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我独坐于寝殿之中,烛火微摇,映得窗棂斑驳。自李文忠病逝后,宫中气氛愈发凝重,仿佛一场风暴正在悄然酝酿。小贵子刚刚禀报,金陵旧宅那边仍有动静,且有人频繁出入,行踪诡秘。
我深知,若要扳倒那位权臣,单凭一己之力远远不够。必须联合朝中真正忠诚的大臣,才能在关键时刻一击制胜。
“娘娘,陈矩求见。”小英轻声禀报。
我心中一动,点了点头:“请他进来。”
不多时,一位身着内侍服的中年男子缓步走入,神情沉稳。他正是陈矩,历经三朝的老太监,为人正直,素有威望。
“奴才参见娘娘。”陈矩恭敬地行礼。
我示意他起身,道:“今日请你来,是有一事相询。”
陈矩微微颔首,目光平静地望着我。
“近来朝中风向不稳,锦衣卫动作频频,你可有所察觉?”我试探性地问道。
陈矩略作沉吟,缓缓开口:“娘娘所言非虚,奴才前几日确实听闻,有人深夜出入北镇抚司,行迹可疑。”
我心头一震,果然如此。看来陈矩并未被权臣收买,反而对朝廷之事仍存关切之心。
“不知大人对此有何看法?”我继续追问。
陈矩沉声道:“此事关系重大,若属实,恐怕牵连甚广。只是……如今宫中耳目众多,稍有不慎便会招致杀身之祸。”
我点头,低声道:“正因为如此,我才想与大人商议对策。”
陈矩神色一凛,似乎明白了我的意图。他沉默片刻,终是叹息一声:“娘娘若有打算,不妨直言。”
我望向他,语气坚定:“我想联络徐达、李文忠等人,共同制定一套应对之策,以防朝堂落入奸人之手。”
陈矩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恢复平静:“徐魏国公为人谨慎,未必会轻易表态。至于李曹国公……”他顿了顿,“他近日闭门不出,恐怕已察觉风向不对。”
我心中一沉,但并未退缩:“无论如何,我们总要试一试。”
陈矩深深看了我一眼,终是点头:“奴才愿助娘娘一臂之力。”
夜色渐浓,我送走陈矩后,立刻召来小贵子,命他连夜前往徐府,安排密会之事。
翌日清晨,我以探望旧疾为由,乘车前往魏国公府。老管家依旧亲自迎我入内,引至花园亭中等候。不多时,徐达缓步而来,神色如常,却难掩眉宇间的忧虑。
“娘娘此番前来,可是为了那封密信之事?”他开门见山。
我点头,从袖中取出一份抄录的情报递给他:“这是从北镇抚司暗中传来的消息,提及权臣与边关将领私下勾结,意图谋逆。”
徐达接过情报,细细阅览片刻,眉头越皱越紧。他缓缓抬头,目光如炬地看着我:“娘娘可知,若此事属实,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迎上他的目光,沉声道:“正因为后果严重,我才不得不早做准备。若等他们先发制人,届时悔之晚矣。”
徐达沉默良久,终是叹了口气:“娘娘心意已决,老夫也不便阻拦。只是……此事风险极大,需谨慎行事。”
我点头:“我明白。所以才特来求助大人,希望您能出面联络其他忠臣,共商对策。”
徐达沉吟片刻,缓缓道:“老夫虽不愿卷入宫廷之争,但若真如娘娘所言,社稷危矣。我愿意相助,只是……还需时间。”
我心中一松,连忙道:“多谢大人。”
离开徐府后,我回到宫中,开始着手安排下一步行动。与此同时,小贵子也传来消息,称李文忠近日确有异常举动,时常召见心腹密谈,似在策划什么大事。
我意识到,必须尽快掌控京营兵力,否则一旦权臣动手,我们将毫无反击之力。
当夜,我召见李文忠,将计划告知于他。
“调动京营,事关重大。”李文忠神色凝重,“若无圣旨,擅自调动属死罪。”
我沉声道:“我们可以借北疆急报之名,调兵演练防务,如此既合情理,又不至于引起太多怀疑。”
李文忠沉思片刻,终是点头:“好,我这就安排。”
计划初定,我心中稍安,但还未等我喘口气,小英便匆匆赶来,低声禀报:“娘娘,奴婢今晨送膳时,听到一句奇怪的话——‘三日后,午门之外,一切便见分晓。’”
我心头一震,立刻意识到这或许是权臣党羽即将发动的信号!
