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马赋
谢庄
臣闻“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故《礼》称骊騵,《诗》诵骝骆,先景遗风之美,世所得闻;吐图腾光之异,有时而出。暨我皇宋,光有四海,天子乃身纡朱组,手运玄钺,而陶化以正,取乱以奇;惠浸萌生,信及翔泳。故能使川游鲁鳞,云飞晋燕,六牙宛转,七枝蹁跹。昔帝轩陟位,飞黄服皂;后唐膺箓,赤文候日。皆道洽无垠,徽音有载。我后固天纵睿,欻圣通神,君临万宇,照临八埏。
是以穷沄溟之蕴,尽翔翥之思。方且属辇道于天阶,命帝阍于天邑。按玉辔而均停,度金镳而龙辔。是以进不炰炰,退不逡逡,终日万机,充庭纳驷。教敬不易之典,训人必书之举。因时观艺,岂唯褉饮;择地依仁,岂唯祓除。故祗迎六气之调,爰搜八骏之奇。
伊逸伦之妙足,自前代而间出。并荣光于瑞典,登郊歌乎司律。所以宗伯掌礼,司乐协职,耸八銮之玉,鸣和鸾之响。诏六官以修列,供九服之贡职。开皇家之秘殿,览充庭之驷匹。乃有乘舆顺动,巡幸上京。属车千乘,前驱万旌。掩中畿之辙,弭上林之尘。凤盖俄轸,虹旗委旆。觐王母于昆墟,要帝台于宣岳。
尔其六辔沃若,六闲孔秩。既秣璅以均和,又佩之摇熠。简伟塞门,献状绛阙。旦刷幽燕,昼秣荆越。教敬之仪,既极其妙;川岳之灵,又竭其祥。故能代御天衢,息驾瑶池。鬬容与,弭步踌躇。齿历虽衰,而艺美不忒。袭养兼年,恩隐周渥。
于时銮舆戾止,六龙齐首。师兵象存,军麾景属。肃华台之金座,展天子之武义。乃眷斯马,于焉来质。负图而归,怀德而至。天符帝出,瑞两仪。我皇之德,威畅遐陲。七盘婉转,八翮蹁跹。陵九峻,超五山。龙骧横举,扬镳飞沫。马踶虺,势若崩岳。却步踟蹰,玄黄虺颓。
观其合好腾骧,凌高驰骛,庶冯夷之水,蹶阳侯之波。致天闲于帝皂,充王阙之万驷。超益野之绝聚,逾云南之骇驷。乘云汉,越昆仑,度空同,蹑天根。壹举而八表清,再举而四海宾。乗六气之辨,御天地之驯。
是以知九区之尘事,洵不可同;八极之淳粹,良无以匹也。由是皇心顾之,有怀伊昔。乃诏陪侍,奉述中京。臣闻“旦奭分陕,方称礼乐之盛;姬刘并驱,必致威攘之美”。岂徒积驷,重迹扬镳。是以沉吟《颂》《典》,左右《雅》《记》。以兹博物,君其详之。
……
赏析:
《舞马赋》是南朝宋文学家谢庄的作品,该赋以华丽的辞藻、丰富的典故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舞马的神奇与美妙,同时歌颂了宋王朝的盛世气象与天子的圣明仁德 。
一、主题与思想内涵
1. 歌颂盛世与帝王:赋文开篇便点明马在天地间的重要地位,随后叙述皇宋天子“身纡朱组,手运玄钺,而陶化以正,取乱以奇”,展现出天子的威严与治国理政的才能。文中通过描述各种祥瑞现象,如“川游鲁鳞,云飞晋燕,六牙宛转,七枝蹁跹”,以及舞马的出现,暗示这是天子德政感召所致,全方位歌颂了皇宋的太平盛世和天子的圣明,表达对帝王的尊崇与赞美 。
2. 宣扬德政与教化:“惠浸萌生,信及翔泳”体现天子恩泽惠及万物,彰显其德政。文中强调“教敬不易之典,训人必书之举”,突出对传统礼仪教化的重视,表明在太平盛世中,不仅物质繁荣,精神文化的传承与教育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传达出德政与教化相辅相成的思想 。
二、艺术特色
1. 用典丰富:赋中大量运用典故,如“帝轩陟位,飞黄服皂”“后唐膺箓,赤文候日”,借黄帝、后唐时期与神马相关的典故,增添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与神秘色彩,同时暗示皇宋与古代圣明王朝一样,受天命眷顾,拥有祥瑞之兆。这些典故的运用,也使文章在歌颂帝王时更具说服力,展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
2. 辞藻华丽:谢庄以精湛的文字技巧,运用大量华丽的辞藻描绘舞马及相关场景。如“七盘婉转,八翮蹁跹。陵九峻,超五山。龙骧横举,扬镳飞沫”,通过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描写,将舞马的优美姿态、矫健步伐刻画得淋漓尽致,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了南朝文学注重形式美的特点 。
