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今日心情很好啊。“林宝珠正埋头裁布,突然听见小廖氏开口。
她茫然抬头:“什么?“
连她自己都没察觉,从早上起她眉眼间就带着掩不住的笑意。
小廖氏笑得意味深长,手里的绣花针在发间蹭了蹭。
“我昨儿出门倒水,好像看见小六男人回来了。“旁边一个妇人插嘴道。
“那难怪了。“铁柱娘一脸恍然大悟,目光落在林宝珠发间的玉钗上,“这钗子真精致,是你家男人送的吧?我说今儿个怎么连帽子都不戴了。“
“没想到顾家小子还挺会疼媳妇。“
“咱们小六这么能干,他不得多上点心?“
林宝珠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她们在打趣自己。说得这么含蓄,她差点没听出来。
她太明白这种场合该如何应对了——要么厚着脸皮反将一军,要么装作若无其事。若是露出羞态,反倒会让她们更来劲。
就像她平日调戏顾时...咳咳...
林宝珠酝酿了一下情绪,刚想假装“害羞”一下。
却听那几人话题已经转到要不要送家里的小子去念书上头去了。
林宝珠:……
铁柱娘凑过来问道:“小六,你们家那几个娃儿读得咋样?“
“这才刚进学没多久,还看不出什么。“
三毛、三妞和四妞年纪尚小,每日去学堂就跟赶鸭子似的,回来时书袋里总装着些野花野果。
倒是二毛,老童生几次夸他聪慧,是个读书的好苗子。林宝珠看在眼里,盘算着来年开春送他去镇上学堂。至于大毛,看他最近打算盘的刻苦劲,估计要不了多久就能“出师”了。
“也是,读书要是那么容易,大家都去考状元了。“铁柱娘叹道,手里的绣绷子停在半空,“就怕最后功名没捞着,倒把家底都赔进去了。“
她这话算是说出了在场所有人的顾虑。昨日肖家喜宴上,那些乡绅抬来的厚礼谁不眼热?可寻常人家谁又敢真把娃娃往学堂送?就怕竹篮打水一场空。
林宝珠放下剪刀,正色道:“读书也不光是为了科举。多认些字,将来给人当个账房先生,一个月也能挣一二两银子。若是能当上掌柜,最少也有三两银子的月钱。“
“这么多?“几个妇人惊呼,小廖氏掰着手指头算:“三两银子...都够买两石上等白米了!“
她们如今在绣房从早忙到晚,一个月也就一两多。可就是这笔收入,让家里的婆婆慈祥了,连男人都学会了体贴人,回家不用做家务不说,还能吃上口热乎的。
林宝珠点头:“读了书,就算去做买卖,至少能看懂契书上的字,不至于被人骗了不是?“
几个妇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都活泛起来。
大河村如今最出息的两户人家——肖家因着肖元明中举改换门庭,林家二房买卖做得风生水起,可不都是因为家里出了读书人?
她们也不指望自家的娃能有这般出息,只要不像他们爹一样,一辈子在土里刨食就知足了。
看大家心动,林宝珠出主意道:“其实要是想送孩子念书的人多,回头大家可以找村长和族老们商量一下,咱们村自己办个村塾,请位老童生来授课,束修还能便宜些。”
“这个主意好。”铁柱娘拍掌,又迟疑道:“可是谁去牵头?”