“快,让人盯紧午门附近的人流,务必查清他们的目的!”我立刻下令。
小英应声而去,我则坐在案前,仔细思索接下来的每一步。局势愈发紧张,而我们必须抢在对方之前,掌握主动权。
三日后,午门前。
我早已安排妥当,让徐达、李文忠各率亲信,在午门外设伏。同时,陈矩也在宫中密切留意权臣党羽的动向。
辰时刚过,午门外已有不少人聚集,皆是朝中官员,似乎在等待什么重要人物的到来。
我站在城楼上,透过缝隙观察下方情形。忽然,一名身穿官服的男子快步走向人群中央,高声宣布:“奉陛下口谕,今日召集众臣,商议边疆战事!”
众人纷纷议论,神色各异。
就在此刻,人群中忽然走出一人,高声喝道:“陛下何在?为何未亲临主持?”
此言一出,四周顿时骚动起来。我心中一凛,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戏码开场!
那人正是权臣的心腹之一,显然有意制造混乱,逼迫朱元璋现身。
我迅速示意小贵子传递信号,让徐达和李文忠随时准备行动。
然而,就在混乱加剧之际,一道身影突然从人群中冲出,直奔午门而去。
“抓住他!”我低声喝令。
几乎在同一时刻,徐达与李文忠率领的亲兵迅速包围现场,将那名男子擒下。
场面一度混乱,但最终被平息下来。权臣党羽见势不妙,纷纷散去,不敢再轻举妄动。
事后查明,那名男子竟是权臣派来煽动群臣之人,意图制造恐慌,趁乱夺权。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当即下令彻查幕后黑手,并严惩涉案人员。
我站在偏殿内,望着窗外的阳光洒落庭院,心中却没有丝毫轻松之意。虽然这一次成功阻止了权臣的阴谋,但我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娘娘。”小英低声唤道,“锦衣卫那边传来消息,说是昨夜有人潜入金陵旧宅,取走了什么东西。”
我眉头一皱,立刻下令:“派人追查,务必查清楚到底是谁。”
小英领命离去,我则继续思索着下一步该如何应对。权臣既然已经出手,必然不会善罢甘休。我们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迎接更大的风暴。
夜幕降临,我独自坐在灯下,翻阅着手中的情报。忽然,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
“娘娘。”小贵子低声唤道,“我们在金陵旧宅附近布下眼线,发现有人深夜进出,其中一人身形酷似李文忠的亲信。”
我猛地抬起头,心跳加速。李文忠……难道他也……
不,不可能。他方才还在午门外协助我们平息事端,怎可能转头就背叛?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低声吩咐:“继续盯着,务必查明他们到底在策划什么。”
就在我全力追查之时,朝堂之上也发生了变化。朱元璋召集众臣议事,李善长、徐达等人皆在列。会上,朱元璋突然提及边疆战事吃紧,询问诸臣意见。
李善长率先发言:“陛下,如今朝中事务繁杂,若贸然调兵,恐影响京城稳定。不如暂缓出兵,待局势明朗后再做决定。”
此言一出,满堂哗然。徐达眉头紧锁,却未立即反驳。我心知肚明,李善长此举显然是在拖延时间,为那位权臣争取机会。
会议结束后,我立刻命人传信给徐达,请求他尽快查明李善长是否真的已被策反。然而,还未等我收到回复,宫中便传来一则惊人的消息——
李文忠病逝了。
短短数日,接连发生如此变故,我心中隐隐感到不安。李文忠之死太过蹊跷,若真是自然病亡,为何此前毫无征兆?若非如此,那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