3. 描写细腻:对舞马的描写细致入微,从舞马的外在形态,如“六辔沃若,六闲孔秩。既秣璅以均和,又佩之摇熠”,到其动态表现,如“合好腾骧,凌高驰骛”,全方位展现了舞马的神骏与灵动。同时,对周围场景,如“凤盖俄轸,虹旗委旆”的描写,也为舞马的出现营造了宏大而庄重的氛围,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 。
4. 结构严谨:文章开篇以马的重要性引入,接着描述皇宋的盛世景象,为舞马的出现做铺垫;中间详细刻画舞马的姿态、能力以及与天子的关联;结尾通过典故再次强调皇宋的昌盛,前后呼应,结构完整,层次分明,使歌颂的主题得以有条不紊地展开 。
……
解析:
1. 臣闻“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
- 解析:开篇引用俗语,直接表明在传统认知里,龙于天、马于地,各有其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句为全文奠定基调,强调马的重要地位,引出后文对马,特别是舞马的种种描述。
2. 故《礼》称骊騵,《诗》诵骝骆,先景遗风之美,世所得闻
- 解析:借《礼记》称赞骊(黑色马)、騵(赤毛白腹马),《诗经》吟诵骝(黑鬣黑尾的红马)、骆(白马),说明马在经典文化中早有赞誉。“先景遗风”形象描绘马奔跑时速度极快,能超越光影、留下风一般的痕迹,凸显马的矫健与灵动,展现其在古人心中的美妙形象,为下文舞马的出现做文化铺垫。
3. 吐图腾光之异,有时而出
- 解析:进一步阐述马具有神秘奇异之处,传说马能吐出带有图纹的光芒,不过这种祥瑞之兆偶尔才会出现。此句为马增添神秘色彩,暗示后文所写舞马的出现不同寻常,是盛世祥瑞的象征。
4. 暨我皇宋,光有四海,天子乃身纡朱组,手运玄钺,而陶化以正,取乱以奇
- 解析:“暨”表示到了,点明时代背景为皇宋时期。“光有四海”突出皇宋疆域广阔,统治天下。“身纡朱组,手运玄钺”刻画天子形象,红色丝带与黑色大斧象征天子尊贵身份与权威。“陶化以正,取乱以奇”体现天子以正道教化百姓,用奇谋平定祸乱,展现天子治国理政的才能,为舞马出现于这样的盛世提供合理背景。
5. 惠浸萌生,信及翔泳
- 解析:“惠”指天子的恩泽,“浸”有润泽之意,“萌生”指代万物。“信”为诚信,“翔泳”代表天空飞翔的鸟类与水中游动的生物。此句表明天子的恩泽润泽万物,诚信遍及天地间各类生灵,强调皇宋天子德政广施,彰显盛世气象,为下文各种祥瑞现象及舞马的出现做铺垫。
6. 故能使川游鲁鳞,云飞晋燕,六牙宛转,七枝蹁跹
- 解析:列举一系列祥瑞景象。“川游鲁鳞”指鲁国的鱼儿在川中畅游,“云飞晋燕”是说晋国的燕子在云间飞翔,“六牙宛转”描绘六牙白象姿态优美,“七枝蹁跹”形容七叶莲花翩翩起舞。这些祥瑞齐聚,营造出太平盛世的氛围,烘托皇宋的昌盛,暗示舞马也是这盛世祥瑞的一部分。
7. 昔帝轩陟位,飞黄服皂;后唐膺箓,赤文候日。皆道洽无垠,徽音有载
- 解析:运用典故,“帝轩陟位,飞黄服皂”说的是黄帝登上帝位时,飞黄神马为其驾车;“后唐膺箓,赤文候日”指后唐接受天命,赤文神马等候日出。这两个典故表明古代圣明帝王在位时皆有祥瑞之马相伴,他们道德广泛传播,美好的声誉被记载。借此暗示皇宋与古代圣明王朝一样,受天命眷顾,拥有祥瑞,同时也为歌颂皇宋天子提供历史参照。
8. 我后固天纵睿,欻圣通神,君临万宇,照临八埏
- 解析:“我后”指皇宋天子,“天纵睿”强调天子天赋睿智,“欻圣通神”表明天子圣明达到通神的境界。“君临万宇”说天子统治天下,“照临八埏”中“八埏”指八方极远之地,即天子的光辉照耀八方。此句进一步歌颂天子的圣明与威严,强化皇宋盛世的形象。
9. 是以穷沄溟之蕴,尽翔翥之思
- 解析:“是以”表示因此,“穷”和“尽”都有穷尽之意。“沄溟”指大海,代表深邃广阔之处;“翔翥”意为飞翔,这里可理解为对高远境界的追求。此句表明天子追求穷尽天地间深邃的蕴含,用尽如鸟儿飞翔般高远的思考,展现天子志向远大,追求卓越,暗示在这样的天子治理下,会出现非凡之事,如舞马这样的祥瑞。
10. 方且属辇道于天阶,命帝阍于天邑
- 解析:“方且”有正要之意,“属”连接,“辇道”指帝王车驾所行之道,“天阶”代指天庭,这里形容天子的车驾之道仿佛连接到天庭,凸显天子地位尊崇。“帝阍”指宫门守卫,“天邑”指京城,即天子在京城任命宫门守卫,展现天子对京城的统治与规划,描绘出皇宋京城的庄重威严。
11. 按玉辔而均停,度金镳而龙辔
- 解析:描写天子驾驭车马的情景。“按玉辔”“度金镳”,“玉辔”“金镳”体现车马装饰华丽,“均停”表示行车平稳,“龙辔”以龙形容马缰绳,暗示马如龙般神骏。此句从细节处展现天子出行的庄重与车马的不凡,为后文引出舞马做铺垫。
12. 是以进不炰炰,退不逡逡,终日万机,充庭纳驷
