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安县主府的牌匾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府内各处仍在进行着细微的修葺和布置。有了林青和秦红缨的加入,这座新府邸总算有了一丝运转起来的生机。林青一头扎进了萧云倾为他安排的、位于后院偏僻角落的独立药庐里,对着满屋子萧云倾提供的珍稀药材和器皿如获至宝,开始了废寝忘食的研究。秦红缨则雷厉风行地接手了府邸的防卫,带着几个临时调拨来的三房可靠家丁,重新规划岗哨,制定巡逻路线,眉宇间那股军人的干练与严谨展露无遗。
萧云倾深知,一个空架子府邸是无法支撑起她的抱负和应对未来风浪的。封邑的产业需要打理,未来的商业投资需要规划,情报网络的构建更需要庞大的资金和渠道支持。而这一切的基础,都离不开钱。就在她着手梳理封邑账目,思考如何打开局面时,三婶苏锦华带着爽朗的笑声踏入了听澜苑。
“倾儿!忙着呢?”苏锦华今日穿着一身富贵的绛紫色锦缎,气色极好,身后跟着两个捧着厚厚账册的苏家心腹掌柜。
“三婶。”萧云倾放下手中的笔,起身相迎,脸上露出真心的笑容,“您来得正好,我正有些头绪需要理清。”
“头绪?有苏家在,还用你一个小姑娘家自己费神?”苏锦华拉着萧云倾坐下,示意掌柜将账册放在桌上,“喏,看看,你舅舅(苏万钧)让我带来的。”
萧云倾翻开最上面一本账册,目光扫过,心中微讶。这并非普通的账本,而是一份极其详尽的计划书。上面清晰地列出了苏家能提供的支持:
启动资金:白银十万两,随时可支取,作为县主府运营及封邑产业启动的周转金。
药材供应:苏家掌控着天圣近三成的药材流通渠道。计划书承诺,县主府所需一切药材,无论珍稀与否,苏家优先、平价供应,且保证品质和稳定。并附上了详细的药材名录和当前市价、供应能力评估。
商路信息:苏家商行遍布全国乃至周边邻国。计划书附上了数条关键商路的详细分析报告,包括路线图、主要节点城市、当地特产、势力分布、潜在风险等。尤其标注了几条利润丰厚但风险较高的“灰色”商路信息,供萧云倾参考选择。
人才支持:苏万钧亲自挑选了三名得力掌柜,暂时借调给萧云倾。一位姓周,五十许岁,精于账务盘查、成本核算,为人老成持重;一位姓钱,四十出头,曾负责苏家最大的布庄,擅长经营、谈判、市场开拓;一位姓孙,三十多岁,是苏家商队护卫头领出身,熟悉各路绿林规矩和护卫调度。这三人此刻就恭敬地站在苏锦华身后。
封邑产业规划:针对萧云倾的封邑荣安县,苏家已派人初步考察过当地物产。计划书提出了三条发展建议:一是扩大桑蚕养殖,引入苏家先进缫丝技术,建立织造坊,形成产业链;二是利用当地药材资源,结合萧云倾的医术,建立药材种植基地和初加工坊;三是开发陶土资源,烧制特色瓷器,由苏家负责销售。每条建议都附带了初步的投入预算、预期收益和风险评估。
这份计划书,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可行性极高,显然是苏家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极短时间内赶制出来的。其支持的力度之大,考虑之周全,远超萧云倾的预期。
“三婶,舅舅他……”萧云倾心中感动,苏家这是倾全族之力在支持她。
苏锦华拍拍她的手,笑道:“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你舅舅说了,你小小年纪,有此等本事和胸怀,是咱们苏家最大的骄傲!苏家别的没有,就是有点钱,有点路子。你只管放手去做!要钱给钱,要人给人,要路子给路子!你的封邑,就是咱们自家的事,务必给你经营得风生水起!”
她指着身后的三位掌柜:“老周,老钱,老孙,都是跟着苏家几十年的老人了,绝对可靠,本事你也放心。以后就让他们跟着你,封邑的产业、府里的账目、外面的生意,都让他们帮你打理起来。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他们。”
三位掌柜齐齐躬身行礼:“参见县主!愿为县主效劳!”
