灾害,房屋被压塌、庄稼被冻毁的惨状。她心急如焚,连夜求见乾隆:“皇阿玛,我想去江南看看!那些‘武林大会’教会我,快乐不该只留在宫里,我要把这份热闹和希望带给受苦的百姓!”乾隆望着她坚定的眼神,最终点头应允,并派永琪、尔康等人随行相助。
江南的街头,原本冷清的巷陌突然热闹起来。小燕子带着众人用收集的残冰碎雪,雕出憨态可掬的雪人、栩栩如生的梅花鹿;永琪则组织百姓用受灾的竹子搭建临时住所;尔康带领年轻力壮者疏通堵塞的河道。当第一座冰雕“祈福塔”落成时,小燕子灵机一动,敲着破锣喊道:“乡亲们!咱们来场‘’!谁家的雪屋最结实,谁家的取暖妙招最管用,都拿出来比比!”
消息传开,百姓们纷纷响应。有人用稻草和泥浆混合,筑成防风雪的“黄金屋”;有人将废弃的陶罐改装成移动火炉;还有孩童用树枝和布条,制作出简易的雪橇。比赛当日,小燕子头戴自制的斗笠,踩着木板在雪地上“滑行颁奖”,将宫里带来的御寒物资分给获胜者。一位白发老翁拉着她的手,老泪纵横:“活了大半辈子,头一回觉着,这冰天雪地也是甜的!”
与此同时,紫禁城的“冰雪腊梅武林大会”照常举行。乾隆望着容嬷嬷用冰凌新雕的“小燕子闹春”,笑着对皇后说:“没想到,那丫头把‘武林大会’开到了民间。”皇后看着冰雕上栩栩如生的俏皮模样,也忍不住弯起嘴角:“倒也像她的性子,走到哪儿,就把热闹带到哪儿。”
时光荏苒,转眼已过三月有余。小燕子终于带着江南百姓们精心绘制的《暖冬图卷》回到了紫禁城。
这幅图卷展开后,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画面中,灾民们围绕着精美的冰雕,脸上洋溢着劫后重生的喜悦,他们或载歌载舞,或欢呼雀跃,尽情释放着内心的快乐。孩子们则在雪地上嬉笑打闹,追逐着彼此,留下一串串欢快的脚印。
每一笔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每一处细节都展现出江南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皇帝恩泽的感激之情。
乾隆凝视着这幅图卷,心中感慨万千。他下令将图卷悬挂在乾清宫的正中央,让所有人都能欣赏到这充满温暖与希望的画面。
随后,乾隆下旨道:“从今往后,‘武林大会’的举办应当以惠民为本,不仅要展示武林高手的风采,更要让百姓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这道旨意如同一道春风,吹遍了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也为未来的“武林大会”指明了方向。
许多年过去了,时光如白驹过隙般匆匆流逝,但每当新雪初霁,洁白的雪花覆盖了整个紫禁城时,那些经历过岁月沧桑的老宫女们,总会在闲暇时聚集在一起,指着宫墙上悬挂的冰棱,回忆起那段遥远的往事。
她们会轻声细语地告诉那些年轻的小宫女们:“你们知道吗?当年的格格,就是用这些冰,在遥远的江南搭起了一座‘快乐城’。”小宫女们瞪大了眼睛,充满好奇地听着老宫女们讲述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
而在民间,也流传着一首动人的歌谣:“北有紫禁乐,南有燕子情,冰雪化春水,欢乐满人间。”这首歌谣,仿佛是对小燕子故事的最好诠释,它传遍了大江南北,让人们对那个充满欢乐和温暖的故事充满了向往。
小燕子的故事,就像那永不融化的冰雪一样,永远镌刻在紫禁城的岁月长河中。它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永远温暖着每一个相信快乐的人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