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雩祭歌?世祖武皇帝歌
谢朓
濬哲维祖,长发其武。
帝出自震,重光御寓。
七德攸宣,九畴咸叙。
静难荆衡,凝威蠡浦。
昧旦丕承,夕惕刑政。
化一车书,德馨粢盛。
昭星夜景,非云晓庆。
衢室成阴,壁水如镜。
礼充玉帛,乐被匏弦。
于铄在咏,陟配于天。
自宫徂兆,靡爱牲牷。
我将我享,永祚礼年。
……
赏析:
这首诗是谢朓为祭祀齐世祖武皇帝所作,通过回顾世祖的文治武功,表达对先帝的崇敬,并借祭祀祈求祖先庇佑国家昌盛。诗歌辞藻华丽、用典精巧,展现出庄重肃穆的风格。
一、内容结构
1. 开篇颂德:“濬哲维祖,长发其武。帝出自震,重光御寓。”以高度赞誉之词开篇,称世祖武皇帝智慧深邃、武德远扬,出身不凡且以光辉之姿统治天下,奠定了全诗对世祖歌颂的基调,让读者迅速聚焦于这位帝王的卓越形象。
2. 功绩详述:“七德攸宣,九畴咸叙。静难荆衡,凝威蠡浦。”具体阐述世祖的功绩。“七德”“九畴”分别指代多种美德与治国方略,表明他德政昭彰、治理有序;“静难荆衡,凝威蠡浦”则讲述其军事成就,在荆衡地区平定祸乱,在蠡浦凝聚威严,彰显了他的军事才能与统治力。
- “昧旦丕承,夕惕刑政。化一车书,德馨粢盛。”着重描述世祖在政务处理与文化治理方面的作为。从早到晚勤勉继承帝业,谨慎对待刑政,推行文化统一,使德政如祭祀的黍稷般馨郁,突出其对国家治理的兢兢业业与对文化融合的重视。
3. 太平景象描绘:“昭星夜景,非云晓庆。衢室成阴,壁水如镜。”描绘出在世祖统治下国家太平的景象。夜晚星辰明亮,清晨彩云呈祥,宫殿前大道绿树成荫,学宫泮池水平如镜,通过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写,侧面烘托出其统治带来的祥和与繁荣。
4. 祭祀场景与祈愿:“礼充玉帛,乐被匏弦。于铄在咏,陟配于天。自宫徂兆,靡爱牲牷。我将我享,永祚礼年。”描写祭祀场景,用充足的玉帛、美妙的音乐来歌颂世祖,并将其德行与天相配。从宫殿到祭坛,毫不吝惜祭祀用的牺牲,虔诚地希望通过祭祀,让国家永享福祚,点明祭祀主题,表达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祈愿。
二、艺术特色
1. 用典丰富:诗中多处运用典故,如“七德”“九畴”“帝出自震”等,这些典故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还精准地表达出世祖武皇帝的品德、治国才能以及出身的不凡,使诗歌的表达更为含蓄且富有深意,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
2. 辞藻华丽庄重:“德馨粢盛”“昭星夜景”“礼充玉帛”等词汇的运用,使得诗歌辞藻华丽,与祭祀这一庄重场合相契合,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表达出对世祖武皇帝的敬重之情,也凸显出皇家祭祀的威严与隆重。
3. 结构严谨:诗歌从对世祖的歌颂开始,依次叙述其功绩、描绘太平景象,最后回归到祭祀祈愿,层次分明,结构完整。每一部分紧密相连,逻辑清晰,完整地展现了祭祀活动的意义与目的,即缅怀先帝、感恩其功绩,并祈求庇佑。
……
解析:
1. 濬哲维祖,长发其武
