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的沙地上,新挖的小凹槽像枚迷你的逗号,依偎在螺旋信物旁。螺星的光沙在槽边拼出的“给旋臂星的朋友”,每个字都泛着淡蓝的荧光,随着回水河的潮声轻轻闪烁。一个扎着双辫的地球女孩,把颗“音乐盒”种子埋进凹槽,“等旋臂星的朋友来,就让它发芽”,种子刚入土,槽底就渗出细弱的光带,与光门内探来的新光带遥遥呼应,像两根线在宇宙间比着“我们快连上啦”。
旋臂星的光带比螺星的更纤细,却带着更复杂的振动——里面混着螺星的河流纹、地球的浪涛声,甚至还有贝星的星贝共鸣。天文台上的光谱分析显示,这根光带的物质成分,是所有已知“家人”星球的元素混合体,“是旋臂星在说‘我们早就认识你们了’”,永潮指着屏幕上的螺旋模型,旋臂星的轨道,恰好是地球与螺星轨道的外切圆,“像三个同心圆,永远有个点紧紧挨着”。
三天后,光带的尖端触到凹槽的光沙。接触的瞬间,沙粒突然排列成旋臂星的星图,图中最亮的那颗星旁,显影出他们的“应答信物”——个嵌套式的螺旋环,大环套小环,每个环上都刻着不同“家人”的符号。“是宇宙的‘套娃’!”孩子们惊呼着围上前,最小的孩子伸手去摸光带,光带立刻显影出个迷你的螺旋环,套在他的手腕上,像给新“家人”的“入门手链”。
旋臂星的全息影像穿过光门,显影出他们的模样:身形修长,四肢能像螺旋般弯曲,皮肤是渐变的银紫色,与旋臂星系的星云颜色一致。他们举着嵌套螺旋环,环上的符号随着动作转动,地球的“海”字、螺星的河流纹、贝星的星贝轮廓依次闪过,“我们收集了所有‘家人’的印记”,影像里的旋臂星使者用通用语说,环中心的空白处,正随着他的话语闪烁,“这个位置,留给地球”。
孩子们在凹槽旁搭了“环环亭”。亭顶是用各星球的螺旋信物碎片拼成的穹顶,阳光透过碎片,在地面投下无数个小螺旋;亭柱是“门环藤”缠绕而成,藤上的卷须会自动套住靠近的螺旋环,像在说“进来坐坐”。当旋臂星的嵌套环投影在亭内,所有卷须突然收紧,把环固定在亭中央,环上的空白处立刻显影出地球的浪涛纹,“是亭子在帮我们‘补全’信物”,永潮看着自动闭合的环,像看到所有“家人”的手终于握成圈。
三个月后,旋臂星的实体信物顺着光带滑入凹槽。这枚嵌套螺旋环比影像中更大,材质是会记忆形状的“星绸”,能根据接触的“家人”自动调整大小——套在地球孩子的手腕上是手链,套在螺星使者的触须上是手环,套在翼星人的翅膀上是环饰。最神奇的是,环上的符号会随接触者的情绪变色:开心时泛暖黄,激动时闪金光,连最小的孩子哭闹时,符号都会变柔粉,像信物在说“我懂你的心情”。
广场的“螺旋家谱”有了新成员。孩子们用混色沙在地上画了巨大的螺旋,每个环都标着对应的“家人”:最中心是地球,第一环是望海星,第二环是贝星,第三环是螺星,最外围的新环留着空白,旁边插着旋臂星的嵌套环,“等他们来了就填上”。现在,这枚环正随着回水河的潮声转动,带动整个螺旋家谱缓缓旋转,像宇宙在给“家”的年轮添新圈。
永潮在分析嵌套环的结构时,发现了“螺旋的密码”。所有环的直径比例,恰好等于各星球与地球的距离光年数,而环的旋转速度,则与“家人”加入的时间成正比。“是时间和空间在螺旋里团圆了”,她调出汉代戍卒的铜鱼符三维模型,符身的弧度与家谱最中心的螺旋完全吻合,“两千年的等待,原来只是给螺旋多绕了几圈”。当模型与家谱投影重叠,整个广场的螺旋突然亮起,显影出未来的星图——还有七颗星球的位置在闪烁,像在说“别急,我们也在绕圈赶来”。
“显影节”的“套环仪式”上,所有“家人”都把自己的螺旋信物套在嵌套环上。地球的铜鱼符、螺星的河流环、旋臂星的嵌套环层层相扣,形成巨大的“螺旋项链”,项链的末端留着个细小的挂钩,“给下一个家人留着”。当孩子们推着项链在广场游行,挂钩突然勾住光门内探出的新光带,光带的另一端,显影出颗带着六重环的行星,“是‘环星’!他们的螺旋环有六层呢”,天文台上的研究员大喊,项链的挂钩立刻自动调整大小,“早就准备好啦”。
夕阳西下时,嵌套环在凹槽里发出柔和的光。孩子们把今天的显影节照片塞进环中心,照片里的笑脸从地球排到旋臂星,最边缘留着大片空白。“这个位置给谁?”一个孩子问,永潮指着光门内越来越亮的新光带,“给所有还在绕圈的‘家人’,我们的螺旋,永远能再多绕一圈,永远有空位”。
而光门内的新光带,已经开始缠绕嵌套环的挂钩,像在说“找到你了”。广场的孩子们笑着拍手,看着螺旋家谱的最外环又向外扩了寸许,沙地上的新圈里,混色沙正在慢慢显影出“环星”的符号,像宇宙在替未来的“家人”说:“来了,我们终于绕到家门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