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至诚与林徽因、潘玉良、潘赞化、胡底正坐在吴淞口宾馆的饭桌上,尽管表面上欢声笑语不断,但空气中却隐隐弥漫着一股紧张感。王至诚的心思不断游离,时不时瞥向窗外,似乎在寻找什么不安的预兆。
正当此时,陈华带着六位部下突然闯入饭店,刚好被王至诚发现。王至诚敏锐地察觉到异常,借口要去卫生间。胡底也感到一种不祥的预感,便跟随在后。
在卫生间外,胡底用手势示意王至诚保持冷静,“我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王至诚点了点头,心里却越来越忐忑。
与此同时,陈华和她的部下闯进了林徽因等人的房间,气氛瞬间变得紧张。陈华用威严的口吻问道:“那两位--去哪了?”
林徽因心中一紧,直觉告诉她胡底并非普通朋友,于是镇定地回答:“就一人啊!是东大的王至诚。”
陈华挑眉,显然对此不太相信,“他去哪了?”
“我想……可能去卫生间了。”林徽因努力保持冷静。
“去见小野菊子了吧。”陈华冷冷一笑,眼中流露出一丝阴险的光芒。
“小野菊子?”林徽因愣了一下,意识到这个名字与王至诚的身份有关,心中隐隐感到不安。
“我去卫生间了,你不信可以去找……”林徽因决定不让事情进一步恶化,站起身来。
华妹见状,立刻命令手下去找王至诚。然后警觉地问林徽因:“你知道王至诚在上海、南京做了什么?”
“采访废止中医案的请愿吧。”林徽因故作镇定,嘴角挤出一丝微笑。
“那他跑什么?”华妹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直勾勾地盯着林徽因。
潘玉良见状,立刻插话道:“我接到蔡元培先生的邀请函,为全国画展组织人才和佳作选拔。王至诚是国内外知名画家,今日在此相邀,为此事而来!如果为艺术而来,可以坐下。如果来找姓共的,找错地方了!”
陈华得意地笑道:“王至诚参加中医请愿团,就是受共党的指派;现在又以画展为名,是在意图不轨,骗得了你们,却骗不了我。”
林徽因突然用力一拍桌子,吸引了在场所有人的注意。“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要在这里意图不轨。我们在讨论艺术,难道这也能成为你们的口实吗?”她的声音坚定而充满力量,令陈华一时间无从反驳。
陈华眼中闪过一丝阴霾,心中暗恼,决定不在此处继续耗下去,转而对手下吩咐道:“去找人,把那两位带回来!”
王至诚和胡底刚来到房门口,听到里面的对话,心中暗叫不好。低声道:“我们得想个办法,不能让他们找到。”
胡底眼中闪过机智的光芒,“我记得这附近有个通道,可以通往酒店后面。趁现在他们不注意,我们可以从那条路逃出去。”
王至诚点头,决然道:“那就走!”
两人悄悄地绕过饭店的后门,正准备逃跑时,突然听到后面一阵声响,显然是陈华的手下发现了他们的动向。王至诚心中一紧,“快!”
就在这时,胡底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决心。他猛然转身,挡在王至诚的前面,低声说道:“去,快去找支援,别管我!”
王至诚犹豫了一瞬,但看到胡底坚定的眼神,心中明白追逐的危险已经来临,来不及多想,便选择了逃跑。
“林徽因!”王至诚大喊,他知道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必须让林徽因也逃出去,但此刻他能做的只有一件事:逃出这里,然后想办法救她。
与此同时,林徽因也在思考如何脱身。眼前这群人显然不简单,她心中暗下决心,绝不能让王至诚和胡底被抓住。
正当她思索间,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阵骚乱打破了之前的宁静。她心中一紧,决定不再犹豫,转身朝门口走去,而此时,王至诚与胡底已被迫在逃亡的道路上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至诚在逃亡中拼命寻找出口,心中却始终牵挂着林徽因的安危。他暗暗期望她能安全脱身,不被卷入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中。
几天后,时间来到了5月17日,远在德国的孙中山夫人接到国府的电话,得知南京中山陵已经建成,准备回国参加孙中山先生的国葬仪式。
中午,宋先生抵达奉天,消息迅速传到了东北大学的张学良耳中。
张学良随即把靖尧请到办公室,安排他策划迎接宋先生的标语和路线。
靖尧提出建议:“宋先生参加的是孙先生的国葬仪式,搞得太隆重反而显得不严肃。标语不用,可以写上挽联。欢迎仪式不适宜在东北大学。”
张学良点点头,立即让于凤至到火车站迎接,并在大帅府的四合院垂花仪门前为宋先生举办隆重的欢迎仪式。
宋先生被请到大青楼老虎厅隔壁的会客厅,墙上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画像,画像上方、左右贴着孙中山的亲笔:“天下为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两句话是孙中山在1923年恳亲大会上的题词,也是1924年写给张学良的。
张学良陪同宋先生向孙中山深深鞠躬,感慨道:“我有幸见过孙中山先生。先生对我亲切教诲,期望很高。我一定遵照孙中山先生的教导,不计个人得失,为建设东北尽心尽力。”
于凤至带着三个儿子进来,一一向宋先生行礼。
张学良夫妇在大青楼宴会厅举行盛宴,款待宋先生,邀请了张作霖的卢夫人、许夫人、寿夫人、马夫人出席作陪。
宴会中,宋先生感谢张作霖生前对孙中山的资助,提到孙中山的遗体暂搁于北京香山碧云寺的遭遇,以及张宗昌企图焚烧灵柩的惨剧。张学良立即派骑兵飞驰去救,正当张宗昌下令点火时,张学良的骑兵赶到了,成功驱赶了张宗昌的残余部队,避免了毁棺事件。
张学良向宋先生介绍了“东北易帜”的经过,宋先生对张学良的表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赞扬,重提孙中山“联俄容共”的政策,并告诫张学良,不能再发生‘四一二’这样的恶性事件,要引以为戒。
此时,张作霖的一位夫人提到了宋先生,称他是张学良的庇护神和恩人,凡是张学良出现危机的时候,宋先生常常出现。
随着晚风习习,鸡鸣犬吠,张学良亲自护送宋先生离开了大帅府,登上开往北京的列车。
身在大帅府的靖尧将情报告知上级组织,并派组织联系吴淞口宾馆的王至诚:火速陪林徽因回东大。
王至诚在中共地下情报人员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住在吴淞口饭店的靖尧,踏上回东北的火车。
火车飞驰,王至诚看了看坐在身边的林徽因,心中暗自感慨,风云变幻之间,命运的交错让他们经历了无数波折,未来的道路依然艰难而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