- 解析:“濬哲”,“濬”通“睿”,表示深邃、明智,“哲”意为智慧,“濬哲”用来形容世祖武皇帝具有极其深邃的智慧。“维祖”明确所指为世祖这位祖先。“长发其武”,“长”即长久、久远,“发”有发扬、施展之意,“武”指代武力、武德,此句是说世祖能够长久地施展和发扬他的武德,强调其不仅智慧过人,在军事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才能和长久的影响力 ,从智慧与武力两方面为世祖武皇帝树立起崇高形象。
2. 帝出自震,重光御寓
- 解析: “帝出自震”运用《易经》意象,“震”为八卦之一,代表东方,象征万物起始生发。这里寓意世祖武皇帝的兴起如同万物从东方蓬勃而起,暗示其出身不凡,兴起具有顺应自然、蓬勃向上的特质。“重光”原义为日月重辉,此处比喻世祖武皇帝的光辉照耀大地,“御寓”即“御宇”,指统治天下,表明世祖以光辉之姿君临天下,展现其统治的权威与荣耀 。
3. 七德攸宣,九畴咸叙
- 解析: “七德”出自《左传》,指武功方面的七种美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攸宣”表示广泛宣扬,此句说明世祖武皇帝广泛宣扬这七种武德。“九畴”出自《尚书·洪范》,是指治理天下的九类大法,“咸叙”意为都能按顺序施行,表明世祖对国家的治理有方,各种治国方略都能有条不紊地推行,全面展现了世祖在武功与文治方面的卓越成就 。
4. 静难荆衡,凝威蠡浦
- 解析: “静难荆衡”中,“静”有平定之意,“难”指祸乱,“荆衡”指代荆州和衡山一带地区,此句表明世祖武皇帝成功平定了荆衡地区的祸乱,彰显其军事上的平乱能力。“凝威蠡浦”,“凝”为凝聚,“威”即威严,“蠡浦”是地名,说世祖在蠡浦凝聚威严,意味着他在该地树立起崇高的威望,突出了世祖在军事与统治方面的强大影响力 。
5. 昧旦丕承,夕惕刑政
- 解析: “昧旦”指天将明未明之时,“丕承”表示大力继承,此句描绘世祖武皇帝天未亮就起身,勤勉地继承帝业。“夕惕”取自《易经》“夕惕若厉”,指一天到晚都谨慎警惕,“刑政”即刑法政令,说明世祖在处理刑法政令时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日夜操劳,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 。
6. 化一车书,德馨粢盛
- 解析: “化一车书”化用“书同文,车同轨”的典故,代表文化和制度的统一,表明世祖致力于统一国家的文化与制度,促进国家的融合与发展。“德馨”指品德高尚,声名远扬,“粢盛”本指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这里以祭祀的黍稷香气馨郁来比喻世祖的德政如同这香气一样,能够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突出其德政的美好与影响 。
7. 昭星夜景,非云晓庆
- 解析: “昭星夜景”描绘夜晚天空中星辰明亮,“昭”有明亮之意,通过对夜晚星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非云晓庆”,“非云”可能是指奇异的彩云,“晓庆”表示清晨的祥瑞,此句说清晨出现奇异的彩云,是吉祥的征兆,通过描绘夜晚和清晨的美好天象,侧面烘托出世祖武皇帝统治下国家的太平与祥瑞 。
8. 衢室成阴,壁水如镜
- 解析: “衢室”指帝王听政的地方,也可指代宫殿前的大道,“成阴”说明大道两旁树木繁茂,形成阴凉,显示出环境的清幽与繁荣。“壁水”指学宫前半月形的水池,又称泮池,“如镜”形容泮池的水面平静如镜,这两句通过对宫殿与学宫周边环境的描写,展现出世祖统治下社会安定、文化昌盛的景象 。