萧云倾起身,郑重回礼:“三位先生请起。日后府中及产业诸事,还要多多仰仗三位。”
有了苏家这份沉甸甸的支持和三位经验丰富的掌柜,萧云倾顿觉压力大减,底气十足。她立刻召集三位掌柜,就在听澜苑的花厅内,开始了第一次正式的议事。
周掌柜首先汇报了封邑荣安县的基本情况:人口、赋税、现有产业、主要乡绅。他条理清晰,数据准确,显然下过功夫。
钱掌柜则针对苏家提出的三条发展建议,做了更深入的阐述,尤其是关于桑蚕产业链的构建和瓷器销售渠道的打通,提出了更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可能遇到的困难。
孙掌柜则重点分析了封邑及周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附近山匪情况),以及未来商路护卫力量的组建方案。
萧云倾认真听着,不时提出关键性问题。她结合自己前世的商业理念,在细节上提出了不少让三位掌柜眼前一亮的建议,比如在织造坊引入更精细的分工协作模式,在瓷器设计上融入现代审美元素以提升附加值,建立更完善的激励和保密机制等。三位掌柜最初因萧云倾的年纪而存有的些许疑虑,很快便被她的见识、果断和对商业的敏锐洞察力所折服。
会议持续了近两个时辰,初步确定了以桑蚕织造和药材种植为封邑前期发展的重点方向,由钱掌柜主要负责,周掌柜负责账目监管和成本控制,孙掌柜则开始着手招募和训练一支可靠的护院\/商队护卫力量,先从封邑本地招募可靠青壮。启动资金由苏家先行垫付,后续从产业收益中扣除。
“还有一事,”萧云倾在会议尾声,看向孙掌柜,“府中新任的护卫统领秦红缨,曾是北境边军斥候,武艺高强,精于追踪探查。关于府邸防卫和未来情报网络的雏形构建,孙掌柜可多与她沟通协作。尤其是,”她语气微沉,“秦统领提及,其父曾为北境边军斥候队正,因发现军中贪墨军饷的线索,反被构陷战死,抚恤亦被贪墨。此事虽发生在北境,但其中涉及军饷贪墨,非同小可。孙掌柜在梳理苏家商路信息时,若有涉及北境军需物资流通或异常的线索,务必留意,报我知晓。”
孙掌柜神色一凛,抱拳道:“属下明白!定会与秦统领密切配合,留意相关消息。”
议事结束,三位掌柜领命而去,各自忙碌起来。苏锦华看着萧云倾有条不紊地安排一切,眼中满是欣慰和骄傲。
“倾儿,看到你这样,三婶就放心了。”她拉着萧云倾的手,“苏家就是你最坚实的后盾。你舅舅还让我带句话,京都乃至江南,但凡你看得上的铺面、产业,只要开口,苏家定为你拿下!咱们苏家的姑娘,要做事,就得有最好的排场!”
萧云倾心中暖流涌动。“多谢舅舅,多谢三婶。有苏家支持,云倾如虎添翼。”她顿了顿,低声道,“德妃娘娘那边,昨日送了一份‘重礼’过来。”
“哦?”苏锦华眉头一挑,“她倒沉不住气了?送的什么?可有蹊跷?”
萧云倾将德妃送礼及发现“美人醉”之事简要说了一遍。
苏锦华听完,冷笑一声:“哼!这位德妃娘娘,还是那么个既要里子又要面子的性子!既想巴结你,又怕你看轻了她,还要耍点下作手段来拿捏!倾儿你做得对,晾着她!让她自己急去!咱们现在有苏家,有县主府,有封邑产业,还有了人手,不必再像从前那般处处受制。她若识相,真心投靠,咱们未必不能给她一条生路。若还玩这些虚的……”她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咱们也不惧她!”
有了苏家的鼎力支持,如同为初生的县主府注入了强劲的血液。资金、物资、渠道、人才,源源不断地开始运转。封邑产业的蓝图已然绘就,三位掌柜各司其职,秦红缨的护卫体系也在快速搭建,林青的药庐更是日夜灯火不息。
萧云倾站在听澜苑的阁楼上,看着府邸内外渐渐步入正轨的景象,心中稍定。然而,秦红缨父亲冤案牵扯出的边军贪墨疑云,却像一根无形的刺,让她无法彻底放松。德妃的“美人醉”是宫廷阴私的警告,而边军的黑幕,则可能通向更庞大、更危险的深渊。苏家的商路网络,会成为撕开这黑幕的一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