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王至诚和刘海粟的对话,雨声在窗外渐渐减弱,似乎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
王怀兰对王至诚说道:“或许爷爷让你留在上海,一起创办华夏国学院有些自私了。你应该听海粟的话,早一些离开上海。”
“王老就不怕我这个叛徒把至诚出卖了?”刘海粟诙谐地一笑,眉宇间流露出几分玩味。
“要的!”王怀兰笑道,言语间透着几分调侃,“出卖给梵·高,也可啊!”
当刘海粟提到荷兰大画家梵·高时,语气中流露出的敬仰之情使王至诚心中一动。“所谓像他一样的艺术叛徒,非性格伟大,绝无伟大艺术家。书法和国画扎根于故土,而不是在象牙塔里生长。”
刘海粟迷恋上黄河、黄山、东海、西湖等壮丽河山,更渴望走出国门,计划在未来两年游历法国、意大利、德国、比利时、瑞士等国,去欣赏无数的文化瑰宝。刘海粟说:“我希望至诚兄,能和我一起去游览祖国河山,去采风。”
“我区区一介书生敬您一杯。”王至诚感慨道,酒杯高举,先自饮下几口,心中对刘海粟的敬意愈发浓厚。“国走遍祖国大好河山固然重要,但我之现状,还要组织中日绘画联合展览会……”
刘海粟微微摇头,语气中带着严肃:“你已经因为川岛美子,被人指责为出卖国家的汉奸,这个时候,组织联合展览会谈何容易啊!”
“如果这一次不能在上海举办,恐怕要赴日本了。我不可能做书法或教育的叛徒。”王至诚坚定地说道,心中暗自决意。
刘海粟笑了:“胡适、鲁迅是文学的叛徒,我则是画界的叛徒。我期望至诚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书法的叛徒。”
王至诚说:“所以啊!等过了这一段时间,我陪你去采风。”
刘海粟顿了顿,说:“从1922年开始,我和蔡元培等人便提出举办全国美展的议案,如今多年遗憾未能实现。我相信,只要国府出面,举办这样的展览指日可待。这段时间,不如和我一起走出国门。”
“我能走哪?国共在追捕我。”王至诚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
刘海粟继续道:“‘海上四妖’之所以誉满中外,正是因为他们走出去。吴昌硕、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等人皆成为‘后海派’、‘新浙派’的代表。农髯曾熙早在中日联合绘画展中被推荐到国外,成为海派书画的领军人物。他们的作品定会在未来的中日绘画展览会上,替我们为华夏争光。”
王至诚说;“我总觉得书画展少了《兰亭序》,是一个缺失。所以,我想留在上海。”
刘海粟说:“‘南沈北于’都是书写《兰亭序》的高手,还有白蕉,他们的《兰亭序》都可以在展览会上展览。至诚,你又为何执着于一幅《兰亭序》呢?跟我走吧。”
“那不可能。”王至诚坚定不移。
刘海粟叹息道:“我们不能一辈子只守着家乡的山水,无论是草原还是沙漠,都要走出去,去看外面的天地。”
王至诚摇头:“在日本,我留学了三年,才真正意识到我们有很多文化是任何国家无法超越的,我才选择回到祖国,回到故土,回到家乡!”
“有志男儿在四方……”王怀兰急切地接上。
“‘父母在,不远游’。”王至诚引用了孔子的《论语》,语气坚定。
“下一句是什么?”王怀兰压低了嗓门,极力控制着情绪。
“《论语.里仁篇》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王至诚回答完,问道:“现在的有志者都跑到国外去了,谁来救国富民?”
“人各有志啊!”刘海粟站起身,向王怀兰施礼告辞。“我送送他。”王至诚起身,紧跟着刘海粟走出了饭庄。
王至诚目送刘海粟坐马车远逝,然后回到爷爷的身边。
王怀兰批评他:“你刚才对季芳(刘海粟)的态度真是不妥啊!”
王至诚不屑地说道:“我在监狱里关了一年,没有他的任何消息。而如今,他却要我跟他走?”
“跟他走有什么不好?”王怀兰问道。
“你以为他是让我去上海美专任教啊?还是想让我把《兰亭序》展览到东京去!爷爷,我好不容易留日回国,我们的祖国有那么多地方值得我施展才华,何必再去东京受委屈呢?”
“什么委屈?就是缺少胆量!”王怀兰坚决地回应,“你应该学习季芳(刘海粟)的艺术胆量。”
民国初年,如同“少女走出闺阁”般,刘海粟以勇气开设人体写生课,成为当时的“勇士”,也不愧是“中国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和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
王怀兰看着沉默的王至诚,压低了嗓门说:“既然不愿跟季芳去,那和我一起回山东吧。”
“回山东做什么?”王至诚疑惑地问。
王怀兰说:“如果我们不能在上海创办国学院,就回山东。山东是圣人出生地地方。”
王至诚一下子被点醒了,说道:“山东还是书圣王羲之的诞生地,我们可以创办一个《兰亭序》暨王羲之书法研究会。”
王怀兰说:“创办国学院和书法研究会,是两码子事!”
“怎么就两妈子了呢?中国书法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王至诚摊开双手,耐心地劝爷爷,“这不矛盾啊!如果连书法研究会都办不了,您那国学的创办,悬!”
“你就是牵着不走大倒退的驴!”王怀兰忍不住骂了起来。
“怎么‘白眼狼’变成‘驴’了?”张景城回来了,来到王怀兰身边,劝道:“那也是一头能拉磨的驴!”
“吃饭!”王怀兰舒缓了许多,招呼着。
这时,四位流里流气的青年男子走了进来,均戴着黑色礼帽,却掩饰不了他们左右流盼的眼神。王怀兰向王至诚、张景城递了个眼色,随后匆匆吃了点饭,茫然离开了饭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