9. 礼充玉帛,乐被匏弦
- 解析: “礼充玉帛”,“玉帛”在古代是祭祀或交往中使用的贵重礼品,此句表明在祭祀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玉帛十分充足,体现出祭祀礼仪的隆重。“乐被匏弦”,“匏”是古代八音之一,常用来制作乐器,如笙等,“弦”指弦乐器,如琴瑟等,“被”有覆盖、充满之意,说明祭祀时音乐声由各种乐器奏响,弥漫四周,强调祭祀仪式中音乐的丰富与美妙 。
10. 于铄在咏,陟配于天
- 解析: “于铄”是叹词,表赞美,“在咏”指对世祖武皇帝的歌颂,此句表达对世祖的高度赞美,人们不断地咏唱他的功绩。“陟配于天”,“陟”有升、登之意,“配”指与……相匹配,意思是将世祖武皇帝的德行与天相匹配,认为他的品德和功绩如同上天一样伟大,表达出对世祖极高的崇敬 。
11. 自宫徂兆,靡爱牲牷
- 解析: “自宫徂兆”,“宫”指宫殿,“徂”为前往,“兆”指祭坛,此句描述祭祀队伍从宫殿出发前往祭坛的过程。“靡爱牲牷”,“靡”表示不,“爱”有吝惜之意,“牲牷”指纯色的全牲,即祭祀用的牲畜,说明在祭祀过程中,人们毫不吝惜祭祀所用的牺牲,体现出祭祀的虔诚 。
12. 我将我享,永祚礼年
- 解析: “我将我享”出自《诗经·周颂·我将》,“将”指献上,“享”为祭献,此句表示人们虔诚地向世祖武皇帝献上祭品。“永祚礼年”,“永祚”即永远赐福,希望世祖能够永远赐福于国家,“礼年”指举行祭祀礼仪的每一年,表达出通过祭祀祈求世祖武皇帝庇佑国家,使国家年年都能享有福祉,长久昌盛的愿望 。
……
句译:
1. 濬哲维祖,长发其武
我们的世祖皇帝智慧深邃,长久地发扬他的武德。
2. 帝出自震,重光御寓
皇帝如从东方兴起,以光辉之姿统治天下。
3. 七德攸宣,九畴咸叙
他广泛宣扬七种武德,各项治国大法都能有序施行。
4. 静难荆衡,凝威蠡浦
他平定了荆衡地区的祸乱,在蠡浦凝聚了威严。
5. 昧旦丕承,夕惕刑政
天未亮他就起身勤勉继承帝业,整日谨慎对待刑法政令。
6. 化一车书,德馨粢盛
他统一文化制度,德政如祭祀的黍稷般馨郁。
7. 昭星夜景,非云晓庆
夜晚星辰明亮,清晨彩云呈祥。
8. 衢室成阴,壁水如镜
宫殿前大道绿树成荫,学宫泮池水平如镜。
9. 礼充玉帛,乐被匏弦
祭祀礼仪上玉帛充足,音乐声由各类乐器奏响。
10. 于铄在咏,陟配于天
对世祖的赞美在咏唱中,他的德行与天相匹配。
11. 自宫徂兆,靡爱牲牷
从宫殿前往祭坛,人们毫不吝惜祭祀用的纯色全牲。
12. 我将我享,永祚礼年
我们虔诚献上祭品,祈求永远赐福于举行祭祀的每一年。
……
全译:
我们的世祖武皇帝,拥有深邃的智慧,长久地发扬着他的武德。
皇帝如同顺应东方生发之象而兴起,以光辉之姿君临天下,统治四方。
他广泛宣扬武功的七种美德,各类治国的大法也都能井然有序地施行。
在荆衡地区成功平定祸乱,于蠡浦之地凝聚起无上威严。
天未破晓,他便起身,勤勉地承接帝业;从早到晚,都对刑法律令保持谨慎。
他统一文化与制度,让德政如同祭祀的黍稷一般,馨郁远扬。
夜空之中,星辰明亮闪耀;清晨时分,彩云呈现祥瑞之象。
宫殿前的大道,绿树成荫;学宫的泮池,水面平静如镜。
祭祀之时,礼仪隆重,玉帛极为充足;音乐悠扬,由各种乐器奏响。
对世祖武皇帝的赞美,在人们的咏唱中流传,他的德行堪与上天相匹配。
祭祀队伍从宫殿出发,前往祭坛,人们毫不吝惜祭祀所用的纯色全牲。
我们虔诚地献上祭品,祈愿世祖武皇帝永远赐福于每年的祭祀,护佑国家长久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