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谢朓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
赏析:
这首诗是南朝诗人谢朓于暂回京都建康(今江苏南京)途中所作,用以赠别西府同僚。诗中既表达了对西府生活及同僚的眷恋,也透露出在复杂政治环境下的忧惧。
一、开篇直抒胸臆,奠定悲伤基调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诗人以日夜奔腾不息的大江起笔,借江水之长流,喻内心悲伤无尽。开篇便将浓郁的悲情托出,营造出沉郁的氛围。“客心”点明自身身份,远离西府,漂泊在外,“悲未央”则强调悲伤没有尽头,奠定全诗哀伤基调,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重。
二、途中景色描绘,烘托复杂心情
1. 秋夜寒江景色:“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描绘秋夜行舟所见。银河在曙光中闪烁,寒江中的小洲夜色苍茫。“秋”字点出时令,增添萧瑟之感;“寒”字则强化了环境的清冷。通过对天空银河与江中小洲的描写,从视觉角度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诗人旅途的孤独和内心的凄凉。
2. 京城宫阙之景:“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诗人翘首远望,看到京城宫阙。月光洒在鳷鹊观上,玉绳星低垂在建章宫边。宫阙的壮丽与华丽夜景,本应给人振奋之感,但此时在诗人眼中,却可能象征着京城复杂的政治环境,与他对西府的眷恋形成反差,进一步衬托出其内心的复杂与忧虑。
三、情感抒发与政治隐喻交织
1. 眷恋与无奈:“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诗人驱车至京城外,心中却思念西府所在之地。太阳的光辉难以触及,更何况与西府远隔两地。“驰晖”象征时光与过去的西府生活,表达对西府同僚及那段时光的深深眷恋,而“隔两乡”则凸显无奈,暗示身不由己的处境。
2. 政治忧惧:“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借自然景象隐喻政治环境险恶。天空虽广阔,鸟儿尚有飞行之路,而自己却被江汉阻隔,难以跨越。“鹰隼击”“严霜”象征朝中恶势力,“时菊”自比,担心自己如菊花遭严霜摧残,被鹰隼攻击,生动表现出对在京城可能遭受迫害的忧惧。
3. 自我保全的期望:“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诗人向设网捕鸟之人传达,自己已如鸟儿在广阔天空高飞,暗示已有所警觉并采取自我保护,远离可能的危险,希望摆脱困境,保全自身。
四、艺术特色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中多处描绘自然景色,如秋河、寒渚、宫阙夜景等,皆与诗人情感紧密相连。景色的清冷、壮丽等特点,巧妙烘托内心的孤独、复杂与忧惧,使情与景高度融合,增强诗歌感染力。
2. 象征隐喻,含蓄深沉:运用大量象征手法,如“鹰隼”“严霜”“罻罗”等象征恶势力与危险,“时菊”自比,以鸟自喻等,将政治上的担忧和自我保护的期望含蓄表达,使诗歌内涵丰富且深沉,耐人寻味。
3.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从开篇直抒悲情,到途中景色烘托,再到情感抒发与政治隐喻,最后表达自我期望,层层递进,结构严谨。诗人情感逐步展开,清晰展现其在旅途中复杂的心路历程。
……
解析:
1.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 解析:“大江流日夜”,以长江不分昼夜奔腾不息的壮阔景象起笔。这不仅描绘出自然的雄浑气势,更以江水的连绵不绝,象征着诗人内心情绪的无尽流淌。“客心悲未央”则直抒胸臆,“客心”表明诗人此时身处异乡、漂泊在外的心境,“悲未央”直白地倾诉出他内心的悲伤没有尽头。此句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将诗人深沉的悲痛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其内心的沉重。
2.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 解析:“徒念关山近”,诗人虽然已经临近京城,心中明白距离目的地(京城)已不再遥远。“徒念”二字,透露出这种对距离的感知并无太多欣喜,只是徒然的念想。“终知返路长”,则话锋一转,意识到此次前往京城之后,返回西府的路途却依旧漫长。此句通过“近”与“长”的对比,深刻地表现出诗人对西府的眷恋不舍,以及对未来行程的无奈,暗示出他内心对离开西府的惆怅和对未知的忧虑。
3.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 解析:“秋河曙耿耿”描绘了秋夜将晓时的天空景象,“秋河”点明秋季的银河,“曙”表示曙光初现,“耿耿”形容银河在曙光中闪烁的样子,给人一种清冷、高远之感。“寒渚夜苍苍”则聚焦于江面上的小洲,“寒”字渲染出寒冷的氛围,“苍苍”描绘出小洲在夜色中苍茫、朦胧的状态。这两句通过对天空银河与江中小洲的描写,从视觉角度勾勒出一幅清冷、孤寂的秋夜图,以景衬情,烘托出诗人在旅途中孤独、凄凉的心境。
4.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 解析:“引领见京室”,“引领”即伸长脖子远望,形象地刻画出诗人翘首以盼看到京城的姿态,展现出对京城的关注。“见京室”表明终于望见了京城。“宫雉正相望”,“宫雉”指京城的宫殿和城墙,诗人看到宫殿与城墙相互映衬。此句描绘出京城的宏伟壮观,但在这种壮丽之下,却也隐含着诗人复杂的情绪,京城或许象征着权力中心和未知的政治环境,与他对西府简单纯粹的情感形成对比,为下文情感的进一步抒发做铺垫。
