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乐辞?歌本起
王融
天长命自短,世促道悠悠。
禅衢阔远驾,爱海乱轻舟。
累尘曾未极,心树岂能筹。
情埃何用洗,正水有清流。
……
赏析:
《法乐辞·歌本起》由王融创作,此诗围绕佛教义理展开,表达对生命与修行的思考,劝诫世人摆脱尘世爱欲,投身佛法修行。
一、生命与佛法的对比思辨
1. 天长命自短,世促道悠悠:诗开篇以宏大宇宙与渺小人生对举。“天长”描绘天地亘古长存,“命自短”直言人生短暂无常,强烈对比引发对生命有限的深沉感慨。“世促”重申人生在世时光匆匆,“道悠悠”则凸显佛法之道悠远无尽,喻示佛法永恒。此句奠定全诗基调,借生命与佛法的反差,促使人们思考生命意义与归宿,为后文倡导修行埋下伏笔,展现出对人生终极问题的深刻洞察。
2. 禅衢阔远驾,爱海乱轻舟: “禅衢”象征通往佛法解脱的大道,“阔”形容其宽广无垠,“远驾”寓意修行者可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追求精神升华,体现佛法修行的广阔前景与无限可能。“爱海”代表充满世俗爱欲的世界,“乱轻舟”生动描绘人们在爱欲之海如轻舟般,被欲望波涛冲击,迷失方向,难以自主。通过对比,强调世俗爱欲的迷乱与佛法修行的光明,劝人远离爱欲诱惑,踏上佛法修行正途。
二、修行艰难与佛法指引
1. 累尘曾未极,心树岂能筹: “累尘”喻指人们心灵被尘世烦恼、业障层层覆盖,犹如尘埃堆积。“曾未极”表明这些烦恼难以穷尽,凸显尘世烦恼的复杂繁多,给人带来沉重负担。“心树”象征内心世界,“岂能筹”表示面对纷繁尘世,仅凭自身心力难以筹划解脱。此句深刻揭示修行者在尘世中面临的困境,强调摆脱烦恼、实现心灵解脱的艰难,反映出对人性在尘世中挣扎的深刻理解。
2. 情埃何用洗,正水有清流: “情埃”指代情感上的尘埃,即世俗情感带来的烦恼与困惑。“何用洗”发出如何洗净这些尘埃的疑问。“正水”代表佛法,“清流”寓意佛法纯净、澄澈,能洗净心灵尘埃。此句明确指出只有佛法能净化心灵,解决尘世烦恼,为深陷尘世苦恼之人指明解脱方向,强调佛法的救赎力量,是全诗思想的核心体现,展现对佛法坚定的信仰与推崇。
三、艺术特色
1. 对比鲜明,意象生动:运用对比手法,如天地长久与生命短暂、禅衢开阔与爱海迷乱,强化诗歌感染力,突出主题。同时,“禅衢”“爱海”“累尘”“心树”“正水”等意象生动形象,将抽象佛法概念与人生感悟具象化,使读者更易理解佛教义理与诗人意图,增强诗歌艺术表现力与可读性。
2. 结构严谨,逻辑连贯:诗歌从对生命与佛法的对比思考起笔,进而描述尘世爱欲困境与修行艰难,最后点明佛法为解脱之道,逻辑层层递进,结构严谨。这种清晰结构有助于读者跟随诗人思路,深入领会诗歌蕴含的佛教思想与人生哲理,展现诗人精巧的谋篇布局能力。
……
解析:
1. 天长命自短,世促道悠悠
解析:“天长”指天地存在的时间极为漫长,展现出宇宙时空的无限性。“命自短”强调人的生命相对而言十分短暂,突出个体生命在浩瀚宇宙中的有限性。“世促”中“世”指代人生在世的时光,“促”表示短促、短暂。“道悠悠”的“道”这里指佛法之道,“悠悠”形容其悠远、漫长,没有尽头。此联以强烈的对比开篇。将天地的长久存在与人生命的短暂形成鲜明反差,让人们直观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有限。同时,又以人生在世时间的短促与佛法大道的悠远无尽相对照,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和归宿的思考,凸显出佛法的永恒与高深,暗示人们应在短暂的人生中寻求佛法的指引,为整首诗奠定了思索生命与追求佛法的基调。
2. 禅衢阔远驾,爱海乱轻舟