- 解析:“是以”表明因果关系,“进不炰炰”指前进时不急躁冒进,“炰炰”形容急躁;“退不逡逡”说后退时不迟疑徘徊,“逡逡”意为迟疑。“终日万机”体现天子日理万机,“充庭纳驷”描绘宫廷中车马众多。此句既展现天子处理政务的沉稳,又突出宫廷的繁荣,与前文对皇宋盛世的描述相呼应。
13. 教敬不易之典,训人必书之举
- 解析:强调天子注重礼仪教化。“教敬不易之典”指教导人们遵循敬重长辈等不可改变的礼仪典章,“训人必书之举”表示用值得书写记载的行为来训导民众。体现皇宋在注重物质繁荣的同时,也重视精神文化的传承与教育,传达德政与教化并重的理念。
14. 因时观艺,岂唯褉饮;择地依仁,岂唯祓除
- 解析:“因时观艺”指依据时节观赏技艺表演,“岂唯褉饮”意思是不仅仅是为了举行修褉时的宴饮活动。“择地依仁”表示选择有仁德氛围之地,“岂唯祓除”即不只是为了举行祓除不祥的仪式。此句表明天子的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习俗活动,更注重文化、仁德等方面的内涵,进一步展现皇宋的文化昌盛与对道德的追求。
15. 故祗迎六气之调,爰搜八骏之奇
- 解析:“故”表示所以,“祗迎”即恭敬迎接,“六气之调”指顺应天地六气的调和,象征顺应自然规律。“爰搜”意为于是搜寻,“八骏之奇”指像周穆王八骏那样奇异的骏马,这里暗指对优秀骏马的搜寻,为引出舞马做铺垫,暗示舞马是顺应天时、符合盛世祥瑞的神奇之马。
16. 伊逸伦之妙足,自前代而间出
- 解析:“伊”为语气助词,“逸伦”指超越同辈,“妙足”指代骏马。此句说那些超越寻常的神奇骏马,在前代就偶尔出现。为下文描述舞马的超凡脱俗做铺垫,表明舞马这种神奇的骏马并非偶然出现,而是有着历史渊源。
17. 并荣光于瑞典,登郊歌乎司律
- 解析:“荣光”指彩色的光辉,象征祥瑞;“瑞典”祥瑞的典章。“登郊歌”指被列入郊祀的乐章,“司律”掌管音乐的官员。此句表明这些神奇的骏马与祥瑞典章同放光辉,其事迹被掌管音乐的官员写进郊祀乐章,强调舞马之类的神奇骏马在历史上被视为祥瑞,且备受尊崇。
18. 所以宗伯掌礼,司乐协职,耸八銮之玉,鸣和鸾之响
- 解析:“宗伯”是古代掌管礼仪的官员,“司乐”负责音乐事务。“耸八銮之玉”“鸣和鸾之响”描绘天子出行时车马装饰的铃铛发出声响,体现礼仪的庄重。此句表明在皇宋盛世,礼仪与音乐等各项事务都井然有序,为舞马出现营造庄重、有序的氛围。
19. 诏六官以修列,供九服之贡职
- 解析:“诏”指天子下令,“六官”指朝廷的各类官员,“修列”意为整顿行列,使其各司其职。“九服”指代天下各地,“贡职”指进贡的职责。此句表明天子下令朝廷官员各司其职,各地履行进贡职责,展现皇宋朝廷的有序管理与国家的繁荣昌盛,为舞马的出现提供稳定、繁荣的社会背景。
20. 开皇家之秘殿,览充庭之驷匹
- 解析:“开皇家之秘殿”表示打开皇家隐秘的宫殿,“览充庭之驷匹”指观赏宫廷中众多的马匹。此句通过描写天子观赏宫廷马匹的场景,自然引出下文对舞马的详细描述,同时体现皇家对马匹的重视。
21. 乃有乘舆顺动,巡幸上京
- 解析:“乘舆”指代天子车驾,“顺动”指顺应时势行动,“巡幸上京”即天子到京城巡游视察。此句描写天子出行的重大活动,为下文舞马在天子出行场景中的出现做铺垫,营造宏大的场面氛围。
22. 属车千乘,前驱万旌
- 解析:描绘天子出行的仪仗规模,“属车千乘”说明跟随天子的车辆众多,“前驱万旌”表示前方开路的旌旗遮天蔽日,极言天子出行场面的宏大壮观,彰显天子的威严与皇宋的强盛国力。
23. 掩中畿之辙,弭上林之尘
- 解析:“掩中畿之辙”指天子车驾的辙印覆盖了京城周边地区,“弭上林之尘”说车驾经过上林苑扬起的尘土都仿佛被平息。通过对车驾影响范围和扬起尘土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天子出行的规模宏大,进一步渲染场面的壮观。
24. 凤盖俄轸,虹旗委旆
- 解析:“凤盖”指饰有凤凰图案的车盖,“俄轸”形容车盖快速转动;“虹旗”像彩虹一样色彩斑斓的旗帜,“委旆”描绘旗帜随风飘动的样子。此句通过对车盖与旗帜动态的描写,生动展现天子出行时仪仗的华丽与灵动,为整个出行场面增添了美感与气势。
25. 觐王母于昆墟,要帝台于宣岳
- 解析:运用神话典故,“觐王母于昆墟”说天子仿佛到昆仑山拜见西王母,“要帝台于宣岳”指在宣山邀请帝台。借神话场景表达天子巡游如同与神灵交流,暗示天子地位的尊崇与皇宋的神圣,同时为出行增添神秘色彩。
26. 尔其六辔沃若,六闲孔秩