盖学堂不仅需要钱,还得占用公田,大河村两个大姓百余户人家,要办成这事少说得过半人家支持。绣房统共三十四人,就算全同意也成不了事。
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看向林宝珠。
林宝珠:“......“
她默默把锅甩出去:“梅婶子是村长媳妇,最合适不过了。“
众人眼睛一亮。
对啊,先把梅大娘拉到她们阵营,让她去给村长吹吹枕边风,村长再去说服其他族老,这事就成了一半。
至于另一半,就得挨家挨户去劝说大家签字、捐钱了。
这种事村长媳妇去做最合适。
(参考《安福县志》记载:正德年间某村建义塾,“集父老百五十人于祠堂,得九十余人画押乃行“)
隔壁房间正教新人如何给半成品充绒的梅大娘莫名打了个喷嚏。
林宝珠不想出头,但她怎么也没想到,自家的老太太一头扎了进去,还是主动请缨的那种。
事情的起因是梅大娘想着吴氏毕竟是举人娘,活生生的榜样,便邀了她同行状声势。
老太太知道了这事,老大不乐意了。
肖家一个读书人,她家还一,二,三……五个呢,凭啥就让吴氏出风头。
是的,老太太觉得这是能出风头的好事。
梅大娘巴不得有人帮忙,自然乐得同意。
再说吴氏,她会应下这事本就是肖元明劝说的结果,走访时始终端着架子不开口,全凭梅大娘唱独角戏。
等冯氏一加入,似乎是想证明自己的面子比老太太好使,立马变积极了。
她积极,老太太更积极。
两人较上了劲,最后干脆分头行动——你走东家,我访西户,看谁能凑的银子多。
梅大娘也没想到同意冯氏加入会有这样的效果。
好几天做梦都差点笑醒。
“宝儿,你就看着吧,娘这回非把那吴氏比下去不可。”冯氏三两口填饱肚子,提上火笼就要出门。
忘说了,她还有个外援——秋婶子。
这俩加一起,就不是简单的一加一大于二了,那简直就是王炸。
林宝珠忙喊住她:“捐钱这事讲究心甘情愿,您可别再像昨儿那样了...”
想起昨日那场闹剧,林宝珠就太阳穴直跳。当时冯氏二人首站就去了“林三从“家——这林三从本名林满洲,因事事听从媳妇何氏的,村里人就拿“三从四德“取笑,给他安了这个诨名。
他家一儿一女正是开蒙的年纪,可冯氏磨破了嘴皮子,何氏硬是咬死了不答应。问林满州他就说听婆娘的。
首战不利,冯氏来了火气,和秋婶子你一句我一句开始爆料了。
“你还叫啥林三从,干脆改叫林绿帽得了!“
“就是!你在镇上扛大包累死累活,怕是不晓得何氏拿着你的血汗钱跟你弟快活吧?“
“他哪能知道哟!你看看俩孩子瘦得跟麻杆似的,他眼睛都看不见,还能看见别的?“
“啥?你不信,你不信去你弟那屋看看,说不准还能找到你婆娘的苦茶子呢。”
就这么几句话……险些闹出人命来。
“宝儿,你放心吧,娘有分寸。”冯氏拍着胸脯保证。
林宝珠:放心不了一点。
寒风卷着枯叶在村道上打着旋儿,冯氏裹紧棉袄,雄赳赳气昂昂地出了院子,嘴里呼出的白气在晨光中格外显眼。
“花姐,咱今儿去哪家?“秋婶子早就在自家门口跺着脚张望,一见冯氏就小跑着迎上去,冻得通红的手里还攥着半块凉透的烙饼。
冯氏一把拽过她胳膊,两人踩着结霜的土路往前走:“去桂婆子家。“
“她家?“秋婶子差点被嘴里的烙饼噎住,忙拍着胸口顺气,“她家连个适龄的娃娃都没有,就孙媳妇肚子里揣着一个...“
要秋婶子说,学堂建好是给孩子用,就该先找家里有孩子的。
冯氏坏笑:“她家事多。”
秋婶子:……
秋婶子整个人都不好了,昨儿林三从那副要吃人的模样又浮现在眼前,平日里老实巴交的汉子,掐着何氏脖子时眼珠子瞪得血红,吓得她昨晚上做了一宿噩梦。
“你懂啥,我是看不惯那何氏,昨儿特地选的她家,“冯氏老神在在地拢了拢棉袄,“一会你瞧着吧,保管用不着咱俩费半句口舌。“
秋婶子还想追问,冯氏却已经迈开步子往前走了。大冬天的,村里人都窝在家里烤火猫冬,桂婆子家院门虚掩着,远远就听见堂屋里传来的说话声。
两人一进门,屋里的声音顿时戛然而止。桂婆子正给孙媳妇剥着炒栗子,见着来人,手里的栗子“啪嗒“掉在地上。
“哎哟,大妹子来啦!“桂婆子猛地站起身,动作太急差点带翻凳子,“是为了学堂的事吧?这可是大好事!“她边说边往屋里跑,“钱我都备好了,签字画押随时都成,你说啥时候就啥时候...“
秋婶子:……
半下午的时候,一辆青布马车哒哒地驶进村子。畅通无阻地停在了绣房门前,林五郎刚跳下车,就被在院子里处理羽绒的婆子们团团围住。
“五郎可算回来了!上回婶子跟你提的事考虑得咋样了?“王婆子一把拽住他的袖子。
“别听她的!“李婶挤上前,“我娘家侄女可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勤快人,家里家外一把好手......“
“得了吧!“张嫂撇嘴打断,“你那侄女壮得跟头熊似的,哪配得上五郎这样的俊后生?“
“壮实咋了?“李婶不服气地叉腰,“屁股大好生养!保准三年抱俩!“
“各位婶子别争了,我上回听你们一说,是觉得哪个都好,可我不能都娶回家来啊。”林五郎不着痕迹的抽回袖子,一脸可惜道:“巧了不是,刚好遇到一算命的,我就找他给我算一下这姻缘。”
“结果你们猜他怎么说?”
