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的周末,阳光难得穿透云层,给初中部的操场镀上一层金边。林小羽蹲着 “青春成长营” 的签到台后,用荧光笔在红色横幅上补写 “接纳自己,温暖同行” 八个字,笔尖划过布料的沙沙声里,混着远处陈雨欣调试画架的叮当声。她的校服外套搭在椅背上,向日葵发卡别在领口,随着俯身的动作轻轻晃动,在横幅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把金色的种子。
“小羽!道具组的棉花到了!” 李诗涵抱着一大袋白色棉花跑过来,紫色发带在风中飘成小旗子,“王浩说要做‘情绪云朵’,把烦恼写在棉花上然后放飞,这个主意是不是超棒?” 陈雨欣已经在操场中央支起巨大的画板,正在画 “成长迷宫” 示意图:迷宫入口写着 “青春期烦恼”,出口标着 “接纳与成长”,岔路上分别画着 “学业压力”“身体变化”“亲子误解” 等卡通图标,每个图标旁都留着空白对话框,等待参与者填写答案。
王浩和孟晓冉正往气球上印 logo,蓝色气球上印着黄色的向日葵,红色气球上写着 “你的感受很重要”。“刚才德育处老师来说,有家长担心我们耽误学习,” 王浩把印好的气球串起来,声音比刚加入时沉稳了许多,“我跟老师保证,成长营会结合学习减压技巧,家长才放心让学生参加。” 孟晓冉翻开笔记本,上面记着昨晚整理的案例:“有个初二女生说,妈妈总拿她的成绩和表姐比,她现在看到试卷就恶心,我们得专门设计‘亲子成绩观’的讨论环节。”
小羽从签到台抽屉里拿出一摞彩色手环,分发给团队成员:“蓝色给工作人员,黄色给学生,红色给家长,这样分组活动时方便辨认。” 手环内侧印着不同的标语,学生款是 “我很棒,慢慢来”,家长款是 “倾听比说教更重要”。她特意留了三个向日葵图案的手环,放在签到台最显眼的位置 —— 那是给苏晴老师、自己妈妈和王浩妈妈准备的,她们今天会作为特邀嘉宾参加 “亲子对话” 环节。
上午九点,家长和学生陆续到场。最先来的是初二(1)班的周萌和她妈妈,周萌低着头揪着校服袖口,校服上沾着墨水渍,妈妈手里紧紧攥着成绩单,眉头拧成疙瘩。“阿姨好,周萌好,” 小羽递上黄色和红色手环,笑容温和,“这边有‘烦恼收集箱’,可以把想解决的问题写下来投入哦。” 周萌妈妈勉强笑了笑:“其实就是想来看看,你们能讲出什么比课本还重要的东西。”
李诗涵立刻拉着周萌去 “情绪云朵” 区:“来试试这个!把烦恼写在棉花上,等会儿我们一起放飞!” 陈雨欣则给周萌妈妈递上一杯热姜茶:“您看画板上的迷宫,很多家长都觉得‘成绩好’是唯一出口,其实成长还有很多条路。” 王浩搬来两把椅子,轻声说:“我爸爸以前也总说‘男孩子要争第一’,后来我跟他说‘我更想做个会帮人的人’,他现在会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
成长营正式开始时,操场上已经聚集了五十多个家庭。小羽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身后的大屏幕播放着 “青春小卫士” 的成长纪录片:从小学的 “晴雨信箱” 到初中的广播室,从社区讲座的笔记本到线上答疑的聊天记录,画面最后定格在苏晴老师的寄语:“成长不是赛跑,而是花期各异的绽放。” 风吹动她的短发,发间的向日葵发卡反射着阳光,她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来,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今天我们不谈分数,只聊成长 —— 每个身体的变化都值得骄傲,每种情绪的波动都值得被看见。”
第一个环节 “身体密码” 由陈雨欣主持。她展开巨大的人体插画,用磁贴标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女生的胸部发育、男生的喉结突出,就像苹果从青到红的过程,没有对错,只有早晚。” 她请上来的志愿者是周萌,小姑娘一开始紧张得手心冒汗,在陈雨欣的鼓励下指着插画说:“我总觉得自己胖,不敢穿紧身校服,其实…… 其实我也喜欢跑步,只是怕别人笑我肉晃。” 话音刚落,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有个女生站起来说:“我也是!但今天我穿了最喜欢的运动服!”
