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馆的灯光还在亮着,但气氛已经不同了。刘好仃坐在会议室里,面前是几位神情专注的客户代表,桌上摊开的是刚刚整理好的技术参数表和合同草案。
“我们对贵厂的产品很感兴趣。”德国客户中的那位戴眼镜女士开口,她叫安娜,是采购部的主管,“尤其是高强度玻璃的性能数据,比我们预期的还要理想。”
“谢谢。”刘好仃笑了笑,把手中的笔轻轻搁下,“不过我知道,光有数据还不够,你们更关心的是这些数据的真实性。”
“Exactly。”安娜点头,“我们需要第三方检测报告。”
刘好仃早有准备,立刻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最近一次SGS的检测报告。“这是我们上个月刚做完的一份全项检测。”他说着,连接投影仪,屏幕上很快显示出一份详尽的英文报告。
“这是电子档?”另一位男士问。
“当然可以提供原件。”刘好仃说,“只要你们需要,我们明天就能寄出盖章版。”
安娜仔细看了几页,指着其中一项耐高温测试的数据:“这项指标不错,但我们还需要复检记录。”
“没问题。”刘好仃翻到报告末尾,指着一行小字,“下次复检日期是2025年6月,也就是说,这份报告在一年内都是有效的。”
安娜合上文件夹,点了点头:“很好。”
会议继续推进,下一个议题是首批订单的交货周期。
“我们希望30天内完成交付。”安娜开门见山。
刘好仃心里一沉。他很清楚,目前厂里的生产排期最短也要45天。这不是他们不想快,而是设备调试、原材料供应、质检流程都需要时间。
“这个时间对我们来说有点紧张。”刘好仃语气平稳,“不过我可以向您承诺,如果我们优先安排这条生产线,最快可以在40天内完成。”
“40天?”安娜皱眉,“那我们的一部分项目进度会受影响。”
“我理解。”刘好仃顿了一下,“不如这样,我们可以分两批交货,第一批先满足您最急用的部分,大概占总订单量的三分之一,这部分我们可以在30天内完成。”
安娜低头思考了一会儿,然后看向她的团队成员,低声交流了几句。
“这个提议可以考虑。”她说,“不过我们需要确认第二批的交货时间不会拖延。”
“绝对不拖。”刘好仃拍了拍胸口,“如果第二批延迟,我们可以承担违约金。”
“成交。”安娜伸出手。
刘好仃也伸手与她握了握。
眼看事情进展顺利,接下来的付款方式和质保条款却出了点意外。
“我们还希望增加一个质量保证金条款。”安娜突然提出。
这超出了原定谈判范围,现场一时安静下来。
刘好仃没有马上回应,而是拿起手机,拨通了公司法务的电话。
“喂,张律师,客户这边临时提了一个质量保证金条款,你看能不能接受?”
电话那边传来一阵敲键盘的声音,“具体怎么写的?”
刘好仃一边听,一边快速扫了一眼对方递来的修改建议。
“他们要求我们预留合同总价的10%作为质量保证金,保留期限为一年。”
“这太高了。”张律师在电话里说,“按行业惯例一般是5%,半年。”
刘好仃点点头,挂掉电话,转向安娜:“关于这个条款,我们愿意做一点调整。”
“怎么说?”
