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行》刊印那日,京城书肆排起长队。书中不仅记载了三人的江湖轶事,更收录了陈知画的兵法心得、紫薇的治学之道,还有小燕子总结的“路见不平十式”。一位寒门女子在书页间夹了朵野菊花,写道:“原来女儿身,亦可丈量天地。”
五年后,无忧庄扩建为“巾帼书院”,分设武学、文学、商学三门。陈知画的亲传弟子青梧,带领女子商队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茶马古道;紫薇的学生若蘅,编纂出第一部女子科举备考典籍;就连小燕子收养的小叫花子小石头,都成了街头巷尾传颂的“正义小捕快”。
这年秋闱,破天荒出现女考生的身影。当主考官展开一篇论述“治国应以民为本”的策论时,手不住颤抖——文章字迹清隽,却带着几分陈知画推演兵法时的凌厉笔锋。放榜那日,十八名女子高中,乾隆亲自题字“巾帼登科”,匾额下,小燕子抱着陈知画又笑又跳:“你看!咱们真的做到了!”
然而树大招风,保守派官员联名弹劾书院“牝鸡司晨”。陈知画单剑闯内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以《孙子兵法》驳斥迂腐论调;紫薇连夜整理历代贤女治国案例;小燕子则带着市井百姓在宫门外请愿,人群举着的木牌上歪歪扭扭写着:“女子读书,天经地义!”
僵持之际,阿依莎带着西域使团进京,献上记载着波斯女学者成就的羊皮卷。乾隆抚须大笑:“朕倒要看看,是谁在阻拦天下英才!”下旨将巾帼书院纳入国子监,赐名“明心院”,从此女子可光明正大地参与科举。
暮年时,三人在无忧庄的老梅树下设坛讲学。陈知画的白发用红绸束起,仍不失飒爽;紫薇戴着老花镜,耐心解答学生疑问;小燕子则挽着袖子教孩子们练拳,偶尔蹦出几句俏皮话,逗得满园欢笑。有学子问:“三位先生此生可有憾事?”
紫薇轻抚琴弦,弦音清越:“憾事?我曾以为困在深闺是宿命,如今却见万千女子破茧成蝶,夫复何憾?”陈知画望着天边南飞的雁群:“若说遗憾,便是没能早些遇见你们。”小燕子突然搂住两人:“别酸啦!走,咱们再去偷御膳房的桂花糕!”
正闹着,一位老仆匆匆赶来,手中拿着一封信。“三位先生,这是从西域送来的加急信件。”小燕子一把抢过,拆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信是青梧写来的,原来她在茶马古道遭遇了劫匪,情况十分危急。陈知画霍然起身,眼中闪过决然:“我即刻前往西域救援。”紫薇也站起身来,坚定地说:“我与你一同去,多一人多一份力量。”
小燕子咬了咬牙:“那咱们赶紧收拾东西出发,可不能让青梧出事!”三人来不及与学生们告别,便快马加鞭踏上了前往西域的征程。一路上,她们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青梧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一起为了理想拼搏的日子,让她们更加坚定了救援的决心。终于,在她们的不懈努力下,能否成功救出青梧,化解这场危机,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笑声惊起满树寒鸦,振翅掠过“自在门”的匾额。百年后,明心院的石碑上仍刻着三人语录,其中陈知画的那句“剑可卫家国,笔能安天下,何分男女”,被无数女子奉为箴言。而在民间传说里,每当夜幕降临,仍能看见三位女子骑着快马,带着永不熄灭的星火,奔向更辽阔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