- 解析:“尔其”承接上文,引出对马的描述。“六辔沃若”形容马缰绳柔软光滑,“六闲”指马厩,“孔秩”表示非常整齐有序。此句从马缰绳和马厩的细节,展现皇家对马的精心照料与管理,暗示即将描述的舞马身份不凡。
27. 既秣璅以均和,又佩之摇熠
- 解析:“秣璅”指喂马的草料,“均和”说明草料调配均匀。“佩之摇熠”描绘马身上佩戴的饰品闪闪发光。此句进一步强调对舞马饲养的精细以及装饰的华丽,突出舞马的尊贵地位。
28. 简伟塞门,献状绛阙
- 解析:“简伟”指挑选出众的马匹,“塞门”指边关,说明这些良马来自四方。“献状绛阙”意为将它们呈献给朝廷,“绛阙”指代皇宫。此句表明舞马是经过挑选,从各地进献到皇宫的优秀马匹,凸显舞马的不凡来历。
29. 旦刷幽燕,昼秣荆越
- 解析:夸张地描述舞马的行程,早上还在幽燕之地刷洗,白天就到荆越地区喂养。突出舞马活动范围之广,暗示其神骏非凡,能够日行千里,增强舞马的神奇色彩。
30. 教敬之仪,既极其妙;川岳之灵,又竭其祥
- 解析:“教敬之仪”指对舞马的训练遵循敬重的礼仪规范,“既极其妙”表示训练达到极高的水准。“川岳之灵,又竭其祥”说明舞马仿佛汇聚山川的灵气,极尽祥瑞之态。此句强调舞马不仅训练有素,而且具有祥瑞象征意义,与前文对皇宋盛世祥瑞的描述相呼应。
31. 故能代御天衢,息驾瑶池
- 解析:“故能”表示因果,“代御天衢”说舞马能够代替天子在天上的大道驰骋,“息驾瑶池”指在瑶池停歇。运用夸张手法,将舞马比作能在神话仙境中自由往来的神马,进一步突出舞马的神奇,同时暗示皇宋天子如同神仙般尊贵,拥有非凡的坐骑。
32. 鬬容与,弭步踌躇
- 解析:“鬬容与”描绘舞马神态从容闲雅,“弭步踌躇”形容其步伐缓慢、从容不迫。此句从神态和步伐方面,细腻刻画舞马优雅的姿态,展现舞马在行走时的高贵气质。
33. 齿历虽衰,而艺美不忒
- 解析:“齿历”指马的年龄,“艺美”指舞马表演技艺的美妙,“不忒”表示没有差错。此句表明即使舞马随着年龄增长,但其表演技艺依然精湛,突出舞马技艺的高超与稳定性,体现对舞马的赞美。
34. 袭养兼年,恩隐周渥
- 解析:“袭养兼年”指多年来一直精心饲养,“恩隐周渥”说明对舞马的照顾和恩情深厚而周全。此句体现皇家对舞马的重视与关爱,从侧面反映舞马在皇宋的特殊地位。
35. 于时銮舆戾止,六龙齐首
- 解析:“于时”表示在这时,“銮舆”指代天子车驾,“戾止”即到达。“六龙齐首”描绘拉天子车驾的六匹马整齐地昂着头,展现天子车驾到达时的庄重场面,为下文舞马在天子面前的表现做铺垫。
36. 师兵象存,军麾景属
- 解析:“师兵象存”指军队的阵容严整,如同古代兵阵之象依然存在。“军麾景属”中“军麾”是军旗,“景属”形容军旗如影子相连般众多。此句描写天子出行时军队护卫的壮观场景,衬托出天子的威严,同时为舞马的表演营造宏大、庄重的氛围。
37. 肃华台之金座,展天子之武义
- 解析:“肃华台之金座”描绘华台之上的金座庄严肃穆,“展天子之武义”表示展示天子的威武与仁义。此句通过对场景的描写,暗示这是一个彰显天子威严与品德的重要场合,舞马的表演将在此背景下进行。
38. 乃眷斯马,于焉来质
- 解析:“乃眷斯马”指天子眷顾这些马,“于焉来质”表示舞马来到这里。此句表明舞马受到天子关注,且来到天子面前,引出下文对舞马在天子面前表现的描述。
39. 负图而归,怀德而至
- 解析:运用典故,类似传说中龙马负图的祥瑞之意,表明舞马如同带着祥瑞而来,怀着对天子仁德的感应来到。强调舞马的出现是祥瑞之兆,与天子的仁德相互呼应,再次歌颂皇宋天子的圣明。
40. 天符帝出,瑞两仪
- 解析:“天符帝出”指上天的符命因天子的圣明而出现,“瑞两仪”表示祥瑞遍布天地之间。此句将舞马的出现与上天符命、天地祥瑞联系起来,强化舞马作为祥瑞象征的意义,祥瑞皇宋天子顺应天命,天下祥瑞齐聚的盛世景象。
41. 我皇之德,威畅遐陲
- 解析:着重强调皇帝的品德高尚,其威望畅行至遥远的边疆。“遐陲”指代极远的边境地区,此句意在表明皇帝的仁德与威严影响范围之广,从中央到边疆,无人不感受到皇恩浩荡与天威赫赫,进一步歌颂皇宋天子的圣明统治,呼应前文对天子德政及盛世景象的描述。
42. 七盘婉转,八翮蹁跹
- 解析:生动描绘舞马的优美姿态。“七盘”可能指舞马如在七个盘上舞动,展现其动作的曲折变化;“婉转”突出动作的柔美流畅。“八翮”并非实指马有八只翅膀,而是以鸟的翅膀来比喻舞马动作如飞鸟般轻盈,“蹁跹”形容其翩翩起舞的样子。此句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细腻的描写,展现舞马表演时的灵动与优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
