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王鼓吹曲?校猎曲
谢朓
凝霜冬十月,杀盛凉飙衰。
原泽旷千里,腾骑纷往来。
平罝望烟合,烈火从风回。
殪兽华容浦,张乐荆山台。
虞人昔有谕,明明时戒哉。
……
赏析:
《隋王鼓吹曲·校猎曲》生动展现了一场冬季校猎活动,从开篇的环境渲染到校猎过程的精彩描绘,再到猎后庆祝的呈现,全方位展现校猎场景,彰显皇家威严与气势,体现古人尚武精神与对胜利的庆祝传统。
一、开篇:点明时间,渲染肃杀氛围
“凝霜冬十月,杀盛凉飙衰” ,诗开篇点明校猎时间为冬十月,寒霜凝结,此时节万物凋零,自然界充满肃杀之气。 “杀盛”强化这种肃杀之感,而“凉飙衰”描绘寒风虽仍寒凉但势头已减,进一步烘托出冬季的冷峻与深沉。这种环境描写不仅为校猎设定了特定的时间背景,更营造出与校猎活动相契合的紧张、严肃氛围,暗示校猎如同这寒冬一般,充满力量与冷峻。
二、颔联:描绘校猎场面,展现宏大壮阔
“原泽旷千里,腾骑纷往来” ,描绘出校猎场地是广袤无垠的原野与湖泽,“旷千里”极言其广阔,为校猎提供了宏大的舞台。众多骑手在这辽阔空间里纵横驰骋,“腾骑”刻画骑手们策马奔腾的矫健姿态,“纷往来”则体现出人员众多、行动忙碌的景象,展现出校猎活动规模盛大、气势磅礴,尽显皇家威严与气魄,也反映出古人校猎活动的组织有序与重视程度。
三、颈联:聚焦校猎细节,渲染紧张气氛
“平罝望烟合,烈火从风回” ,“平罝”指平坦猎场上整齐布设的猎网,远远望去,密集的猎网如同烟雾聚合,生动展现猎网之多、布置之密,突出对猎物围捕的严密。 “烈火从风回”描绘猎人们燃起的烈火,借风势熊熊燃烧,“回”字生动表现火势在风中回旋的动态,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渲染出校猎现场紧张激烈的氛围,猎物似乎已无处可逃,将校猎推向高潮。
四、尾联:展现猎后场景,传达胜利喜悦
“殪兽华容浦,张乐荆山台” ,“殪兽”表明校猎收获颇丰,在华容浦一带成功捕杀众多野兽,体现校猎成果显着。猎后在荆山台“张乐”,即举行盛大音乐庆祝活动,从紧张激烈的校猎转为欢乐庆祝,展现古人在取得胜利后的庆祝传统。这一转变使诗歌节奏张弛有度,传达出校猎成功的喜悦与欢快气氛,同时也暗示校猎不仅是武力展示,也是一种庆祝丰收、彰显实力的活动。
五、艺术特色
1. 层次分明:诗歌按照时间与活动进程,从校猎前的环境渲染,到校猎中的场面与细节描写,再到猎后的庆祝,层次清晰,完整呈现校猎活动全过程,使读者如临其境。
2. 动静结合: “原泽旷千里”的静态场景描绘与“腾骑纷往来”的动态画面相结合;“平罝望烟合”的静态猎网与“烈火从风回”的动态火势相互映衬,使诗歌画面富有节奏感和立体感,增强表现力。
3. 氛围渲染:通过对冬季肃杀环境、宏大校猎场面、紧张猎火以及欢乐庆祝的描写,成功营造出从冷峻严肃到紧张激烈再到欢快喜悦的氛围变化,增强诗歌感染力,引发读者情感共鸣。
……
解析:
1. 凝霜冬十月,杀盛凉飙衰
- 解析:“凝霜冬十月”,直接点明时间为冬季的十月,此时寒霜凝结,大地仿佛被一层冰冷的薄纱所覆盖。这一描述不仅准确地给出了校猎的季节背景,而且“凝霜”二字营造出一种寒冷、寂静且略带肃杀的氛围。“杀盛”中,“杀”在古文中常用来形容秋冬季节万物凋零、生命消逝的肃杀之气,这里强调此时这种肃杀之气正处于强盛状态,自然界的生机在寒冬的侵袭下逐渐隐匿。“凉飙衰”里,“凉飙”指寒凉的狂风,而“衰”表示风的势头开始减弱。尽管寒风依旧寒凉,但已不像之前那般凛冽呼啸,这种细微的气候变化描绘,进一步加深了冬季那种冷峻而深沉的感觉,为即将展开的校猎活动奠定了一种凝重且充满力量感的基调。
2. 原泽旷千里,腾骑纷往来
- 解析:“原泽旷千里”描绘出校猎所处的地理环境,“原”指广袤的原野,“泽”代表辽阔的湖泽,“旷千里”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渲染出这片原野与湖泽连绵不绝、一望无垠的壮阔景象,如此广阔的空间为校猎活动提供了一个宏大的舞台,暗示此次校猎活动规模之庞大。“腾骑纷往来”则将视角聚焦在校猎的主体——骑手们身上,“腾骑”生动地刻画出骑手们骑着骏马,身姿矫健地奔腾在这片广阔天地间的场景,“腾”字赋予骑手们一种充满活力与力量的动态美感;“纷往来”则体现出参与校猎的骑手数量众多,他们在原野与湖泽间频繁穿梭,来来往往,使得整个校猎场景显得热闹非凡,充分展现出校猎活动的盛大与有序,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尚武的风气以及对校猎这种军事与娱乐相结合活动的重视。
