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观射父论绝地天通
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实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
楚昭王问观射父,说:“《周书》上所说的重和黎使天地无法相通,是怎么回事?如果不是这样,人民就能升天吗?”
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
观射父回答说:“不是说的这意思。古时候民和神不混杂。人民中精神、专注不二而且又能恭敬中正的人,他们的才智能使天地上下各得其宜,他们的圣明能光芒远射,他们的目光明亮能洞察一切,他们的听觉灵敏能通达一切,这样神明就降临到他那里,男的叫做觋,女的叫做巫。
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时服,而后使先圣之后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禋洁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
让这些人制定神所处的祭位和尊卑先后,规定祭祀用的牲畜、祭器和服饰,然后让先圣的后代中有功德的,能懂得山川的名位、祖庙的神主、宗庙的事务、昭穆的次序、庄敬的认真、礼节的得当、威仪的规则、容貌的修饰、忠信诚实、祭服洁净,而且能恭敬神明的人,让他们担任太祝。
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仪、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摄之位、坛场之所、上下之神、氏姓之出,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
让那些有名的家族的后代,能懂得四季的生长、祭祀用的牲畜、玉帛的种类、采服的礼仪、祭器的多少、尊卑的先后、祭祀的位置、设坛的所处、上上下下的神灵、姓氏的出处,而且能遵循旧法的人,让他们担任宗伯。
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
于是就有了掌管天、地、民、神、物的官员,这就是五官,各自主管它的职事,不相杂乱。
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匮。
百姓因此能讲忠信,神灵因此能有明德,民和神的事不相混同,恭敬而不轻慢,所以神灵降福,谷物生长,百姓把食物献祭给神,祸乱灾害不来,财用也不匮乏。
“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
“等到少皞氏衰落,九黎族扰乱德政,民和神相混杂,不能分辨名实。
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位。
人人都举行祭祀,家家都自为巫史,没有了相约诚信。百姓穷于祭祀,而得不到福。祭祀没有法度,民和神处于同等地位。
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
百姓轻慢盟誓,没有敬畏之心。神对人的一套习以为常,也不求祭祀洁净。谷物不受神灵降福,没有食物来献祭。祸乱灾害频频到来,不能尽情发挥人的生机。
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颛顼承受了这些,于是命令南正重主管天来会合神,命令火正黎主管地来会合民,以恢复原来的秩序,不再互相侵犯轻慢,这就是所说的断绝地上的民和天上的神相通。
“其后,三苗复九黎之德,尧复育重、黎之后,不忘旧者,使复典之。
“后来,三苗继承了九黎的凶德,尧重新培育了重、黎的后代,不忘记他们先人的事业,让他们再度主管天地。
以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叙天地,而别其分主者也。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当宣王时,失其官守,而为司马氏。
一直到夏朝、商朝,仍旧由重氏和黎氏世代主管天地,分辨民与神的祭位和尊卑先后。在周朝,程伯休父是他们的后代,在周宣王时,失去了掌管天地的官位,变成了司马氏。
宠神其祖,以取威于民,曰:‘重实上天,黎实下地。’遭世之乱,而莫之能御也。不然,夫天地成而不变,何比之有?”
休父的后代神化他们的祖先,以此向百姓显威,说:‘重能把天向上举,黎能把地向下抑。’逢到周幽王时的乱世,没有谁能阻挡。否则,天地形成以后不再变化,怎么能相接近呢?”
(一)
公元前516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一年。
楚平王去世,谥“景平”。
令尹囊瓦想立子西为王,子西推辞不受。
于是,我这个不满十岁太子即位,是为楚昭王。
楚平王善终,但他把祸患留给了他的后一代。
楚平王二年,楚平王派大夫费无忌到秦国去为太子建迎娶新妇。
新妇很漂亮,接来,还没到京城,费无忌就先回京城,对楚平王说:“这个秦国女子太漂亮了,您可自己娶她,再替太子另找一个。”
楚平王听了他的话,最终自己娶了这位秦国女子,生下儿子珍,另给太子建娶亲 。
我就是公子珍。
楚平王十三年,楚平王去世。
将军子常说:“太子珍年小,况且他的母亲就是前太子建应当娶的。想立令尹子西为王。”
子西是楚平王的庶长子,有仁义。
子西说:“国家有一定的法则,改立君主就有祸乱,再说改立的话就要招致杀戮。”
于是仍立我这个太子为楚王,是为楚昭王。
十三年,平王卒。
十三年(前516年),楚平王去世。
将军子常曰:“太子珍少,
将军子常说:“太子珍年纪还小,
且其母乃前太子建所当娶也。”
况且他的母亲就是前太子建原本应娶的。”
欲立令尹子西。
打算拥立令尹子西。
子西,平王之庶弟也,有义。
子西,是楚平王庶出的弟弟,有仁义。
子西曰:“国有常法,
子西说:“国家有一定的法度,
更立则乱,
改立其他人就会发生动乱,
言之则致诛。”
谈论这种事就会招致杀身之祸。”
乃立太子珍,
于是拥立太子珍为君王,
是为昭王。
就是楚昭王。
(二)吴楚
公元前515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一年。
楚人不喜欢费无忌,因为他中伤太子建而使太子建逃亡,又杀害伍奢父子和郤宛。
郤宛的同宗伯氏的儿子伯嚭和伍子胥都逃往吴国,吴国军队屡次侵略楚国,楚国众臣都怨恨费无忌。
楚国令尹子常杀了费无忌以取悦楚国百姓,楚国众臣这才高兴。
昭王元年,楚众不说费无忌,
昭王元年(前515年),楚国众臣都不喜欢费无忌,
以其谗亡太子建,
因为他进谗言而使太子建被迫逃亡,
杀伍奢子父与郄宛。
还杀了伍奢父子和郄宛。
宛之宗姓伯氏子嚭及子胥皆奔吴,
郄宛的同宗伯氏的儿子嚭和子胥都逃到了吴国,
吴兵数侵楚,
吴军多次入侵楚国,
楚人怨无忌甚。
楚人因此更加怨恨费无忌。
楚令尹子常诛无忌以说众,众乃喜。
楚国令尹子常杀了费无忌以取悦众臣,众臣这才高兴。
(三)吴楚
公元前514年,是我成为楚王的第二年。
吴王僚趁楚平王驾崩,楚国国内局势动荡之机,派兵攻打楚国。
吴王派弟弟公子掩余和公子烛庸率军包围楚国的六邑、潜邑二邑。
吴军后路被楚军切断,进退两难 。
时遇吴国发生宫廷政变,公子掩余逃奔徐国,公子烛庸奔钟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