43. 陵九峻,超五山
- 解析:运用夸张手法来表现舞马的超凡能力。“陵”有超越、跨越之意,“九峻”和“五山”代表高山峻岭。舞马能够跨越九峻山、超越五岳,极言其奔跑、跳跃能力之强,仿佛具有超越自然的神力,进一步凸显舞马的神奇与不凡,从能力方面深化对舞马的赞美。
44. 龙骧横举,扬镳飞沫
- 解析:此句刻画舞马奔跑时的雄姿。“龙骧”形容舞马如巨龙腾飞般气势昂扬,“横举”表现其身姿矫健,奋力跃起。“扬镳”指马奔跑时扬起马嚼子,“飞沫”描绘马奔跑时口中喷出的唾沫,生动展现舞马奔跑时的迅猛与活力,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舞马的磅礴气势。
45. 马踶虺,势若崩岳
- 解析:“踶虺”描绘舞马奋起、腾跃的动作,“势若崩岳”将舞马腾跃时的气势比作山岳崩塌,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舞马动作的力量感与震撼力,展现舞马在表演时强大的爆发力,使舞马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极具冲击力。
46. 却步踟蹰,玄黄虺颓
- 解析:与前文舞马的迅猛动作形成对比,描述舞马后退、徘徊时的状态。“却步踟蹰”表现舞马步伐迟疑,慢慢后退,“玄黄虺颓”则强调舞马此时仿佛因疲惫而呈现出的一种状态。“玄黄”原指马病,这里用来形容舞马在表演过程中的节奏变化,使舞马的形象更加丰富立体,展示其表演时收放自如的特点。
47. 观其合好腾骧,凌高驰骛
- 解析:总体描述对舞马表演的观感。“合好腾骧”体现舞马在表演时姿态协调优美,奔腾昂扬,“凌高驰骛”描绘其能够凌空跃起、高速奔驰。此句概括了舞马表演时的多种精彩姿态,展现舞马在表演过程中活力四溢、气势非凡的整体形象,表达对舞马表演的高度赞美。
48. 庶冯夷之水,蹶阳侯之波
- 解析:借助神话传说进一步渲染舞马的神奇。“庶”表示或许,“冯夷”是传说中的河神,“蹶”有踏翻之意,“阳侯”也是传说中的水神。此句意思是舞马的气势或许能踏翻冯夷掌管的河水,踢倒阳侯掀起的波浪,夸张地形容舞马具有超越自然力量的神奇能力,将舞马的神奇形象推向极致,增添了文章的浪漫主义色彩。
49. 致天闲于帝皂,充王阙之万驷
- 解析:“致”有送达之意,“天闲”指皇家马厩,“帝皂”同样指代皇家马厩。此句表明将众多如舞马这般优秀的马匹汇聚到皇家马厩,“充王阙之万驷”强调马的数量众多,足以充实皇宫。这既体现了皇家对舞马等良马的珍视与汇聚,也从侧面反映出皇宋的强盛国力,有能力饲养和拥有众多良马。
50. 超益野之绝聚,逾云南之骇驷
- 解析:继续通过对比突出舞马的超凡。“益野之绝聚”可能指益地荒野中聚集的绝世良马,“云南之骇驷”指云南令人惊叹的骏马。舞马超越了这些闻名的良马,再次强调舞马的出类拔萃,无论是在品质还是能力上,都远超其他地方的骏马,进一步强化对舞马的赞美之情。
51. 乘云汉,越昆仑,度空同,蹑天根
- 解析:运用夸张的想象,描绘舞马的神奇行程。“云汉”指银河,“昆仑”是神话中的神山,“空同”也是传说中的仙山,“天根”可理解为天边。舞马能够乘坐于银河之上,跨越昆仑山,越过空同山,踩踏天边,这一系列表述将舞马神化,使其仿佛具有穿梭于天地之间、超越仙境的能力,极大地丰富了舞马的神奇形象,展现出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与浪漫主义情怀。
52. 壹举而八表清,再举而四海宾
- 解析:此句将舞马与国家的繁荣稳定相联系,带有象征意义。“八表”指八方之外,“四海”指代天下。舞马一举动就能使天下清平,再举动就能让四海宾服。表面写舞马,实则借舞马的神奇来歌颂皇宋天子的圣明统治,暗示在天子的治理下,国家太平,四方归服,天下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
53. 乗六气之辨,御天地之驯
- 解析:“乘六气之辨”化用《庄子·逍遥游》中“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六气”指阴、阳、风、雨、晦、明,“辨”通“变”,表示顺应六气的变化。“御天地之驯”意思是驾驭天地间驯服之物。此句进一步强调舞马仿佛能够顺应自然变化,驾驭天地万物,体现舞马与自然、天地的和谐统一,同时暗示皇宋天子顺应自然规律,治理天下有方,使万物和谐有序。
54. 是以知九区之尘事,洵不可同;八极之淳粹,良无以匹也
