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还未停,我望着窗外的白茫茫一片,心中却比这天气还要冷。
这场风波看似平息了,可我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马皇后虽被幽禁,但她经营多年的势力不会就此烟消云散。她背后那些人,也绝不会善罢甘休。
“娘娘。”小英轻声唤我。
我转头看她:“什么事?”
“徐达将军派人送来一封信。”她递上一封密函。
我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一句话:
“娘娘所托之事,已办妥。京城之外,尚有暗流涌动,望娘娘多加防备。”
我合上信纸,轻轻放在桌上。
“知道了。”
窗外,雪越下越大。
而我知道,真正的风暴,还未到来。
一连数日,宫中风平浪静,仿佛一切都回归了正轨。朱元璋对我愈发信任,甚至在朝会上多次提及后宫治理得当,让我协理六宫事务。李淑妃虽仍在高位,但行事越发低调,几乎不与我正面冲突。
然而,正是这份表面的平静,让我更加警觉。
果然,没过几日,小贵子便带来消息——朝堂之上,有一股新的势力悄然崛起。
“什么人?”我坐在内殿,一边喝茶,一边问道。
小贵子低声答道:“据说是几位新晋大臣联合了一些旧臣,隐隐已有结盟之势。他们打着‘肃清奸佞、整顿朝纲’的旗号,表面上是为国为民,实则……恐怕另有图谋。”
我放下茶盏,目光微沉。
“他们有没有提到具体针对谁?”
“暂时没有明说,但有人私下议论,说娘娘您权势过大,恐有干政之嫌,应当加以约束。”
我冷笑一声。
“好一个‘约束’。”
这些话听着冠冕堂皇,实际上不过是为了夺权罢了。马皇后虽然失势,但她经营多年的人脉依旧存在,这些人不过是换了张面孔继续她的未竟之业。
“你再去查,他们的领头人是谁,背后有没有其他势力支持。”
小贵子点头应命。
与此同时,我也让小英去接触几位低级官员的家眷,从她们口中打听些蛛丝马迹。
果然,不出几日,便有了眉目。
“娘娘。”小英回来时神色凝重,“奴婢打听到,这群人的核心人物,是礼部侍郎周廷章,他原本是马皇后的心腹之一,当年因事被贬出京,如今又悄然回朝,还拉拢了不少旧臣。”
我微微颔首,果然如此。
“还有呢?”
“据说兵部尚书杨慎之也在其中,此人一向老谋深算,若真是他牵头,那事情就不简单了。”
我心头一紧。
杨慎之是前朝旧臣,资历极深,且与军方关系密切。若他真与周廷章联手,那对我的威胁就不仅仅是朝堂上的言论那么简单了。
“陈矩那边有什么动静?”
“陈公公已经留意到了他们的动向,正在设法安插眼线,但这些人行事极为谨慎,很难打入内部。”
我沉思片刻,道:“先别急着动手,让他们以为我们毫无察觉。你继续盯着,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回报。”
“是。”
我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出神。
朝堂之上,风云再起。
这一局棋,比我想象的更复杂。
我必须重新布局。
次日清晨,我召来几位心腹,包括陈矩、小贵子和小英,以及几位曾在宫中协助过我的旧部。
“你们都听好了。”我环视众人,“如今朝堂之上,有一股新的势力正在形成,他们打着‘整肃朝纲’的幌子,实则是想动摇我在后宫的地位,甚至……动摇皇上对我的信任。”
陈矩皱眉道:“娘娘的意思是,他们想借机扳倒您?”
“没错。”我缓缓点头,“这些人之中,有马皇后昔日的亲信,也有旧臣余党,他们不甘心失败,想要卷土重来。”
一位旧部低声问道:“那娘娘打算如何应对?”
我沉声道:“第一步,我们要弄清楚他们的真正目的,以及他们背后是否有更大的靠山。第二步,我们要提前布局,确保他们在朝堂上的动作无法影响到我。第三步……”我顿了顿,眼神凌厉,“必要时,该出手就得出手。”
陈矩点头:“属下明白,我会加强内侍省的情报网,务必掌握他们的每一步动向。”
“很好。”我转向小贵子,“你也别闲着,去宫外打探他们的活动范围,尤其是他们与哪些地方官员有往来。”
“是。”
我又看向小英:“你继续在宫中走动,留意那些与他们有联系的嫔妃或太监,看看有没有人暗中替他们传话。”
“奴婢遵命。”
布置完任务后,我站起身,走到窗前。
外面的雪已经停了,天边泛起一抹灰白。
“记住,现在不是冲动的时候。”我回头看向众人,“我们不能打草惊蛇,必须稳住阵脚,等他们露出破绽,再一击致命。”
众人齐声应诺。
我知道,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一边维持宫中的平稳,一边密切关注朝堂上的变化。
果然,不久之后,周廷章等人便开始在朝会上频频发难,指责后宫干政,要求限制贵妃权力,并提议由李淑妃接管部分后宫事务。
我并未直接回应,而是让朱元璋自行判断。
朱元璋虽然年事已高,但心思缜密,很快便察觉到这并非单纯的朝议,而是有人在背后推动。
他不动声色地观察了几日,最终下令将此事搁置,称“后宫之事,自有朕定夺,无需外臣插手”。
这一决定,等于断了周廷章等人的路。
但他们并未就此罢休。
几天后,一份匿名奏折送入宫中,内容竟是揭露我曾私通外臣,意图干预朝政。
我看到那份奏折时,心中冷笑。
果然是他们出手了。
我并没有慌乱,而是冷静地分析了奏折的内容,发现其中许多细节都是杜撰,甚至有些字迹明显是模仿而成。
我立即将此事禀告朱元璋,并请他亲自审阅。
“皇上。”我语气平静,“这份奏折,不知出自何人之手,但臣妾可以肯定,它绝非事实。若皇上不信,可派人彻查。”
朱元璋翻阅片刻,脸色阴沉:“这字迹,确实不像你的。”
“臣妾从未有过此等行为。”我直视他的眼睛,“若有证据,请拿出真凭实据,否则,这便是诽谤朝廷命妇,按律当斩。”
朱元璋沉吟许久,最终下令彻查此案。
不出所料,调查很快指向了周廷章与杨慎之。
二人虽极力否认,但在铁证面前,终于无法抵赖。
朱元璋震怒之下,下令将周廷章革职查办,杨慎之贬官三级,调离京城。
一场危机,至此化解。
但我知道,这不过是暂时的胜利。
真正的对手,还在幕后。
那天夜里,我提笔写下一封密信,交给了徐达的一名亲信。
信中详细列出了杨慎之与几位地方官员的秘密来往,以及他们在朝中安插的眼线名单。
“这封信,交给徐将军。”我对亲信说道,“让他帮我盯紧这些人,一旦有异动,立刻通知我。”
亲信郑重地接过信件,点头离去。
我站在窗前,望着夜空,思绪万千。
权力是一场永无止境的博弈。
今天的胜利,不过是明天厮杀的开端。
而我,必须时刻保持清醒。
“娘娘。”小英轻声唤我。
我转头看她:“怎么了?”
“徐将军派人送来最新情报。”
我接过情报,展开一看,眉头微蹙。
“京城之外,尚有暗流涌动。”
我合上情报,轻轻一笑。
“看来,他们还没死心。”
我将情报收起,转身走入内殿。
“小英,准备笔墨。”
我要写一封信。
一封,足以改变局势的信。
雪,又落了下来。
这一次,我不知道,这场风暴,会把谁卷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