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郊的标准化研究院会议室内,空调出风口嗡嗡作响却驱不散五月闷热。张建军松了松领带,第三次核对手中的数据表。对面坐着的白发老者——国家标准委员会副主任钱世明——正用红笔在他提交的报告上画出一个又一个问号。
\"小张啊,\"钱老摘下老花镜,镜腿上缠着的白胶布已经泛黄,\"你们这个'志远检测法'太标新立异了。Gb\/t 从1989年就沿用德国dIN标准,三十年都没出问题嘛。\"
张建军喉结滚动了一下。会议室墙上挂着的电子钟显示10:15,距离答辩开始还有四十五分钟。他翻开笔记本,指着其中一页手绘图:\"钱老,德国水质硬度普遍在120mg\/L以下,而我国华北地区普遍超过300。直接用他们的洗衣机寿命测试标准——\"
\"年轻人就是爱钻牛角尖。\"钱老摆摆手打断他,茶杯在桌面上磕出清脆声响,\"标准讲究的是国际接轨!你们民营企业啊,总想着走捷径。\"
会议室门被推开,陈志远带着一身寒气走进来,手里拎着个沾满水珠的塑料袋。\"钱老,打扰了。\"他从袋中取出两台一模一样的电机,\"刚从海淀和石家庄取样的自来水,能请您做个简单实验吗?\"
钱老皱眉看着陈志远将电机分别接入两个透明水箱。通上电源后,海淀水样中的电机运转平稳,而石家庄水样中的电机很快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这...这不能说明问题!\"钱老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刮出尖锐声响,\"标准测试要用标准水样!\"
陈志远按下遥控器,投影幕布上出现一张中国地图,不同区域标注着深浅不一的蓝色:\"这是全国水质硬度分布。德国标准水样相当于我们的最浅色区域,而志远产品主要销往这些深色地区。\"
张建军适时递上一叠照片:\"过去三年,这些地区洗衣机报修率是德国标准地区的2.7倍,但被归咎为'使用不当'。\"
钱老翻看照片的手微微发抖。其中一张特写里,锈蚀的电机线圈上贴着某德系品牌的logo,旁边站着个满脸怒气的农村妇女,她手里举着的购买凭证上打着大大的\"符合国际标准\"字样。
\"时间到了。\"秘书探头进来提醒。
走向答辩会议室的走廊似乎格外漫长。张建军注意到陈志远的步伐比平时慢了些,左手不时按在胸口。自从上个月行业协会那场风波后,医生再三叮嘱他避免过度劳累,但这次国标评审他坚持亲自到场。
\"陈总,要不您休息会儿?\"张建军小声问。
陈志远摇摇头,从内袋掏出个小药瓶倒出两粒白色药片含在舌下:\"待会儿你主讲技术部分,我来应对那些'国际接轨派'。\"
会议室里已经坐了二十多人。张建军一眼就认出坐在角落的赵家技术总监——那人正低头摆弄手机,但摄像头角度明显对准了讲台。更令人不安的是评审席上几位专家面前都放着印有赵氏集团logo的文件袋。
\"各位专家好,我是志远集团首席工程师张建军。\"他的声音在开场时有些发紧,但很快变得流畅,\"今天要汇报的是关于洗衣机寿命测试标准的修订建议。\"
投影仪亮起,第一张幻灯片是两组电机拆解对比图。\"左边是用德国标准测试1500次后的样机,右边是同等次数但采用中国实际水质的样机。\"他指向右侧图上那些黄褐色的锈迹,\"这种程度的腐蚀在德国可能十年都不会出现,但在我国北方地区只需两年。\"
评审席中间的女专家突然举手:\"你们做了多少组对比实验?\"
\"三千零七十二组。\"张建军点击遥控器,屏幕切换成密密麻麻的数据表,\"覆盖全国七大水系、四种常见洗涤剂、三种典型使用频率。所有原始数据都在附录U盘里。\"
会场响起一阵低声议论。赵家技术总监突然站起来:\"德国标准是经过百年验证的!你们才成立几年就敢质疑?\"
\"我们质疑的不是德国标准本身,\"陈志远平静地插话,\"而是它在中国应用的科学性。\"他走向窗前,猛地拉开窗帘——窗外停着一辆厢式货车,\"车里是我们按德国标准和中国实际水质测试的二十台样机,欢迎各位专家现场拆验。\"
评审专家们交换着眼色。钱老清了清嗓子:\"小张啊,你这个'志远检测法'具体改进在哪里?\"