解析:“禅衢”:“禅”代表与佛教修行、禅定相关的内容,“衢”本意为道路,“禅衢”即指通往佛法、禅境的道路。“阔”:形容道路宽广,给人一种没有阻碍、前途广阔的感觉。“远驾”:表示可以驾车向远处行驶,象征着在佛法修行之路上不断前行、探索。“爱海”:“爱”在佛教语境中常指世俗的爱欲,“海”比喻爱欲像大海一样广阔无边且波涛汹涌。“乱轻舟”:“乱”表示干扰、颠覆,“轻舟”象征着人在爱欲之海中,如同渺小脆弱的船只。这两句通过两个截然不同的意象来阐述两种状态。“禅衢阔远驾”描绘出佛法修行之路宽广且充满希望,修行者能够在这条道路上稳步前行,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而“爱海乱轻舟”则生动地展现出世俗爱欲的强大与混乱,人们在爱欲的海洋中,就像一艘轻舟,容易被各种欲望的波涛所干扰、颠覆,难以掌控自己的方向。此联意在劝诫人们远离世俗爱欲的干扰,选择佛法修行的正道。
3. 累尘曾未极,心树岂能筹
解析:“累尘”:“累”有累积、层层叠加之意,“尘”在佛教里常代表尘世的烦恼、业障,“累尘”表示人们的心灵被尘世的种种烦恼一层一层地覆盖。“曾未极”:“曾”在这里加强语气,“未极”指没有尽头,形容尘世烦恼的繁多与无尽。“心树”:是佛教用语,比喻人的内心世界,如同树木一样,有根有干,象征着人的思想、情感和意识等。“岂能筹”:“岂”为反问词,加强语气,“筹”有筹划、谋划之意,“岂能筹”表示面对纷繁复杂的尘世烦恼,仅凭个人内心的力量难以找到解脱的办法。此联深入剖析了人们在尘世中的困境。前一句表明尘世的烦恼如尘埃般无穷无尽地累积在人们的心灵之上,给人带来沉重的负担。后一句则指出,面对如此繁多的烦恼,人的内心即便努力思索,也难以找到解脱之策。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人们在尘世烦恼面前的无奈与无力,进一步强调了寻求佛法解脱的必要性。
4. 情埃何用洗,正水有清流
解析:“情埃”:“情”指世俗的情感,“埃”指尘埃,“情埃”即因世俗情感而产生的烦恼尘埃。“何用洗”:提出疑问,即该用什么来洗净这些烦恼尘埃。“正水”:“正”代表正确、纯正,这里指佛法,“水”寓意着佛法具有洗净心灵污垢的功能。“清流”:清澈的水流,形象地比喻佛法如清澈的流水般纯净,能够洗净心灵的尘埃。这两句诗以设问自答的方式,为前文所阐述的尘世烦恼困境提供了解决办法。前句提出如何洗净因世俗情感带来的烦恼尘埃这一问题,引发读者思考。后句则明确给出答案,指出只有佛法(正水),这股纯净的清流,才能洗净心灵的污垢,使心灵得到净化。此联直接点明主旨,强调佛法在解脱尘世烦恼、净化心灵方面的重要作用,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坚定信仰。
……
句译:
1. 天长命自短,世促道悠悠:天地长久无尽,人的生命却短暂易逝;人生在世时光短促,而佛法之道悠远漫长。
2. 禅衢阔远驾,爱海乱轻舟:通往佛法的大道宽阔,可供修行者驾车远行;世俗爱欲的海洋波涛汹涌,让如轻舟般的世人迷失方向。
3. 累尘曾未极,心树岂能筹:尘世的烦恼如尘埃层层累积,似乎没有尽头;仅靠内心的思索,难以筹划出解脱烦恼的办法。
4. 情埃何用洗,正水有清流:因世俗情感产生的尘埃烦恼,该用什么清洗?唯有佛法如清澈流水,能洗净心灵尘垢。
……
全译:
天地长久无尽,而人的生命却短暂易逝;人生在世时光短促,可佛法之道却悠远漫长。
通往佛法禅境的道路宽广,可供修行者驾车远行;世俗爱欲的海洋波涛汹涌,会让如轻舟般的世人迷失方向。
尘世的烦恼如尘埃层层累积,似乎没有尽头;仅靠内心的力量,难以筹划出解脱烦恼的办法。
因世俗情感产生的烦恼尘埃,要用什么来清洗呢?唯有佛法如清澈的流水,能够洗净心灵的尘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