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好仃站在办公室窗边,手里捏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那是从一堆旧采购单里翻出来的,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某批次砂石含铁量异常,影响成品透光率。”
他盯着这句话看了好一会儿,像是要把这几个字刻进脑子里。窗外的风不大,但吹得人心里有点发凉。玻璃厂这几十年来运转得还算平稳,可现在回头一看,问题像是一层层叠起来的积雪,轻轻一碰就簌簌往下掉。
“小王!”他转身朝门外喊了一声,“准备一下,咱们要开始动真格的了。”
小王刚端着水杯走进来,一听这话差点呛到自己:“啥?动真格的?我以为咱们还在收集数据阶段……”
“数据已经收得差不多了。”刘好仃把那张纸条放在桌上,“接下来是筛选供应商,这事不能再拖了。”
小王叹了口气,把杯子放下:“行吧,反正我这周也没打算回家。”
两人很快召集了采购、生产、质检三个部门的负责人,在会议室里开了一整天的会。大家围坐在桌子旁,你一句我一句,吵得像个菜市场。有人坚持说老供应商靠谱,有人觉得新来的公司报价便宜,还有人直接拍桌子说:“我们车间最近出的废品,一半都是原料质量问题!”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默默地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写几个字。等大家都说累了,他才慢悠悠地开口:“咱们现在不是选朋友,是挑合作伙伴。质量不过关,价格再低也是坑;交货不准时,服务跟不上,合作再久也没用。”
会议最后定下了统一的供应商清单模板,并要求三天内提交完整的历史交易数据。临走前,刘好仃还特意叮嘱了一句:“资料不全的,别怪我亲自去你们柜子里翻。”
接下来几天,办公室热闹得像赶集。各部门送来的资料堆满了桌子和地板,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小王一边整理文件一边抱怨:“刘哥,你这是要把我变成档案管理员啊。”
“那你得感谢我,以后退休了还能吹牛说自己干过文职。”
小王翻了个白眼,继续埋头干活。
就在整理到一份三年前的合同时,刘好仃突然停了下来。合同封面已经泛黄,边角有些卷起,里面夹着一张手写的便签:
“2021年q3,某供应商因原材料重金属超标被暂停合作三个月,后续整改报告未见提交。”
他把这张便签抽了出来,放进“待查”文件夹。小王凑过来瞄了一眼:“这家后来又恢复合作了,听说是因为当时实在找不到替代供应商。”
“那就更要查清楚了。”刘好仃点点头,“有些事不能只看眼前。”
名单整理完毕后,评估标准成了下一个难题。三个部门坐在一起开会,几乎每句话都能引发一场小型辩论。采购部强调成本控制,生产部关注交货准时率,质检部则死咬质量不放。
“这样下去咱别说评估供应商了,先把自己评一遍得了。”刘好仃看着他们吵了半天,终于忍不住开口,“我说个办法——质量不合格的一票否决,其他指标按权重打分,谁有意见?”
众人面面相觑,最终都点了点头。
评分机制确定后,刘好仃带着小王和其他几名骨干员工开始了实地考察。五家重点供应商分布在珠三角不同区域,有的在东莞,有的在广州,最远的一家甚至在佛山。
“这不是出差,是旅游团吧?”小王一边收拾行李一边嘟囔。
“你要能玩出点门道来,回来给你报销门票。”刘好仃笑着回了一句。
第一站是东莞一家老牌原材料厂。厂区看起来挺大,设备也还算新,接待人员态度热情,介绍产品时一套一套的。可当刘好仃提出想看看仓库时,对方脸上的笑容明显僵了一下。
“这个……天气太热,仓库还没通风,怕您进去不舒服。”
“没事,我不怕热。”刘好仃笑了笑,径直往仓库方向走去。
仓库角落里确实有一股子闷味,更让刘好仃在意的是,那里堆着不少同款包装袋,标签上印着的正是他们之前使用的某种关键原料。
“这些怎么都没入库?”他问。
“哦,这个……是之前囤多了,后来改用了新配方,这批就暂时搁这儿了。”接待人员赶紧解释。
刘好仃没说什么,只是拍了几张照片,记下了编号。回去的路上,他对小王说:“这家公司库存管理有问题,得留意。”
第二家在佛山,规模比前一家小一些,但流程规范,账目清晰。老板亲自接待,还带他们参观了整个生产线。最难得的是,对方主动提供了环保认证材料,虽然不是强制性的,但在当前行业趋势下,这种意识值得肯定。
“这家公司不错。”刘好仃在回程路上对团队成员说,“至少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省。”
第三家位于广州郊区,交通不太方便。接待他们的是一位年轻主管,说话客气,但眼神飘忽不定。刘好仃注意到,他们在运输环节存在明显的绕行现象,导致物流成本虚高。
“你们为什么不指定路线?”他在会上直接问。
“我们以为客户不会在意。”年轻人低声回答。
“那你们有没有算过,一年下来多花多少钱?”刘好仃递过去一份数据表,“省下的钱够你们加装两台节能设备。”
对方愣了一下,然后低头记了下来。
最后一站是一家新晋企业,规模不大,但效率惊人。他们在接到临时小批量加急订单后,不仅提前半天交付,而且没有提价。
“这倒是少见。”小王看完对方的回复后惊讶地说,“一般遇到加急订单都会趁机涨价。”
“说明他们看重长期合作。”刘好仃笑了笑,“这样的供应商,值得重点考虑。”
考察结束后,评估工作正式进入筛选阶段。五家公司中,有两家评分接近,难分高下。刘好仃决定再加一项测试——突发订单响应能力。
“让他们同时接一个紧急小单,看看谁处理得更快更好。”他说。
结果很快出来了。其中一家公司在接到订单后迅速安排生产,还主动联系确认了细节,而另一家则迟迟没有回应。
“这家不行。”刘好仃指着后者的名字,“反应慢不说,连基本沟通都不积极,谈什么合作?”
最终,三家优质供应商进入了谈判阶段。刘好仃看着桌上的资料,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这只是第一步。”他说,“后面还有不少硬仗要打。”
小王在一旁插话:“那接下来呢?”
“接下来嘛……”刘好仃拿起那张写着“含铁量异常”的纸条,“得好好查查,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窗外阳光正好,微风吹动窗帘,几片树叶落在桌子上。刘好仃伸手拨开它们,目光坚定。
他知道,这场关于供应链的战役,才刚刚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