张建军深吸一口气。这一刻他等了十五年——从德国留学时被教授嘲讽\"中国只会抄袭\",到放弃西门子高薪回国加入志远。他按下遥控器,屏幕切换成一张结构图:\"我们在三个关键点做了改进:第一,测试水样采用区域实际水质而非蒸馏水;第二...\"
答辩持续了整整三小时。当张建军讲到第五十七张幻灯片时,赵家技术总监突然摔门而出。片刻后,评审主席收到条短信,脸色变得古怪起来。
\"呃...有专家提出,志远集团本身是利益相关方,参与标准制定存在...呃...道德风险。\"
会议室空气瞬间凝固。陈志远缓缓起身,从公文包取出个录音笔放在桌上:\"二十分钟前,赵氏集团代表向三位评审专家承诺,每投反对票一票给予五万元'咨询费'。\"他按下播放键,赵家技术总监油腻的声音清晰地传出来:\"...钱老那边已经打点好了...\"
钱世明脸色煞白,手中钢笔啪嗒掉在地上。女专家猛地站起来:\"我提议暂时休会!需要核查这起严重违规事件!\"
休会期间,张建军在洗手间隔间里听到外面呕吐声。推门出来时,他看见钱老正弯腰对着马桶干呕,花白头发被冷汗粘在额头上。
\"钱老...\"
老人摆摆手,颤巍巍地掏出药瓶:\"三十年了...我带的博士生都比你们岁数大...\"他吞下药片,浑浊的眼睛里泛起血丝,\"当年制定第一个国标时,德国专家说我们'能把字母抄对就不错了'...\"
张建军递过纸巾,老人擦嘴的手抖得像风中的枯叶。
\"下午重新表决。\"钱老撑着洗手台站起来,\"我这票...投给你们。\"
最终投票结果17:3,\"志远-张氏检测法\"被采纳为国家标准附录,明年将全面替代原有德国标准。散会后,张建军独自留在空荡荡的会议室,将脸埋进双手中。十五年积压的泪水终于决堤,在技术参数表上晕开一片水渍。
当晚的庆功宴上,陈志远被各路媒体团团围住。张建军悄悄离席,在酒店后门台阶上点燃一支烟——他戒烟五年了,但今晚破例。
\"给我也来一支。\"周雅不知何时出现在身旁,相机挂在脖子上晃荡,\"今天的报道会很有意思,《中国标准打破西方垄断》。\"
张建军递过烟盒:\"你不去采访陈总?\"
\"我更想知道,\"周雅点燃香烟,火光映亮她狡黠的眼睛,\"你们是怎么拿到那段录音的?\"
张建军笑而不答。他望向远处灯火通明的会议室窗口,隐约可见陈志远正与钱老碰杯。三天前那个深夜,当陈志远提出这个冒险计划时,所有人都反对——除了混入赵氏集团的\"小张\",那个曾经在协会秘书处当眼线的年轻人。
\"商业机密。\"张建军最终说道,将烟头摁灭在随身携带的便携烟灰缸里——这是志远集团用回收塑料做的环保产品,上面印着新国标编号:Gb\/t -2023。
一周后,当新标准正式发布时,张建军收到个匿名快递。拆开后是一本1998年的《德国工业标准手册》,扉页上用德文写着:\"给永远的学生——prof. Schumacher\"。书页空白处密密麻麻写满中文批注,最新的一条墨迹还未干透:\"中国标准,很好!\"
与此同时,赵氏集团发布声明,称其洗衣机\"完全符合包括德国标准在内的所有国际标准\",却被网友扒出三年前内部流出的\"针对农村市场降低电机规格\"的会议纪要。这场标准之争,正在演变为一场关于商业道德的全民讨论。
而在志远集团实验室里,张建军团队已经开始着手冰箱能效标准的修订研究。墙上的中国地图旁,新增了一面世界地图——上面用红色图钉标记着所有采用德国标准的国家,而绿色图钉则扎在那些主动联系志远咨询新标准的地方。
\"下个月去趟非洲?\"陈志远走进来,手里拿着份邀请函,\"尼日利亚标准局想引进我们的检测体系。\"
张建军接过邀请函,发现落款日期旁有个手绘的小图标——一头雄狮脚下踩着dIN标志。他抬头看向窗外,初夏的阳光正照在志远检测中心楼顶新竖起的标牌上:\"国家标准制定单位\"。
\"对了,\"陈志远走到门口又转身,\"钱老推荐你进国际电工委员会中国专家组,材料需要你亲自填。\"
张建军手中的钢笔在表格上顿了顿。在\"曾参与重要标准制定\"一栏,他工整地写下:\"Gb\/t -2023 主要起草人\"。墨水在纸上微微晕开,像是一滴迟来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