5.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 解析:“金波丽鳷鹊”,“金波”指月光,月光洒在鳷鹊观上,使其显得华丽生辉,“丽”字生动地描绘出月光映照下建筑的美丽。“玉绳低建章”,“玉绳”是星名,“建章”为宫殿名,玉绳星低垂在靠近建章宫的天际。这两句通过对月光下宫殿与星空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华丽而静谧的氛围,进一步渲染京城的繁华。然而,这种繁华背后,诗人可能感受到的是京城政治环境的复杂和压抑,与他对西府同僚及生活的怀念形成鲜明反差,更加深了内心的复杂情感。
6.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 解析:“驱车鼎门外”,“鼎门”是洛阳的南门,这里代指京城的城门,诗人驾车来到京城门外。“思见昭丘阳”,“昭丘”在荆州,是楚昭王的坟墓所在地,代指诗人曾任职的西府之地。此时诗人身在京城门外,心中思念的却是西府。此句将诗人身处京城却心系西府的情感鲜明地展现出来,通过地点的对比,突出了他对西府的深深眷恋之情,也暗示出对京城的陌生与疏离。
7.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 解析:“驰晖不可接”,“驰晖”原指飞驰的日光,这里可理解为时光的流逝,也象征着过去在西府的美好时光。诗人感叹那些美好的时光已经无法再触及。“何况隔两乡”,进一步强调现在不仅时光无法追回,而且自己与西府远隔两地。此句深化了诗人对往昔西府生活的怀念和对如今与西府分离的无奈,表达出时光流逝、空间阻隔带来的双重痛苦,使眷恋之情愈发深沉。
8.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 解析:“风云有鸟路”,天空中风云变幻,鸟儿尚有飞行的道路,在广阔天地间自由穿梭,象征着一种自由和可能。“江汉限无梁”,然而自己却被长江和汉水阻隔,且江上没有桥梁可通,意味着无法自由地回到西府。此句以鸟儿与自身的处境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自然景象隐喻自己在现实中受到的限制,表达出在政治环境下的身不由己,以及对回到西府的渴望和无奈。
9.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 解析:“常恐鹰隼击”,“鹰隼”通常象征着凶残的恶势力,诗人常常担心自己会遭受如鹰隼般恶势力的攻击。“时菊委严霜”,“时菊”比喻自己,“严霜”象征着恶劣的环境或强大的压力,担心自己如同菊花在严寒的霜雪中凋零。这两句生动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在京城复杂政治环境中可能遭受迫害的深深忧惧,将内心的恐惧具象化,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他的不安。
10.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 解析:“寄言罻罗者”,“罻罗者”指设网捕鸟的人,诗人向这些企图设网捕捉他的人传达话语。“寥廓已高翔”,表示自己已经如鸟儿一样在广阔的天空中高高飞翔,远离了危险。此句以鸟自喻,暗示自己已有所警觉并采取自我保护措施,远离可能的政治迫害,表达出希望摆脱困境、保全自身的愿望,同时也有一种向恶势力宣告自己已逃脱掌控的意味,为全诗增添了一丝自我宽慰和坚定的情感。
……
句译:
1. 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
长江日夜不息地奔腾流淌,我这漂泊在外的游子心中悲伤无尽。
2. 徒念关山近,终知返路长:
只是空想着距离京城已近,可终究明白返回西府的路途依旧漫长。
3.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
秋夜将晓时银河在曙光中闪烁,寒江中的小洲在夜色里一片苍茫。
4. 引领见京室,宫雉正相望:
伸长脖子远望看见了京城,宫殿与城墙相互映衬清晰在望。
5. 金波丽鳷鹊,玉绳低建章:
月光洒在鳷鹊观上使其华丽生辉,玉绳星低垂在靠近建章宫的天际。
6. 驱车鼎门外,思见昭丘阳:
驾车来到京城门外,心中却思念着西府之地。
7. 驰晖不可接,何况隔两乡:
那如飞驰日光般的往昔时光已无法触及,更何况如今与西府远隔两地。
8. 风云有鸟路,江汉限无梁:
天空风云变幻鸟儿尚有飞行之路,而我却被长江汉水阻隔且无桥可通。
9. 常恐鹰隼击,时菊委严霜:
常常担心会遭受如鹰隼般恶势力的攻击,害怕自己像菊花在严霜中凋零。
10.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我要对设网捕鸟的人说,我已如鸟儿在广阔天空高高飞翔。
……
全译:
长江日夜奔腾不息地流淌,我这游子的心中悲伤也无尽悠长。
只是徒然想到距离京城已近,可最终明白返回西府的路仍漫长。
秋夜将晓,银河在曙光中闪烁明亮,寒江中的小洲在夜里一片苍苍茫茫。
我伸长脖子远眺,看见了京城的方向,宫殿和城墙相互映衬清晰在望。
月光洒下,使鳷鹊观更显华丽漂亮,玉绳星低垂,靠近那建章宫的上方。
我驾车来到京城的城门外,心里却思念着西府那片地方。
往昔如飞驰日光般的时光已难再触及,更何况如今与西府远隔异地他乡。
天空风云变幻,鸟儿尚有飞行的道路,而我却被长江汉水阻隔,没有桥梁可渡。
我常常担心会遭到如鹰隼般恶势力的攻击,就像菊花害怕在严霜下枯萎凋亡。
我想对那些设网捕鸟的人说,我已像鸟儿一样在辽阔天空高高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