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大权在握,云夕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她的第一把火,便以燎原之势,烧向了那盘根错节、腐朽不堪的朝堂!
联合御史台,掀起肃贪风暴!
云夕深知,要动这积弊深重的朝堂,必须掌握确凿罪证,更要有一把锋利且忠诚的刀。
她连夜密召都察院左都御史——那位以刚正不阿、却屡遭排挤的老臣周正。
“周御史,”
云夕屏退左右,目光如炬直视这位须发皆白的老臣,
“父皇病榻之言,字字锥心!朝堂积弊,蛀虫横行,已危及国本!
本宫欲行刮骨疗毒之事,为齐国涤荡污浊!
御史台,便是本宫手中最利之剑!
你,可敢执此剑,随本宫斩妖除魔?!”
周正浑浊的老眼瞬间爆发出惊人的光芒!他等这一刻,等得太久了!
他撩袍跪地,声音因激动而颤抖,却字字铿锵:
“老臣周正,愿为殿下效死!粉身碎骨,在所不辞!定将这藏污纳垢之所,翻个底朝天!”
云夕以摄政皇太女之名,赋予御史台前所未有的权限和独立调查权。
她亲自调拨自己从大乾带来的、精于情报和侦查的“影子”精锐(九幽堂分堂成员),秘密融入御史台,提供最隐秘、最直接的技术支持。
同时,她下令开启直达皇太女府的密告通道,鼓励知情者(尤其是受压迫的低级官吏和百姓)密告贪腐,承诺严惩诬告,重奖实告!
一时间,整个御史台如同上紧了发条的机器,昼夜不息!
灯火通明的值房内,卷宗堆积如山,精干的御史和“影子”们伏案疾书,分析线索,交叉印证。
一道道密令悄无声息地发出,一支支精干的调查小队如同幽灵般,扑向各地府库、仓场、税关、以及那些被举报的官员府邸……
云夕的整顿,绝非只抓几个小鱼小虾。
她的目标,直指权力核心——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这是国家运转的枢纽,也是贪腐和权力倾轧的重灾区!
吏部(天官):重点清查卖官鬻爵、任人唯亲、考核不公!
周正亲自坐镇,调阅近五年所有官员升迁贬谪档案,核对背景、政绩。
凡有蹊跷者,一律严查!
一时间,吏部衙门风声鹤唳,那些靠着钻营送礼爬上来的官员,惶惶不可终日。
户部(地官):彻查国库亏空、赋税流失、赈灾款项去向!
云夕派“影子”精锐配合精算能吏,直接入驻户部库房和档案司,封存账册,一笔笔核对!
北部雪灾、南部洪涝的巨额拨款流向,成为重中之重。
任何一笔不明去向的银子,都指向一个待宰的蛀虫。
兵部(夏官):严查吃空饷、克扣军饷、倒卖军械、虚报战功!
云夕以其丰富的军旅经验和铁血手段,协助御史台梳理兵部积弊。
那些喝兵血的将领,被一个个锁定。
刑部(秋官):清查冤假错案、贪赃枉法、收受贿赂、与地方豪强勾结!
云夕亲自过问了几起震动朝野的陈年冤案,释放了被构陷的清官,矛头直指幕后操纵的刑部高官。
工部(冬官):严查工程贪腐、以次充好、虚报造价!
重点核查近年大型宫室、河堤、道路工程的账目和用料。
那些在工程中上下其手的工部蠹吏,被一一揪出。
礼部(春官):虽相对“清贵”,但云夕也未放过,重点清查科举舞弊、祭祀典礼中的铺张浪费、以及利用宗室管理权谋私等行为。
证据确凿,云夕毫不手软!
她没有选择徐徐图之,而是以雷霆万钧之势,在短短月余时间内,连续下达了七道摄政谕令!
一道道冰冷的旨意如同铡刀落下:
革职查办!户部侍郎、兵部两位郎中、工部营造司主事等共计十七名中高级官员,因贪腐实证,被当场褫夺官服,锒铛入狱!其家产尽数抄没充公!
流放三千里!吏部文选司主事等数名卖官鬻爵者,罪行恶劣,被处以重刑,家眷同罪!
斩立决!一名贪污巨额赈灾款、导致数百流民冻饿而死的户部贪官,在证据确凿后,被云夕亲自朱笔勾决!
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城门三日,以儆效尤!此举震动朝野!
永不录用!数十名牵涉不深但德行有亏、能力平庸的冗官、庸官被罢黜,永不叙用!
一时间,齐国官场如同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的洗礼!
曾经门庭若市、煊赫一时的府邸被贴上封条,曾经趾高气扬的官员沦为阶下囚。
午门外,刽子手的鬼头刀寒光闪闪,宣示着这位摄政皇太女不容置疑的铁腕和肃清吏治的决心!
朝堂之上,风气为之一肃!
那些侥幸未被波及的官员,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再无人敢轻易拉帮结派,推诿扯皮的风气也收敛了许多。
效率,竟诡异地提高了不少。
云夕站在高高的宫阙之上,俯瞰着这座因她的铁血手段而暂时噤声的都城。
她的眼神依旧冰冷如霜。
这,仅仅是开始!
拔除了表面的毒疮,那些盘踞更深、隐藏更巧妙的朽木,以及早已腐烂的根基,才是她接下来要面对的、更艰巨的挑战。
她要的,不是一时的震慑,而是一个真正焕发生机、能承载齐国未来的——清明朝堂!
仅仅月余的时间里,云夕整顿朝堂的雷霆手段,便如同凛冬最刺骨的寒风,席卷了整个齐国的权力中心。
曾经暗流涌动、甚至蠢蠢欲动的朝堂,此刻所有人都像是鹌鹑,静得落针可闻。
此时的所有人都觉得这个皇太女并不是一个花瓶,而是一个比皇帝还有手段的女修罗。
他们再也不敢轻视这位皇太女了。
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个个垂首肃立,眼观鼻,鼻观心,连呼吸都刻意放轻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