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暑气在谣言与纷争中愈发灼人,太极殿前的青铜仙鹤香炉升腾着袅袅青烟,却驱散不了弥漫在朝堂上下的紧张气息。三司会审的消息一经传出,整个长安城便陷入了暗流涌动的漩涡,各方势力如同蛰伏的猛兽,在阴影中伺机而动。
波斯使团下榻的鸿胪寺驿馆内,阿卜杜勒正俯身查看一张密信,信纸边缘的火漆印在烛光下泛着诡异的暗红。\"王圭那边已经准备妥当,\"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将信纸凑近烛火,看着字迹在火焰中扭曲消失,\"明日会审,就让陈玄策在长安彻底身败名裂。\"一旁的巴赫拉姆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卷地图,上面用朱砂标记着长安城各个权贵府邸的位置:\"大人,那些收了金币的官员,都已承诺在会审时发难。只是......\"他的手指停留在刑部尚书刘德威的宅邸处,\"这个老顽固恐怕不好对付。\"
阿卜杜勒拔出腰间的银质弯刀,刀刃在烛光下划出一道冷光:\"蒋师仁护送陈玄策书信的队伍,不是已经在陇右道遇袭了吗?只要书信到不了长安,他们就死无对证。\"话音未落,一名暗卫匆匆入内,在使者耳边低语几句。阿卜杜勒的脸色瞬间阴沉:\"什么?蒋师仁带着残部突破了包围,正在日夜兼程赶来?立刻通知暗桩,务必将书信截下!\"
与此同时,刘德威的府邸内灯火通明。这位两鬓斑白的老臣来回踱步,靴底踏在青砖上发出沉重的声响。\"波斯人来势汹汹,朝堂上又有内奸作祟,\"他猛地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堂下的亲信,\"蒋师仁那边吉凶未卜,我们必须早做准备。\"说罢,他从密室中取出一卷泛黄的卷宗,上面详细记录着陈玄策西征途中的每一场战役,以及缴获的迦叶宗密信,\"这些证据,明日会审时定要呈给陛下!\"
然而,危机远不止于此。西市的波斯商馆内,大食商人阿里正神色慌张地收拾行囊。\"不能再留在长安了,\"他将最后一箱货物贴上封条,对伙计们低声道,\"波斯人挑起事端,一旦开战,我们这些胡商首当其冲。\"商馆外,数十辆满载货物的马车正在集结,车轮碾过石板路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这些异动很快被鸿胪寺的密探察觉,一份加急密报连夜送往宫中。
在长安城的另一头,吐蕃使者禄东赞正与泥婆罗使节秘密会面。\"大唐如今内忧外患,\"禄东赞转动着手中的牦牛骨念珠,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我们不如借此机会,向他们索要更多利益。\"两人低声商议许久,最终达成共识——在三司会审当日,联名上书,要求大唐严惩陈玄策,并重新划定边境通商口岸。
而此时在千里之外的陇右道,蒋师仁率领的骑兵队正在暴雨中艰难前行。他们的盔甲沾满泥浆,马匹也已疲惫不堪,但每个人的眼神都透着坚定。\"还有三百里就能到长安!\"蒋师仁抹去脸上的雨水,握紧手中的金错刀,\"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把书信送到!\"话音未落,前方突然响起号角声,数十名黑衣刺客从山道两侧杀出,手中的淬毒弯刀在雨中泛着幽蓝的光。
\"保护书信!\"蒋师仁大喝一声,策马冲入敌阵。金错刀劈开雨幕,与刺客的弯刀相撞,溅起串串火星。激烈的拼杀声中,一名刺客趁乱掷出飞镖,正中护送书信的校尉。那校尉强忍剧痛,将装有密信的锦盒死死护在怀中,直至咽气也未松手。蒋师仁见状目眦欲裂,刀锋舞得如狂风暴雨,片刻间便将刺客尽数斩杀。
经过这场恶战后,队伍仅剩寥寥数人。蒋师仁抱起满是血迹的锦盒,看着怀中死去的兄弟,心中悲愤交加:\"走!一定要让长安知道真相!\"他们翻身上马,继续在泥泞的道路上疾驰,身后留下一路深浅不一的血脚印。
长安城内,太极殿的灯火彻夜未熄。唐太宗握着陈玄策从前线寄来的密信,眉头紧锁。信中详细描述了终焉之器的邪恶本质,以及波斯新王妄图利用神器掌控西域的野心。\"难道朕真的看错了?\"帝王喃喃自语,目光落在案头波斯使团呈上的\"证据\"上,那些所谓的联名血书和占卜记录,此刻却显得如此刺眼。
黎明前的黑暗笼罩着长安城,各方势力都在等待着破晓时分的到来。三司会审的大幕即将拉开,而这场关乎陈玄策生死、大唐国运的较量,也将在重重危机中迎来最惊心动魄的对决。每一个人都明白,长安城的平静表象下,一场足以颠覆一切的风暴,正在黑暗中积蓄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