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书院的最高长官被四位浪人陪同着,气势汹汹地向王至诚走来。走在前面的是日本政坛的元老,明治维新功臣大久保利通的次子,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第四任会长牧野伯爵,年纪六十七八岁,面容严肃,眼神中带着不容忽视的威严。
牧野伯爵,名伸显(まきの のぶあき),1861年11月24日生,日本帝国时期的政治家,大正、昭和两朝的重臣,被封为一等伯爵。在他身后,是一位身材修长、外貌端正的年轻人——上海东亚同文书院第五任院长兼副会长近卫,年约三十五六岁,正值壮年,眼中闪烁着锐利的光芒,似乎随时准备出击。
牧野伯爵引述中国的一句话,面带不易察觉的微笑,欢迎王至诚的不请自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王至诚微微一笑,字字铿锵:“我的脚下就是我的土地,我的土地就是我的家乡。‘远方来’不妥吧。当然,如果你们是远方来的朋友,自然欢迎。”
听到这话,牧野伯爵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尴尬地应道:“当然。”
王至诚冷静地说道:“如果你们把中国人当朋友,就不应该在中国的土地上办不敢公开的大学。知道上海有这所书院,中国相关部门不可能不介入,不可能不出台相关政策。”
近卫面色一沉,带着桀骜不驯的气焰,冷冷说道:“土地使用权我们通过公租界交涉,中国政府无权介入干预。”
王至诚眉头微皱,毫不退让,“大凡在中国土地上的任何外国机构、单位,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中国人民的监督和管理,包括东亚同文书院。”
牧野伯爵的脾气稍好,语气中隐含一丝不满,“关于大学校园的公开化持有不同看法,这是一项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时间来解决。”
王至诚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如果想继续在中国办下去,境外学校不得随意开设课程,其教学内容必须符合我国的文化根基和道德标准,更不能歪曲历史或忽视我国的文化传统。”
牧野伯爵微微皱眉,问道:“这样做对我们书院有什么益处?”
王至诚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的举措就是每一所外籍在华大学必须向中国政府立案,确保在华大学遵守规定,不偏离中国教育的本质。”
近卫仰天大笑,眼中闪过一丝蔑视:“我们自己创办的学校,从教师到每一个管理者,都是日本人,招收的都是日本子弟。我们学院有权自主管理,不需要你们中国人操心!”
王至诚郑重警示:“就因为这片土地是中国的,书院所占用的每一寸都是中国的。希望二位书院高官三思,权衡学校自主权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必须向中国政府立案!”
近卫被王至诚的气势震慑,忍不住冷笑:“民国的中国有像样的政府吗?向哪个政府申请立案?”
王至诚心中一紧,明白当前局势的复杂,回应道:“国共两党的政府各递交一份吧。”
近卫愤愤不平:“在上海,外来大学不止同文一所,有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学院,等等。在这些大学立案或者关闭之前,大日本的同文书院还不能向中国政府立案!”
牧野伯爵则显得冷静不少:“等北伐胜利之后,我们务必向中国政府立案,接受中方的管理。”
王至诚暗自思忖,这是在耍我,王至诚意识到,这正是一个潜入同文书院的机会。于是,他将自己的材料和证件递给牧野伯爵,提出:“我王至诚能否驻守同文或兼职,立案申请的事宜我可以承担。”
牧野伯爵仔细打量着王至诚,想起刚才他展现出的气势,终于说道:“1921年7月,日本政府第328号敕令,同文书院为外务省直接管辖的专门学校。我们会先向外务省报告。至于王至诚君进入书院的请求,我们商量后再说。”
王至诚的目光如炬:“给你们三天的时间考虑。”
牧野伯爵面露一丝犹豫,“为了外务省能够批准,在此之前,我想有一个任务,请至诚君合作。”
“请讲!”王至诚答道,心中暗想:“看你们壶里装着什么药。”
牧野伯爵语气严肃:“中国政府要收回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和震旦学院在华教会大学的教育主权,归于上海大学管理。国共两党急于北伐战争的最后胜利,哪有心思办好这样的大事。所以,我们天字号希望中国有志之士,支持大日本,尽快拿下在华教会大学的教育主权。”
“有礼不往非礼也。”王至诚语气坚定,“我可以答应你,但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
“至诚君,请讲!”牧野伯爵微微一笑,显得颇有耐心。
王至诚简要说明自己误入书寓、被川岛美子和南造云子诬告的经过。没想到牧野伯爵却笑道:“这事我早已知道!”
看来这同文书院不是白办的,牧野伯爵也配当这个院长。为了了解更多的真相,王至诚问道:“你又能了解多少?”
牧野神秘一笑:“你说的书寓是我们投资的不错,里面营业的阿菊们,都是精通棋书画、能歌善舞的日本小姐,而非你们想象中的间谍。向你的未婚女友靖尧告状的,不是川岛美子和南造云子。”
王至诚心中疑惑,难道靖尧会这么糊涂?
牧野继续道:“因为川岛美子还在日本,与你同船来华的,可能是她的替身。至于南造云子,在大日本的档案里根本没有这个人。靖尧和白蕉租用的小洋楼,我们可以出面找房子的主人杜月笙。”
这时,张景城的马车已经赶到,王至诚上了车,对张景城说:“牧野伯爵的出现让我们与川岛美子、南造云子之间的事情都澄清了,而这个杜月笙也会将小洋楼的租赁还给靖尧。几天后,圣约翰大学等在华教会大学的教育主权将交给中国。”
“天要反常必有雨,人要反常必有妖。”张景城谨慎地说道,“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认清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阴谋和侵华野心,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八国联军进中国的历史,时刻警示着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的教训。”
窗外的乌云不知何时已悄然聚集,阴沉的气氛仿佛在预示着更大的波澜即将来临。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与阴谋,唯有明智应对,方能赢得属于自己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