- 解析:“是以”表示因此,“九区”“八极”都指代天下。此句意思是由此可知,天下各地的平常事物与舞马这种神奇之物实在不可相提并论,天下其他地方的精粹也无法与舞马相比。通过对比,再次突出舞马的独特与非凡,同时表达对舞马的高度赞美,强化舞马作为皇宋盛世突出象征的地位。
55. 由是皇心顾之,有怀伊昔
- 解析:“由是”即因此,“皇心顾之”指皇帝心中眷顾这些舞马,“有怀伊昔”表示皇帝由此回忆起往昔的事情。此句承上启下,由对舞马的描述过渡到皇帝的感慨,为下文皇帝诏令臣子作赋的情节做铺垫。
56. 乃诏陪侍,奉述中京
- 解析:“乃诏”表明皇帝于是下诏,“陪侍”指皇帝身边的臣子,“奉述中京”即让臣子们奉命描述京城(此处可能是借京城来展现皇宋的繁荣等相关内容)。此句引出下文臣子对京城及皇宋相关内容的叙述,体现出这篇赋的创作缘由是应皇帝诏令。
57. 臣闻“旦奭分陕,方称礼乐之盛;姬刘并驱,必致威攘之美”
- 解析:运用历史典故,“旦奭分陕”指周公旦和召公奭分治陕地,以此代表西周时期礼乐制度的昌盛;“姬刘并驱”,“姬”指代周朝姬姓王室,“刘”指代汉朝刘姓皇室,说周、汉两朝并驾齐驱,必定能达到声威远扬、攘除祸患的美好局面。此句以历史上的盛世为例,表明皇宋也如同周、汉一样,正处于繁荣昌盛、礼乐完备、声威远播的时期。
58. 岂徒积驷,重迹扬镳
- 解析:“岂徒”表示不仅仅,“积驷”指众多的马匹,“重迹扬镳”描绘众多马匹扬起马嚼子,足迹重叠,形容车马众多。此句意思是皇宋的昌盛不仅仅体现在拥有众多的车马,更在于其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引出下文对皇宋昌盛内涵的进一步阐述。
59. 是以沉吟《颂》《典》,左右《雅》《记》。以兹博物,君其详之
- 解析:“沉吟《颂》《典》,左右《雅》《记》”表明作者通过深入思考《颂》《典》《雅》《记》等经典着作,汲取其中的知识和内涵。“以兹博物,君其详之”意思是凭借这些知识来详尽地描述事物,希望读者(这里指皇帝或其他阅读者)能详细了解。此句总结全文,表明作者创作此赋是基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且希望通过此赋全面展现皇宋的繁荣昌盛,以及舞马作为祥瑞象征的意义。
……
句译:
1. 臣闻“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
我听闻“在天上的生物中,没有比龙更具功用的;在地上的生物里,没有比马更有作用的”。
2. 故《礼》称骊騵,《诗》诵骝骆,先景遗风之美,世所得闻
所以《礼记》中称赞黑色与赤黄色的马,《诗经》里吟诵黑鬣黑尾的红马和白马,马那种超越光影、遗留风迹的美妙,世人早有听闻。
3. 吐图腾光之异,有时而出
至于马能吐出图纹、闪耀灵光的奇异之事,偶尔也会出现。
4. 暨我皇宋,光有四海,天子乃身纡朱组,手运玄钺,而陶化以正,取乱以奇
到了我伟大的宋朝,拥有四海之地,天子身系红色丝带,手持黑色大斧,以正道陶冶教化百姓,用奇谋平定祸乱。
5. 惠浸萌生,信及翔泳
天子的恩泽润泽万物,诚信遍及飞翔的鸟儿与游动的鱼儿。
6. 故能使川游鲁鳞,云飞晋燕,六牙宛转,七枝蹁跹
所以能让鲁国的鱼儿在川中畅游,晋国的燕子在云间飞翔,六牙白象姿态婉转,七叶莲花舞姿蹁跹。
7. 昔帝轩陟位,飞黄服皂;后唐膺箓,赤文候日。皆道洽无垠,徽音有载
从前黄帝登上帝位,飞黄神马为其驾车;后唐接受天命,赤文神马等候日出。他们都道德广被无边,美好的声誉被记载下来。
8. 我后固天纵睿,欻圣通神,君临万宇,照临八埏
我们的皇帝天赋睿智,圣明达到通神的境界,君临天下,光辉照耀八方极远之地。
9. 是以穷沄溟之蕴,尽翔翥之思
因此,皇帝追求穷尽大海般深邃的蕴含,用尽如鸟儿飞翔般高远的思考。
10. 方且属辇道于天阶,命帝阍于天邑
正要将帝王车驾所行之道连接到天庭,在京城任命宫门守卫。
11. 按玉辔而均停,度金镳而龙辔
握着玉制的缰绳平稳行车,衡量着金饰的马嚼子驾驭如龙般的骏马。
12. 是以进不炰炰,退不逡逡,终日万机,充庭纳驷
所以前进时不急躁冒进,后退时不迟疑徘徊,皇帝每日处理繁多政务,宫廷中车马众多。
13. 教敬不易之典,训人必书之举
教导人们遵循敬重长辈等不可改变的礼仪典章,用值得书写记载的行为来训导民众。
14. 因时观艺,岂唯褉饮;择地依仁,岂唯祓除
依据时节观赏技艺表演,难道仅仅是为了举行修褉时的宴饮活动;选择有仁德氛围之地,难道仅仅是为了举行祓除不祥的仪式。
15. 故祗迎六气之调,爰搜八骏之奇
所以恭敬迎接顺应天地六气的调和,于是搜寻像周穆王八骏那样奇异的骏马。
16. 伊逸伦之妙足,自前代而间出
那些超越同辈的神奇骏马,在前代就偶尔出现。
