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元月10日晚,奉天大帅府老虎厅
在飘忽不定的灯光下,张学良静静地坐在窗前的桌子旁,双手枕在脑后,靠在椅背上,脑中却是一团纷繁复杂的思绪,交错成万般纠结,让他无法平静。
去年6月4日那一天,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早早起床,登上了屋顶,用望远镜朝三洞桥了望。5时23分,张作霖乘坐的专车经过京奉铁路与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桥时,一声巨响,伴随着撕裂的钢铁和飞扬的烟尘,张作霖的专车被炸得只剩底盘,陪伴他的吴俊升与其他人也在瞬间化为血肉模糊的惨状。
张学良想起父亲遇难的一天,他心中的痛苦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父亲走时,他未能在父亲身边,无法为他送上最后的告别。此时他心中充满了无法抑制的愤怒和悲哀,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在他心中扎根,令他难以释怀。
他低下头,眉头紧锁,听着椅子发出的吱吱声,唯有这微弱的声响提醒着他,屋子里仍有人。他打开窗户,抬头望向星空,脸上浮现出一丝若有所思的表情,似乎在默默地思索着过去的种种。
1924年,直奉大战期间,冯玉祥转而支持南方革命政府,发动北京政变,推翻了段祺瑞的临时政府。在这背后,李大钊的影响力不可小觑。
如果仅仅如此,父亲对李大钊的怨恨尚不足以形成根深蒂固的仇恨。张学良心中明白,李大钊等革命者主要是以宣传为主,他们手中无兵无权,靠着舌战与笔战,父亲却以为他们为心腹大患。
然而,自1925年底吴佩孚与父亲的联合,以及郭松龄和冯玉祥的相继倒戈,给父亲造成了沉重打击,使他不得不重新审视局势。郭松龄作为父亲的心腹与冯玉祥达成反奉密约,企图从内部削弱父亲的权力,这无疑让父亲心生戾气。
“反奉事件”使奉系走向衰落,奉军遭受重创,东北的金融与经济也随之由盛转衰。张学良深知,李大钊与郭松龄、冯玉祥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而如今东北的局势更是岌岌可危。他无法不去思考,若东北易帜,会不会再失去几位如郭松龄一般的恩师,或是像李大钊这样的中共领袖?
1927年春,北洋政府已经岌岌可危。张作霖虽然占据大片北方地区,然而面临如燎原般的革命浪潮,父亲的慌乱可见一斑。他开始想要自保,或许与蒋司令进行联盟成为了他的一种选择。
张学良站起来,走到窗前,打开窗户,他想起日、英、法等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加紧对父亲的干预,企图挑动父亲仇视第三国际,阻碍共字号在中国的发展。当初父亲或许意识到,李大钊在北方的影响力极为深厚,他能够直接与第三国际及苏联政府联系,一旦东北失守,父亲必定人头不保。
李大钊的真实身份成为了父亲心中的隐忧。他既是第三国际在中国的代言人,又是国字号的北方领导人,参与了多次颠覆北洋政府的活动。父亲并非为了讨好帝国主义,而是希望在政治上与蒋司令团结,利用“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概念,为自己争取生存的空间。
在这样复杂的局势下,京师警厅派出300余人偷袭了苏联使馆,抓走了包括李大钊在内的多位革命志士,这个举动更将父亲推上了风口浪尖。父亲从被抓的人身上获得了诸多情报,了解到李大钊曾在直奉战争中参与了军事谍报工作。
李大钊被捕后,社会各界的反响强烈,许多人都出面力保他。父亲在犹豫不决之际,向张宗昌、孙传芳、阎锡山等人发电报询问意见。只有阎锡山没有回复,其他人各有不同的看法。
张学良作为父亲的儿子,在电报中劝诫父亲千万不要杀害李大钊,凡事从长计议。然而,蒋司令此时也向父亲发来了密电,声称主张将共字号处决,以免后患。
蒋介石的想法有些简单。他父亲并不畏惧蒋司令,因父亲实力与其不相上下,父亲绝不会直接听命于蒋的命令。作为东北的霸主,父亲绝不会任人宰割。
于是,父亲在权衡之下,最终选择了“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他表面上听从蒋介石的意见,杀害李大钊,实际上却是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空间,打击了国共两党的地下力量,削弱了苏联在中国的势力,甚至可能与蒋司令形成短暂的联盟。
要不是蒋司令或派亲信一次次地软硬兼施,父亲还不至于视为李大钊为眼中钉,肉中刺。达到恨之入骨,不顾一切地杀害李大钊。
杀害了李大钊,也给了共字号以致命性打击。我当初一而再再而三坚持不要杀李大钊,然而父亲骂我夫人之心,难成大器,还是决定杀李大钊,他认为社会上的舆论不会对他产生任何影响。大不了我们父子退到关外,一拍两散。
然而,当迟到的张学良回去再劝,李大钊已经被粗鲁的父亲绞杀了。
张学良一时陷入深深的沉思当中,想起父亲的执拗、固执,轻轻地叹了口气,再陷入了新一轮的沉思:
这时张学良的脑海里浮现:李大钊面对各种严刑拷问,坚贞不屈,将生死权利置之度外的坚强斗争的情景。李大钊在狱中用血迹斑斑的双手写下的《狱中自述》:“钊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励行其所知。”李大钊走上绞刑架,那视死如归高昂的头颅……一幕幕出现在张学良的脑海里,令他难以自拔。
张学良想起李大钊的信仰,李大钊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张学良感受到李大钊历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价值的珍贵,更加感受到他革命精神的崇高和人格力量的伟大。
张学良的思索再回到父亲身上,父亲在有信仰的李大钊面前,是多么狭隘而渺小。经过东北易帜,让张学良接触了一些中共特工人员,比如王至诚和靖尧。是共字号的伟大人格和思想成就了张学良东北易帜,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未来。
张学良又非常清楚东北易帜是他和蒋司令的合作,而蒋排挤,甚至仇视共字号。现在共字号的靖尧、金剑啸、阎宝航都在身边。黎天才以前也是中共领导人,还有,王至诚和共字号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了蒋司令,要不要杀了他们?
父亲错杀了李大钊,我决不能步父亲后尘。我的未来究姓国还是姓共?
张学良坐在窗前,凝视着星空,心中不断思索着未来的道路,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沉重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