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出九人,唯重耳在,离外之患,而晋国不靖,二也。
同生的九个兄弟中,现在只有重耳还活着,虽然遭到陷害而流亡在外,而晋国国内却一直不安定,这是二。
晋侯日载其怨,外内弃之;重耳日载其德,狐、赵谋之,三也。
百姓对晋侯怨声载道,日甚一日,国内外都抛弃了他;重耳则天天注重提高品德,有狐偃、赵衰等为他出谋划策,这是三。
在《周颂》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荒,大之也。大天所作,可谓亲有天矣。
《周颂》上说:‘上天生成了岐山,太王大大拓展了它。’荒,就是扩大的意思。扩大上天所生成的,可以称得上是亲近上天了。
晋、郑兄弟也,吾先君武公与晋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夹辅平王,平王劳而德之,而赐之盟质,曰:‘世相起也。’
晋、郑两国是兄弟之国,我国的先王郑武公和晋文侯曾同心协力,扞卫周王室,辅佐周平王,平王感激他们,赐给他们盟信,说:‘世世代代互相扶持。’
若亲有天,获三祚者,可谓大天。
如果说亲近上天的话,获得三种吉兆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得天助了。
若用前训,文侯之功,武公之业,可谓前训。
如果说遵循先王的训诲,晋文侯的功劳,郑武公的业绩,可称得上是前训。
若礼兄弟,晋、郑之亲,王之遗命,可谓兄弟。
如果说对兄弟要以礼相待,晋、郑两国同姓相亲,又有周平王的遗命,可称得上是兄弟。
若资穷困,亡在长幼,还轸诸侯,可谓穷困。
如果说要资助贫困,公子从小到大流亡在外,乘车周历各诸侯国,可称得上穷困。
弃此四者,以徼天祸,无乃不可乎?君其图之。
抛弃了这四种美德,会招致天祸,恐怕不行吧!请君王好好地想一想。
若不礼焉,则请杀之。
“君王如果不能以礼相待,那么就请杀了他。
谚曰:‘黍稷无成,不能为荣。黍不为黍,不能蕃庑。
有一句谚语说:‘黍稷如果不长,就不能开花。黍不能长成黍,就不能茂盛。
稷不为稷,不能蕃殖。所生不疑,唯德之基。
稷不能长成稷,就不能繁育。种什么得什么,这是没有疑问的,只有立德才是它的根基。
34
楚师之惧,我不修也。我之不德,杀之何为!天之祚楚,谁能惧之?楚不可祚,冀州之土,其无令君乎?
楚军有忧惧,那是我们自己不修德的缘故。我们自己不修德,杀了他又有什么用?如果上天保佑楚国的话,谁又能对楚国造成忧患呢?如果上天不能保佑楚国,那么晋国的土地上,难道就不会出现其他贤明的国君吗?
且晋公子敏而有文,约而不谄,三材待之,天祚之矣。天之所兴,谁能废之?
而且晋公子为人通达又富于文辞,处在穷困之中,却不肯逢迎谄谀,又有三位卿相之材侍奉他,这是上天在保佑他啊。天意要叫他复兴,谁能够毁掉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