17. 并荣光于瑞典,登郊歌乎司律
它们与祥瑞典章同放光辉,其事迹被掌管音乐的官员写进郊祀乐章。
18. 所以宗伯掌礼,司乐协职,耸八銮之玉,鸣和鸾之响
因此宗伯掌管礼仪,司乐协同履行职责,使车马装饰的八銮美玉高耸,和鸾铃铛发出声响。
19. 诏六官以修列,供九服之贡职
天子下令朝廷各类官员整顿行列,使其各司其职,各地履行进贡的职责。
20. 开皇家之秘殿,览充庭之驷匹
打开皇家隐秘的宫殿,观赏宫廷中众多的马匹。
21. 乃有乘舆顺动,巡幸上京
于是天子车驾顺应时势行动,到京城巡游视察。
22. 属车千乘,前驱万旌
跟随天子的车辆有千乘之多,前方开路的旌旗多达万面。
23. 掩中畿之辙,弭上林之尘
天子车驾的辙印覆盖了京城周边地区,车驾经过上林苑扬起的尘土仿佛都被平息。
24. 凤盖俄轸,虹旗委旆
饰有凤凰图案的车盖快速转动,像彩虹一样色彩斑斓的旗帜随风飘动。
25. 觐王母于昆墟,要帝台于宣岳
仿佛到昆仑山拜见西王母,在宣山邀请帝台。
26. 尔其六辔沃若,六闲孔秩
那马的六条缰绳柔软光滑,马厩非常整齐有序。
27. 既秣璅以均和,又佩之摇熠
喂马的草料调配均匀,马身上佩戴的饰品闪闪发光。
28. 简伟塞门,献状绛阙
从边关挑选出众的马匹,将它们呈献给皇宫。
29. 旦刷幽燕,昼秣荆越
早上在幽燕之地刷洗马匹,白天就在荆越地区喂养。
30. 教敬之仪,既极其妙;川岳之灵,又竭其祥
对马的训练遵循敬重的礼仪规范,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这马仿佛汇聚了山川的灵气,极尽祥瑞之态。
31. 故能代御天衢,息驾瑶池
所以这马能够代替天子在天上的大道驰骋,在瑶池停歇。
32. 鬬容与,弭步踌躇
马神态从容闲雅,步伐缓慢、从容不迫。
33. 齿历虽衰,而艺美不忒
虽然马的年龄渐长,但它表演技艺的美妙没有差错。
34. 袭养兼年,恩隐周渥
多年来一直精心饲养这匹马,对它的照顾和恩情深厚而周全。
35. 于时銮舆戾止,六龙齐首
在这时天子车驾到达,拉车的六匹马整齐地昂着头。
36. 师兵象存,军麾景属
军队的阵容严整,如同古代兵阵之象依然存在,军旗如影子相连般众多。
37. 肃华台之金座,展天子之武义
华台之上的金座庄严肃穆,展示着天子的威武与仁义。
38. 乃眷斯马,于焉来质
天子眷顾这些马,舞马来到这里。
39. 负图而归,怀德而至
舞马如同带着祥瑞的图纹归来,怀着对天子仁德的感应来到。
40. 天符帝出,瑞两仪
上天的符命因天子的圣明而出现,祥瑞遍布天地之间。
41. 我皇之德,威畅遐陲
我们皇帝的品德,威望畅行到遥远的边疆。
42. 七盘婉转,八翮蹁跹
舞马如在七个盘上舞动,姿态柔美流畅,动作如飞鸟般轻盈,翩翩起舞。
43. 陵九峻,超五山
舞马能够跨越九峻山,超越五岳。
44. 龙骧横举,扬镳飞沫
舞马如巨龙腾飞般气势昂扬,奋力跃起,奔跑时扬起马嚼子,口中喷出唾沫。
45. 马踶虺,势若崩岳
舞马奋起、腾跃,气势如同山岳崩塌。
46. 却步踟蹰,玄黄虺颓
舞马后退、徘徊,仿佛因疲惫而呈现出一种状态。
47. 观其合好腾骧,凌高驰骛
观看舞马表演,姿态协调优美,奔腾昂扬,能够凌空跃起、高速奔驰。
48. 庶冯夷之水,蹶阳侯之波
舞马的气势或许能踏翻冯夷掌管的河水,踢倒阳侯掀起的波浪。
49. 致天闲于帝皂,充王阙之万驷
将众多如舞马这般优秀的马匹汇聚到皇家马厩,充实皇宫的马匹数以万计。
50. 超益野之绝聚,逾云南之骇驷
舞马超越了益地荒野中聚集的绝世良马,也超过了云南令人惊叹的骏马。
51. 乘云汉,越昆仑,度空同,蹑天根
舞马能够乘坐于银河之上,跨越昆仑山,越过空同山,踩踏天边。
52. 壹举而八表清,再举而四海宾
舞马一举动就能使天下清平,再举动就能让四海宾服。
53. 乗六气之辨,御天地之驯
舞马仿佛能够顺应六气的变化,驾驭天地间驯服之物。
54. 是以知九区之尘事,洵不可同;八极之淳粹,良无以匹也
由此可知,天下各地的平常事物与舞马这种神奇之物实在不可相提并论,天下其他地方的精粹也无法与舞马相比。
55. 由是皇心顾之,有怀伊昔
因此皇帝心中眷顾这些舞马,回忆起往昔的事情。
56. 乃诏陪侍,奉述中京
于是皇帝下诏让身边的臣子,奉命描述京城(相关内容)。
57. 臣闻“旦奭分陕,方称礼乐之盛;姬刘并驱,必致威攘之美”
我听闻“周公旦和召公奭分治陕地,才称得上礼乐制度的昌盛;周朝姬姓王室与汉朝刘姓皇室并驾齐驱,必定能达到声威远扬、攘除祸患的美好局面”。
58. 岂徒积驷,重迹扬镳
皇宋的昌盛不仅仅体现在拥有众多的车马,更在于其他方面。
59. 是以沉吟《颂》《典》,左右《雅》《记》。以兹博物,君其详之