众人立马紧张起来:“怎么说的?”
“他说我二十之前不能成亲,否则娶谁克谁,那我不能害了人家好姑娘啊,是吧?”
这话一出,众人面面相觑。林五郎都十八了,要不是林家这半年起来了,妥妥是个老光棍的命。可他们介绍的姑娘也都十六七岁,哪能再等两年?
“五哥。”林宝珠从屋里出来,无奈的唤了一声。
这人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林五郎笑嘻嘻地蹿过去:“幺妹,我有要紧事跟你说。“
绣房人多嘴杂,兄妹俩径直回了家。一进院子,林五郎就迫不及待地搓着手凑上前:“幺妹,你能不能借哥一百两银子?“
“你借这么多钱做甚?”林宝珠眉头一皱,杏眼微微眯起:“五哥,你莫不是在外头赌钱输了?“
“你哥我是那样的人吗?“林五郎忙摆手,解释道,“我在县城看中了个铺面,就在最热闹的西市口,位置顶好。“
林宝珠将信将疑地打量着他:“当真?“
“千真万确!“林五郎从怀里掏出一张盖着官印的桑皮纸文书,纸张摩擦发出清脆的声响,“你看,这是官府出的估价单,等放出去最少得三百两打底,咱们买只要二百三十两。“
林宝珠接过文书仔细端详,桑皮纸上墨迹清晰,官印鲜红,确实不假。但她仍存疑虑:“这等好事,怎会落到你头上?“
林五郎挠挠头:“这不是我运气好吗?之前我在县城遇到个老太太晕倒在路上,我送她去了医馆。”
“后来他儿子找上我道谢,一来二去我俩就熟了。”
林宝珠敲桌子:“说重点!”
“重点就是她儿子在衙门当差。“林五郎神秘兮兮道,“这铺子原是府城一个官员的,如今那人倒了台,名下的产业全被查抄充公。“
按常理,这些充公的铺子经官府估价后,会通过牙行流通出去。
“这事正好由王大哥经手,他知道我是做生意的,就问我要不要,咱们直接买下,不仅可以省了牙钱,还避免别人哄抢抬价。”
林宝珠咋舌:这是什么狗屎运,扶个老太太还扶出了一个铺子的优先购买权。
“那你打算做什么买卖?“
“就卖咱们绣房的货,再从北方捎些稀罕物件。”林五郎叹气:“桃花镇终究是小地方,好些商队都不往这边来。在县城咱们没个固定铺面,客商们又觉得不踏实。“
要不是羽绒制品在北边卖出了名堂,他决计接不到那么多单子。
听得出来林五郎买铺面是多方考虑过的,并非一时冲动。
见他急得鼻尖都冒汗了,林宝珠终于忍不住笑出声来:“行吧,这钱我出。不过不是借,我要入伙。”
“那太好了!“林五郎眼睛一亮,整个人都松快起来。他原本还担心这么大一笔钱砸进去心里没底,有幺妹加入,顿时底气十足。
“说好什么时候交钱了吗?到时候我跟你一块儿去。“
林五郎闻言立刻正色起来:“越快越好吧,省的中间出了什么变故。“
林宝珠略一思索:“成,那就明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