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曦,山雾尚未散尽,隐世居所的屋檐下,沈清璃正将一卷卷风水古籍细心收入行囊。叶凌霄站在门口,手中握着一枚罗盘,目光沉静。
“真的不和我一起走?”她回头问道。
“龙脉的事不能松懈。”叶凌霄摇头,“你去指导传人,我也正好继续观察那处山洞的灵气波动。”
沈清璃点头,将最后一页批注过的古籍放入包裹中。纸张泛黄,边缘有些破损,那是她早年研习风水时留下的手记,如今重读,仍觉意味深长。
两人并肩走出院落,柳知秋早已在山脚等候。他接过沈清璃手中的包袱,恭敬地走在一旁。
“师父,这次下山,是要去看那位风水传人的成果吧?”柳知秋边走边问。
“不错。”沈清璃轻声道,“听说他在人间处理了一桩极为棘手的风水局,连几位老派风水师都束手无策,却被他以奇法破之。”
柳知秋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竟有此事?”
“若属实,那便说明他已经掌握了风水之道的核心。”沈清璃语气中带着几分欣慰,“但真正的能力,还得亲自验证。”
三人一路穿林越岭,沿着熟悉的小径下山。途中,沈清璃时不时停下来,观察沿途的地势变化与气流走向,偶尔还让柳知秋分析某处山峦走势对村落的影响。
“你看那边的三岔口。”她指着前方一片开阔地带,“若是建宅,应避其锋芒,否则易生是非。”
柳知秋凝神细看,片刻后道:“是‘断龙岗’之势,若不知变通,确会引来灾祸。”
沈清璃满意地点了点头。
数日后,他们抵达一座繁华城镇。街道上人流如织,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沈清璃并未急着前往传人所在,而是先找了一家客栈安顿下来。
“明日再去见他。”她对柳知秋说道,“让他知道我们来了,反而会刻意准备,难看出真实水平。”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沈清璃便带着柳知秋来到城西一处宅邸前。门前已聚集了不少人,有人神色焦虑,有人低声议论。
“听说这次的风水问题可不小。”一名妇人忧心忡忡地说,“这宅子刚建成不久,主家就接连病倒,连请了几位先生都没解决。”
“听说有个年轻风水师主动接下了案子。”旁边一位老人插话,“说是能找出根源。”
沈清璃听闻,嘴角微微上扬,抬步走入宅院。
庭院宽敞,中央设有一座石桌,上面摆满了风水器具与图纸。一名身穿青衫的年轻人正在低头研究地形图,眉头紧锁。
“这是……”他抬头看见沈清璃,愣了一下,随即惊喜地站起身,“师……师父?”
“看来你已经知道我要来。”沈清璃淡笑。
“不是……我是说……”年轻人一时语塞,脸上露出几分紧张,“您怎么突然来了?”
“来看看你的本事。”沈清璃环顾四周,“这宅子的情况,你查得如何?”
年轻人正是她的传人——陆昭。他整理了下情绪,指着手中的图纸说道:“这宅子原本选址并无大碍,但因施工时误挖了一条地下暗河,导致阴气过盛,影响了主人一家。”
“继续说。”沈清璃点头。
“我打算用五行阵法引导水流改道,并在宅中布下‘镇魂七星阵’,压制阴气。”陆昭语气坚定,“只是……”
“只是什么?”
“周围百姓不信,认为我在胡闹。”陆昭苦笑,“还有几位老风水师也质疑我的做法。”
沈清璃沉默片刻,转身看向围在门外的人群,朗声道:“各位,你们信不信,由我来定夺。”
众人面面相觑,却无人敢反驳。
“那就按你说的做。”沈清璃看着陆昭,“我陪你一起布置。”
接下来几日,沈清璃与陆昭一同勘察地形、测算方位,在宅中布置阵法。她并未过多干预,只是在一旁观察,适时指点几句。
“记住,风水不是玄术,是天地之间的平衡。”她在一次调整阵眼时说道,“你若只学了皮毛,便会陷入迷信;只有真正理解其中道理,才能灵活应对。”
陆昭听得频频点头,眼神中多了一份坚定。
数日后,阵法完成。宅中主人果然病情好转,精神恢复,家中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
“真是神了!”围观的百姓纷纷惊叹。
“这位小师傅,果真有两把刷子。”先前质疑的几位老风水师也不得不承认。
陆昭却谦逊地拱手道:“全靠师父指点。”
沈清璃看着他,心中一阵欣慰。她知道,这个徒弟,终于可以独当一面了。
临别前夜,陆昭取出一本笔记,递给沈清璃,“这是我最近整理的一些心得,您看看有没有疏漏。”
沈清璃翻开一看,发现其中记录了一种奇特的风水布局方法,名为“逆流归元”。她略感惊讶,这种布局她曾在古籍中见过,极为罕见,且需要极高的空间感知力与阴阳调和技巧。
“你从哪学来的?”她问。
“是偶然间在一位老者口中听来的。”陆昭回忆道,“他说这布局失传已久,但他还记得大致结构。”
沈清璃点了点头,未再多言,只是将笔记小心收起。
翌日清晨,沈清璃与柳知秋踏上归途。回望那座宅院,她心中隐隐有种预感——那个“逆流归源”的布局,或许会在将来某个关键时刻,派上大用场。
山风拂面,林间鸟鸣渐起。他们沿着熟悉的山路前行,脚步坚定而轻快。
然而,谁也没有注意到,在他们身后不远处的一棵树下,一本破旧的风水古籍悄然滑落,封面一角隐约可见一个古老徽章的图案——正是那枚“影蛇”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