因此我深入思考《颂》《典》《雅》《记》等经典着作,凭借这些知识来详尽地描述事物,希望您能详细了解。
……
全译:
臣听闻:“论上天造物的功用,没有比龙更突出的;论大地生物的效用,没有比马更显着的。”故而《礼记》中对骊马(黑色马)与騵马(赤毛白腹马)加以称赞,《诗经》里吟诵骝马(黑鬣黑尾的红马)与骆马(白马),马那超越光影、遗留风迹的美妙之处,世人早有耳闻。至于马能吐出图纹、闪耀灵光的奇异之事,偶尔也会出现。
到了我大宋王朝,拥有四海疆土。天子身系朱红丝带,手握黑色大斧,以正道陶冶教化百姓,用奇谋平定祸乱。天子的恩泽润泽万物,诚信遍及空中飞翔的鸟儿与水中游动的鱼儿。所以能让鲁国的鱼儿在川中畅快遨游,晋国的燕子在云间自由飞翔,六牙白象姿态优美地婉转舞动,七叶莲花轻盈地蹁跹摇曳。
往昔黄帝登上帝位,飞黄神马为其驾车;后唐接受天命,赤文神马等候日出。他们皆道德广布无边,美好的声誉被载入史册。我们的皇帝天赋睿智,圣明通神,君临天下,光辉照耀八方极远之地。
因此,皇帝致力于穷尽如大海般深邃的蕴含,用尽如鸟儿高飞般高远的思虑。正将帝王车驾之道与天庭相连,在京城任命宫门守卫。手握玉制缰绳,平稳驾驭,衡量金饰马嚼子,驾驭如龙骏马。故而车驾前进时不急躁冒进,后退时不迟疑徘徊。皇帝每日处理繁多政务,宫廷中车马络绎不绝。
皇帝教导人们遵循敬重长辈等不可更改的礼仪典章,以值得书写记载的行为训导民众。依据时节观赏技艺表演,并非仅仅为了修褉时的宴饮;选择有仁德氛围之地,并非仅仅为了举行祓除不祥的仪式。所以恭敬迎接顺应天地六气的调和,于是搜寻如周穆王八骏那般奇异的骏马。
那些超凡绝伦的神骏之马,在前代就偶尔出现。它们与祥瑞典章同放光辉,其事迹被掌管音乐的官员写进郊祀乐章。因此,宗伯掌管礼仪,司乐协同履职,让车马装饰的八銮美玉高耸,和鸾铃铛发出清脆声响。天子诏令六官整顿各司其职,各地履行进贡的职责。打开皇家隐秘的宫殿,观赏宫廷中众多的马匹。
于是天子车驾顺应时势出行,到京城巡游视察。跟随的车辆多达千乘,前方开路的旌旗足有万面。车驾的辙印覆盖京城周边,所经上林苑扬起的尘土仿佛都被平息。饰有凤凰图案的车盖快速转动,彩虹般色彩斑斓的旗帜随风飘扬。仿佛天子到昆仑山拜见西王母,在宣山邀请帝台。
那拉车之马的六条缰绳柔软光滑,马厩整齐有序。喂马的草料调配均匀,马身上佩戴的饰品熠熠生辉。从边关挑选出众的骏马,将它们呈献给皇宫。这些马早上还在幽燕之地刷洗,白天就在荆越地区喂养。对马的训练遵循敬重的礼仪规范,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它们仿佛汇聚了山川的灵气,尽显祥瑞之态。
故而这些马能够代替天子在天上的大道驰骋,在瑶池停歇。它们神态从容闲雅,步伐缓慢而从容不迫。虽然马的年龄渐长,但表演技艺依旧精妙无误。多年来一直精心饲养,对它们的照顾和恩情深厚而周全。
此时天子车驾抵达,拉车的六匹马整齐地昂着头。军队阵容严整,军旗如影子般相连。华台之上的金座庄严肃穆,彰显着天子的威武与仁义。天子眷顾这些马,舞马来到此处。它们如同带着祥瑞的图纹归来,怀着对天子仁德的感应降临。上天的符命因天子的圣明而出现,祥瑞遍布天地之间。
我们皇帝的品德,威望畅行至遥远的边疆。舞马表演时,如在七个盘上舞动,姿态柔美流畅,动作如飞鸟般轻盈,翩翩而舞。它们能够跨越九峻山,超越五岳。如巨龙腾飞般气势昂扬,奋力跃起,奔跑时扬起马嚼子,口中喷出飞沫。奋起腾跃时,气势如同山岳崩塌;后退徘徊时,仿佛略显疲惫之态。
观看舞马表演,姿态协调优美,奔腾昂扬,能够凌空跃起、高速奔驰。其气势或许能踏翻河神冯夷掌管的河水,踢倒水神阳侯掀起的波浪。众多如舞马这般优秀的马匹汇聚到皇家马厩,充实皇宫的马匹数以万计。它们超越了益地荒野中聚集的绝世良马,也超过了云南令人惊叹的骏马。舞马仿佛能够乘坐于银河之上,跨越昆仑山,越过空同山,踩踏天边。舞马一举动就能使天下清平,再举动就能让四海宾服。它们仿佛能够顺应六气的变化,驾驭天地间驯服之物。
由此可知,天下各地的平常事物与舞马这种神奇之物实在不可相提并论,天下其他地方的精粹也无法与舞马相比。因此皇帝心中眷顾这些舞马,回忆起往昔。于是诏令身边的臣子,奉命描述京城(的相关盛景)。
臣听闻:“周公旦和召公奭分治陕地,才称得上礼乐制度的昌盛;周朝姬姓王室与汉朝刘姓皇室并驾齐驱,必定能达到声威远扬、攘除祸患的美好局面。”皇宋的昌盛并非仅仅体现在拥有众多的车马,更在于其他诸多方面。因此臣深思《颂》《典》《雅》《记》等经典,凭借这些知识详尽描述,希望您能详细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