3. 平罝望烟合,烈火从风回
- 解析:“平罝望烟合”着重刻画了校猎过程中的猎网布置场景,“平罝”指的是平坦的猎场上整齐设置的猎网。从远处眺望,这些密集排列的猎网交织在一起,就像烟雾聚合一般,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密实的视觉感受。“烟合”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出猎网的数量之多和分布之密,它们如同天罗地网一般,将猎物的逃跑路线尽可能地封锁,展示出校猎者们精心策划、准备充分,对捕获猎物志在必得。“烈火从风回”描绘了猎场中烈火燃烧的动态画面,猎人们点燃的熊熊烈火,借助风的力量迅速蔓延开来。“从风回”三个字极为生动地表现出火势在风中的动态变化,火焰随着风向的改变而回旋、跳跃,火借风势,越烧越旺,形成一片炽热的火海。这不仅营造出一种紧张刺激的氛围,更让猎物无处遁形,同时也展现出校猎现场的壮观与激烈,将校猎活动推向高潮。
4. 殪兽华容浦,张乐荆山台
- 解析:“殪兽华容浦”描述了校猎的成果,“殪兽”意味着成功捕杀野兽,“华容浦”明确了捕杀的地点。此句表明在校猎过程中,猎人们在华容浦一带收获颇丰,众多野兽被猎杀,这充分展示了猎人们精湛的骑射技艺和校猎活动的成效显着。“张乐荆山台”则描绘了校猎结束后的场景,“张乐”即安排、演奏音乐,“荆山台”是举行庆祝活动的地点。猎人们在成功完成校猎后,来到荆山台,奏响欢快的音乐,举行盛大的庆祝仪式。这一场景从紧张的狩猎氛围瞬间转换为欢乐祥和的庆祝氛围,体现了古人在取得胜利后通过音乐、宴会等方式来庆祝的传统习俗,同时也反映出校猎活动不仅是一种军事训练和获取物资的手段,更是一种凝聚人心、展示实力和庆祝丰收的社交活动,传达出人们对校猎成功的喜悦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5、虞人昔有谕,明明时戒哉
解析:“虞人”在古代是掌管山泽、田猎的官员,他们熟知山林野兽习性与狩猎相关事务。“谕”即告诫、教导。“明明”有明白、清楚之意。所以从字面看,此句是说,往昔虞人曾有过相关的告诫,人们应当清楚地知晓并时刻以此为戒。校猎活动虽展现了人的力量与组织能力,但也需遵循自然规律。虞人的告诫或许是提醒人们,狩猎要把握好度,不可过度捕杀,避免破坏生态平衡。这反映了古人朴素的生态观念,意识到人类与自然需和谐相处,不能因一时之利而对自然资源过度索取。从更宽泛角度,此句也可能有政治寓意。将校猎类比为政,告诫为政者行事要有节制、有法度,不可肆意妄为。如同校猎需遵循虞人指导,统治者治理国家也应遵循一定的准则和规律,时刻保持警醒,否则可能带来不良后果。“昔有谕”表明这是前人积累的经验教训。通过诗歌记录并强调,体现古人对传统经验的重视,希望后人铭记这些告诫,以史为鉴,在行事过程中避免犯错。
……
句译:
1. 凝霜冬十月,杀盛凉飙衰:寒冬十月,霜花凝结,肃杀之气正盛,寒凉的疾风势头渐弱。
2. 原泽旷千里,腾骑纷往来:原野与湖泽广袤无垠,绵延千里,奔驰的骑手们纷纷来来往往。
3. 平罝望烟合,烈火从风回:平坦猎场上的猎网,远看如烟雾聚合,熊熊烈火顺着风势回旋燃烧。
4. 殪兽华容浦,张乐荆山台:在华容浦一带将野兽猎杀,之后在荆山台奏响音乐庆祝。
5.虞人昔有谕,明明时戒哉:从前虞人(管理山泽、田猎的官员)曾有过告诫,要明白这个时候应该有所警戒啊。
……
全译:
寒冬十月,寒霜凝结大地,肃杀之气浓郁,秋风的势头渐渐衰减。
原野和湖泽空旷辽阔,连绵千里,奔驰的骑兵纷纷来来往往。
平坦的猎场上,猎网远远望去如同烟雾聚合,熊熊烈火顺着风势回旋燃烧。
在华容浦一带猎杀了许多野兽,然后在荆山台奏响音乐,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从前虞人(管理山泽、田猎的官员)曾有过告诫,要明白这个时候应该有所警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