“情绪云朵” 环节成了全场的高潮。家长和学生们把烦恼写在棉花上,系在气球上放飞:“妈妈总说‘别胡思乱想’”“我怕变声后同学笑我声音难听”“儿子成绩下滑,是不是青春期影响的”…… 五颜六色的气球带着棉花飞向天空,像一群承载着心事的鸟儿。李诗涵举着相机抓拍这一幕,镜头里有位妈妈正帮女儿擦掉脸上的眼泪,女儿则在给妈妈的棉花上写 “其实我知道你爱我”。小羽看着飞远的气球,想起五年级时把烦恼写在日记本里的自己,那时的她一定想不到,有一天能和这么多人一起放飞心事。
午餐时间安排在食堂,每张餐桌都摆着 “亲子对话卡”,上面印着 “你最想对孩子说但没说出口的话”“你最希望父母了解的事” 等问题。小羽和妈妈张芳坐在一桌,妈妈正给她夹糖醋排骨,轻声说:“今天有个家长问我‘怎么平衡学业和身体关注’,我想起你五年级时总躲着吃午饭,其实那时候我就该多问问你。” 小羽夹起一块排骨给妈妈:“现在也不晚呀,就像我们教家长的‘从现在开始永远不晚’。” 邻桌传来王浩和他爸爸的笑声,王浩正在给爸爸讲变声期的注意事项,爸爸听得认真,时不时点头。
下午的 “成长迷宫” 闯关最具挑战。每个家庭需要合作解开迷宫里的问题:“孩子月经期间情绪低落,家长该说什么?”“男生被嘲笑个子矮,如何回应?”“发现孩子藏着减肥日记,该怎么做?” 周萌和妈妈卡在 “学业与身体” 关卡前,妈妈看着问题卡叹气:“我总说‘等你考上重点班再说别的’,是不是错了?” 周萌突然抱住妈妈:“我不是不想学习,我只是希望你能问我‘今天过得开心吗’。” 这一幕让周围的家庭都红了眼眶,有位爸爸悄悄擦掉眼泪,对身边的儿子说:“爸爸以后不总问你分数了。”
“亲子课堂” 环节邀请了苏晴老师做嘉宾。苏老师穿着米色风衣,袖口的小雏菊刺绣和当年给小羽的外套一模一样。她给每个家庭发了 “成长契约” 模板,上面可以填写双方的约定:“每周留半小时聊天”“不随意翻孩子的书包”“遇到困惑一起查资料”。苏老师分享自己的经历:“我爸爸是儿科医生,却在我被嘲笑‘太平公主’时手足无措,后来他买了本青春期绘本,每天陪我读一页,那成了我最温暖的记忆。” 台下有位爸爸立刻举手:“我能现在就买绘本吗?”
活动接近尾声时,小羽组织大家在 “成长树” 上挂心愿卡。这棵用树枝搭成的树是王浩和爸爸一起做的,树枝上已经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卡片:“希望女儿知道,她的笑容比成绩重要”“愿妈妈相信我能管好自己”“我要做个会帮人的男生”…… 周萌的卡片上画着一个跑步的女孩,旁边写着 “我要穿运动服参加明年的运动会”,她妈妈的卡片上写着 “妈妈陪你一起练”。小羽的卡片上画着三朵向日葵,写着 “愿每个青春期都被温柔以待”,她把卡片挂在最高的树枝上,阳光透过卡片的缝隙,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闭营仪式上,每个家庭都收到了 “青春成长包”:里面有科普手册、亲子对话指南,还有陈雨欣画的 “家庭温暖瞬间” 插画。周萌妈妈握着小羽的手说:“以前总觉得青春期是麻烦,今天才知道,这是和孩子拉近距离的最好机会。” 有位爸爸特意找到王浩,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讲的变声期知识比我查的资料有用,以后家里的‘青春期顾问’就是你了。” 孟晓冉抱着新收到的心愿卡,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她的插画被印在了成长包的封面,上面写着 “我们都在长大”。
收拾场地时,夕阳把操场染成橘红色。小羽和伙伴们坐在草地上,翻看今天的活动记录:收到有效心愿卡 86 张,完成亲子契约 42 份,预约下次活动的家庭 28 个。李诗涵的相机里存满了温暖的瞬间:有家长给孩子擦汗的特写,有学生给家长读卡片的侧影,有大家一起放飞气球的全景。陈雨欣的画板上又添了新的插画:一棵枝繁叶茂的向日葵树,树上结满了写着 “理解”“陪伴”“接纳” 的果实。
“苏老师说,这是我们做得最有深度的一次活动,” 小羽把记录册放进背包,声音里带着疲惫却满足的沙哑,“她说青春期教育不只是讲知识,更是在修复亲子间的连接。” 王浩把剩下的气球绑成一束,递给孟晓冉:“你画的插画被好多家长要呢,我们可以做成周边卖,赚的钱用来印手册。” 孟晓冉的脸红扑扑的:“我还想画一系列‘男生女生成长日记’,记录不同人的故事。”
离开学校时,小羽最后检查了一遍操场,确保没有遗留垃圾。她抬头看见教学楼的广播站还亮着灯,张老师大概在整理今天的录音。风吹过操场,带来远处居民楼的饭菜香,混合着淡淡的桂花香 —— 那是苏晴老师种在校园里的桂花树,如今已经亭亭如盖。小羽摸了摸发间的向日葵发卡,发卡的边角已经被摩挲得光滑,就像那些曾经的烦恼,经过时光的打磨,都变成了温柔的印记。
回家的路上,小羽的书包里装满了家长的感谢信,其中一封是周萌妈妈写的:“以前我总用‘为你好’绑架孩子,今天才明白,最好的爱是让她做自己。谢谢你们让我知道,成长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修行。” 小羽把信小心地夹在日记本里,日记本的最新一页画着今天的成长营,角落里写着:“原来最动人的成长,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会温柔。”
睡前,小羽在电脑上更新 “青春小卫士” 的公众号,推送今天的活动照片和感悟:“成长营里,我们看见父母笨拙的爱意,听见孩子藏在心底的渴望,明白青春期从来不是洪水猛兽,而是家庭关系升温的契机。每个身体的变化都值得被庆祝,每种情绪的波动都值得被接纳,因为这是生命最真实的模样。” 点击发送后,她收到了苏晴老师的消息:“看到你们的成长,比我自己成功更开心。记得保持这份温暖,继续照亮更多人的路。”
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照亮了摊开的下一期计划:“春季成长营筹备”“学业压力与青春期心理讲座”“亲子绘画疗愈工作坊”……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小羽知道,“青春小卫士” 的路还很长,但只要她们像向日葵一样,永远朝着阳光的方向,就一定能把温暖传递给更多的家庭。就像成长营里放飞的气球,带着心事飞向远方,最终会在某个地方落地生根,开出满世界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