“我们可以将保证金比例降至5%,同时将保留期限缩短至半年。”
安娜略显犹豫,“那……我们的质量风险谁来承担?”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出厂检验标准,以及延长免费维修期来降低您的顾虑。”刘好仃微笑着说,“这样既保障了您的权益,也不会对我们造成太大压力。”
安娜再次和团队讨论了几分钟,最后点头:“oK,我们可以接受这个方案。”
会议进入最后阶段——签署初步合作协议。
刘好仃从包里拿出早已准备好的合同草案,递给安娜。
“这是我们拟定的协议草稿,请您过目。”他说,“如果您有任何修改意见,我们现在就可以沟通。”
安娜接过合同,一页一页地翻看,时不时停下来做些笔记。
十几分钟后,她抬起头:“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那我们就签字吧。”刘好仃拿出钢笔,在签名栏签下自己的名字。
安娜也签了字,然后把合同递给其他代表轮流签署。
就在最后一人即将落笔时,安娜突然停住手:“等等,我想加一个附件编号。”
她指了指合同末尾右下角的一个空白栏位,“这里,留个位置,写明后续补充条款的编号。”
“没问题。”刘好仃点点头,“我们会尽快补上。”
签字完成后,安娜站起身,主动伸出手:“很高兴能和你们合作。”
刘好仃握住她的手,“我也一样,希望这次合作能成为长期伙伴关系的开始。”
送走德国客户后,刘好仃回到会议室,发现团队成员已经围在桌边,兴奋地翻看着刚刚签署的协议。
“刘哥,这可是咱们第一份国际正式协议!”小张激动地说。
“没错。”刘好仃坐下,喝了口茶,“但这只是第一步。”
“下一步呢?”林琳问。
“下一步,”刘好仃翻开笔记本,指着上面的计划表,“我们要确保每一条承诺都能兑现,尤其是那个40天的交货周期。”
“设备那边我已经联系了老张,他会帮我们优化切割模块。”阿辉插话。
“很好。”刘好仃点头,“另外,cE认证的事也不能拖,下周必须完成初审。”
“还有那个印尼客户,他们今天又发来邮件,说想再谈一下付款方式。”林琳补充道。
“那就再谈。”刘好仃笑了笑,“让他们知道,我们愿意合作,但也得讲规矩。”
夜色渐深,窗外的城市灯火一片璀璨。
刘好仃站在窗前,望着远处的厂房轮廓,思绪却已飞到了下一阶段的工作上。
“这才刚开始呢。”他轻声说道。
第二天一早,阳光透过窗帘洒进会议室,照在那本被反复翻阅的手册上。
手册封面已经被磨得有些毛边,但里面的内容依旧清晰可见。
刘好仃拿起它,轻轻合上,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第三天一早,会议室比前一天更热闹了。德国客户一行三人再次出现,这次来的是一位项目负责人、一名技术顾问,还有一个看起来像是法务的人。
“刘先生,我们带来了正式的合作草案。”项目负责人将文件推了过来,“请过目。”
刘好仃接过合同,迅速翻了几页,果然看到了一个新条款:质量保证金比例提高到了5%。
他抬头看了看对方的表情,不动声色地合上文件:“这份草案我们会认真研究,请允许我们半小时后再给出反馈。”
客户点头离开后,刘好仃立刻拨通了公司法务的电话,把条款内容简单描述了一遍。
“这个比例有点高。”法务听完后说道,“建议控制在2%以内。”
“我也这么想。”刘好仃顿了顿,“但别一口否掉,先做个折中方案。”
半小时后,双方重新入座。刘好仃提出了修改建议:“我们可以接受3%的质量保证金,但希望将质保期从两年缩短为一年半。”
德国客户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最终由项目负责人点头:“我们可以接受。”
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不少。签字环节到来时,大家都站了起来。钢笔落在纸上的那一刻,仿佛连空气都轻快了几分。
签完字后,客户代表突然指着协议末尾一页:“这里有个空栏,你们打算怎么填?”
刘好仃看了一眼,笑着说:“这是我们预留的补充附件编号位。等后续技术对接确定后,会补上。”
对方笑了笑,没再多问。
送走德国客户后,刘好仃回到会议室,发现印尼那组人已经在等了。
“刘先生,”戴金链子的男人一上来就伸出手,“我们决定下了首批订单。”
刘好仃握住他的手:“太好了,感谢信任。”
“不过,”那人顿了顿,“我们希望交货周期能压缩到40天。”
刘好仃心中一动。昨天谈判时,他刚提出40天的方案,没想到对方今天就接受了。
“没问题。”他说,“我们会优先安排生产,确保按时交付。”
签完字,客户又提了一句:“顺便说一句,我们下周要去越南考察另一家供应商,你们有什么推荐吗?”
刘好仃怔了一下,随即笑着摇头:“不熟,但我相信我们的产品会让你们满意。”
客户走了之后,林琳凑过来:“你刚才是不是拍了他日程表的照片?”
刘好仃没否认:“我只是想确认,我们是不是唯一的选项。”
“那你打算怎么办?”她问。
“没什么特别的。”刘好仃喝了口茶,“只是提醒自己,竞争才刚刚开始。”
窗外的阳光洒进来,映在那份刚刚签署的合作协议上,泛着淡淡的金色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