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初霁,宫中积雪未消。我立于窗前,望着远处被阳光映得泛白的琉璃瓦,心中却无半分轻松。昨日那场关于神秘组织的战役虽告一段落,但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娘娘。”小英轻步进来,手中捧着一封火漆封印的信件,“西华门送来的,说是敌方使者亲笔所书。”
我接过信,指尖抚过火漆纹路,沉吟片刻:“送信的是谁?”
“是个年纪不大的太监,只肯亲手交给您身边的贴身宫女。”小英低声答道。
我微微一笑,眼底却毫无笑意:“他倒是谨慎。”
正说话间,小贵子也匆匆赶来,神色凝重:“娘娘,陈矩那边传话,说李淑妃近日频频派人打听西华门守卫调动之事,似乎已察觉到什么。”
我点点头,将信递给他:“你去安排吧。”
小贵子接过信,领命而去。我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必须谨慎行事。
不多时,西华门果然传来消息——那名送信太监已按计划被引开,小英趁机调包了信件。我带着替换后的信回到密室,拆开封印,缓缓展开。
纸张洁白如新,字迹工整有力:
“三日后午时,西华门外侧殿,愿与贵妃面谈和解事宜。望届时独赴,勿带旁人。”
落款处空无署名,仅有一枚半残印章,似曾被利器刮去部分痕迹。
我盯着那枚印章,眉头微蹙。这并非任何朝廷正式用印,倒像是某个旧部或秘密势力的私章。然而,对方既敢提出和谈,必有所恃。
思索片刻,我唤来小贵子:“准备一下,三日后,我要亲自去一趟西华门。”
“娘娘!”小英惊呼,“那可是敌方主动设下的局,万一有埋伏……”
“正因为是局,我才更要亲自走一遭。”我淡声道,“他们想试探我的底线,那就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真正的博弈。”
翌日清晨,我召见陈矩,嘱咐他在西华门外侧殿附近布控,并在殿内香炉烟道中布置听音之人。同时,借由皇帝名义调换了原驻守该地的李淑妃心腹部队,换上我可信任的锦衣卫。
一切安排妥当后,我便静待三日后到来。
午时刚至,我乘轿抵达西华门外侧殿。殿门前并无一人迎接,唯有一名黑衣男子静静伫立于门前石阶之上。
他约莫三十出头,身形瘦削,神情冷峻,目光在我身上扫过,语气平静却透着几分审视:“贵妃娘娘果然胆识过人。”
我淡淡一笑:“既然愿意谈判,想必阁下也有诚意。”
男子微微颔首,侧身让出道来:“请。”
我缓步走入殿内,只见堂中早已备好案几与座椅,对面坐着三人。为首者年岁较长,须发皆白,眉宇间隐含威严,另两人则低头不语,似是随从。
“阁下是谁?”我落座后,开门见山。
老者并未回答,而是缓缓抬手,示意身旁侍从奉上茶盏:“贵妃远道而来,先饮一杯清茶,再谈正事如何?”
我端起茶盏,轻轻吹拂表面浮沫,目光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他们。这三人之中,真正主事者应是这位老者,其余二人不过是陪衬罢了。
“贵妃。”老者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缓慢,“我们今日前来,是希望结束这场纷争。不知贵妃意下如何?”
“哦?”我放下茶盏,嘴角微扬,“你们提出和谈,总得拿出些诚意吧?”
老者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自然。我们愿交出部分藏匿的据点,并释放部分被俘人员,以示善意。”
我轻轻一笑:“阁下说得轻巧。你们的据点,我们已经清剿得七七八八,至于那些被俘之人,也不过是些无关紧要的小卒罢了。这样的‘诚意’,恐怕难以让我满意。”
老者脸色微变,但仍维持镇定:“那么,贵妃想要什么?”
我缓缓站起身,走到案前,取出一张早已准备好的纸条,推至他面前。纸上只有寥寥数行字:
“若不答应,则明日早朝将全案呈报皇帝。”
老者低头看罢,脸色骤然一变,手指微微颤抖,显然已被这句话击中要害。
我重新落座,语气平稳:“你们或许以为,只要拖延时间,便可继续暗中布局。但我告诉你们,我已经掌握了你们背后的全部证据。若你们真想和谈,就拿出真正的诚意来——撤回所有潜伏力量,交出幕后之人名单,并签署归顺文书。”
老者沉默良久,最终抬起头,目光复杂:“贵妃果然不凡。不过,即便如此,我们也无法立刻答应你的条件。”
“当然。”我点头,“所以我给你们三天时间考虑。三日后,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辰,我希望听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老者深深看了我一眼,缓缓起身,拱手作揖:“多谢贵妃给予我们思考的时间。”
我微微一笑:“不必客气。毕竟,和谈本就需要双方共同协商。”
待他们离去后,我立刻召见陈矩,让他整理刚才通过香炉烟道监听到的谈话内容,并命人加强对他们的监视。
与此同时,我亦派人前往刘伯温处,请他代拟一份诏书草稿,以备皇帝批准之需。此外,我还特意叮嘱小贵子,在马皇后寝殿附近散布谣言,称此次和谈实为皇帝授意,让她误判局势,不敢轻易插手。
夜幕降临,我独自坐在书房中,翻阅那份替换回来的原始信件。那枚半残印章依旧令我疑惑,它究竟代表着什么?
我正思索间,忽听得窗外脚步轻响。我抬头望去,只见一道熟悉的身影闪入屋内。
“娘娘。”来人正是那位曾在前线向我禀报军队失踪真相的江湖人士,“属下带来一个重要消息。”
我示意他坐下:“说吧。”
男子压低声音:“那支被控制的军队中,有人供出了一个名字——王振。”
我心头一震。王振?那个日后将成为明朝第一权宦的人?
“他还活着?”我低声问道。
男子点头:“不仅活着,而且就在京城。他极有可能就是那个神秘组织的幕后之人。”
我沉思片刻,缓缓道:“看来,这场博弈,比我想象的还要复杂。”
男子迟疑了一下,又补充道:“另外,属下还查到一件事——那枚印章,曾在洪武十年的一份密档中出现过,当时属于一位已被赐死的旧臣。”
我眼神微敛,心中已有计较。看来,这个组织的背后,竟牵扯到了更早的旧势力……
这一夜,我未曾合眼。天将破晓之时,我提笔写下一道密令,命人送往刘伯温处。
风雪虽停,但风暴仍在酝酿。而我,已准备好迎接下一步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