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乙亥年)
春天,二月,明帝下诏让窦固等人撤兵返回京城。
北单于派左鹿蠡王率领两万骑兵进攻车师,耿恭派司马带兵三百人去救援,结果全军覆没,匈奴于是攻破并杀死车师后王安得,接着攻打金蒲城。耿恭把毒药涂在箭头上,对匈奴人说:“我们汉军的箭有神力,被射中伤口的人一定会有怪异的事情发生。”匈奴人中箭的,看到伤口处都沸腾起来,十分惊恐。正好赶上狂风暴雨,耿恭趁着雨势出击,杀伤很多匈奴人。匈奴人震惊害怕,互相说:“汉军太神了,真的可怕啊!”于是就解围离开了。
夏天,六月己未日,有彗星出现在太微垣。
耿恭觉得疏勒城旁边有涧水,可以凭借它坚守,就带兵占据了疏勒城。秋天,七月,匈奴又来进攻,堵住了涧水。耿恭在城中挖井,挖到十五丈深,还没挖到水,官兵们又渴又累,甚至榨马粪汁来喝。耿恭亲自带领士兵们用绳子拉着汲水工具继续挖,过了一会儿,泉水奔涌而出,众人都高呼万岁。于是耿恭让官兵们扬水给匈奴人看,匈奴人没想到会这样,以为有神灵相助,就又撤兵离开了。
八月壬子日,明帝在东宫前殿驾崩,享年四十八岁。遗诏说:“不要修建寝庙,把神主牌位放在光烈皇后更衣的别室。”明帝遵循光武帝建立的制度,没有任何更改,后妃的家族不能封侯,也不能参与朝政。馆陶公主为儿子谋求郎官的职位,明帝没有答应,而是赐给她一千万钱,还对群臣说:“郎官的职位与天上的星宿相应,出任地方官要治理百里之地,如果用人不当,百姓就会遭殃,所以不能轻易答应。”公车因为反支日不接受奏章,明帝听说后很奇怪,说:“百姓放下农事,远道而来上书朝廷,却因为禁忌而被阻拦,这哪里是为政之道呢!”于是就废除了这个规定。尚书阎章的两个妹妹是贵人,阎章精通旧典,按资历早就该升迁担任重要职务,但明帝因为他是后宫亲属,最终没有任用他。因此,东汉官吏任用得当,百姓安居乐业,远近的人都敬畏归服,人口也不断增长。
太子即位,年仅十八岁。尊奉皇后为皇太后。
明帝刚驾崩,马氏兄弟就争着要入宫。北宫卫士令杨仁身披铠甲,手持长戟,严格把守宫门,没人敢轻易进去。马氏兄弟于是一起在章帝面前诋毁杨仁,说他严厉苛刻。章帝知道杨仁忠诚,反而更加优待他,任命他为什邡令。
壬戌日,将孝明皇帝安葬在显节陵。
冬天,十月丁未日,大赦天下。
章帝下诏任命代理太尉事务的节乡侯赵熹为太傅,司空牟融为太尉,二人一同兼管尚书事务。
十一月戊戌日,任命蜀郡太守第五伦为司空。第五伦在蜀郡时公正清廉,举荐的官吏大多很称职,所以章帝把他从远郡调来任用。焉耆、龟兹攻破并杀死都护陈睦,北匈奴在柳中城包围了关宠。正好赶上东汉有大丧,救兵没能及时赶到,车师又反叛,和匈奴一起攻打耿恭。耿恭激励士兵们抵抗,几个月后,粮食吃完,陷入困境,于是煮铠甲弓弩,吃上面的皮革和筋。耿恭和士兵们坦诚相待,同生共死,所以大家都没有二心,但人员还是渐渐死亡,最后只剩下几十人。单于知道耿恭已经陷入绝境,一心想要招降他,派使者去劝耿恭说:“如果投降,就封你为白屋王,还把女子许配给你。”耿恭把使者诱骗上城,亲手将其杀死,还在城上把使者的尸体烤熟。单于大怒,增派兵力包围耿恭,但还是没能攻下。关宠上书请求救援。章帝下诏让公卿们商议,司空第五伦认为不应该救援,司徒鲍昱说:“现在把人派到危险艰难的地方,遇到紧急情况就抛弃他们,对外放纵了蛮夷的暴行,对内伤害了为国家赴难的臣子。如果确实是出于一时权宜之计,以后边疆不再有战事也就罢了。但如果匈奴再次侵犯边塞,陛下还怎么派遣将领呢!而且耿恭、关宠两部的兵力都只有几十人,匈奴包围他们,过了十几天都没能攻下,这说明匈奴的兵力也很薄弱,已经竭尽全力了。可以让敦煌、酒泉太守各率领两千精锐骑兵,多带旗帜,日夜兼程去救援他们;匈奴疲惫不堪的军队,一定不敢抵挡,四十天内足够返回关内。”章帝觉得有道理。于是派遣征西将军耿秉屯驻酒泉,代理太守事务,派酒泉太守段彭与谒者王蒙、皇甫援征调张掖、酒泉、敦煌三郡以及鄯善的军队,共计七千多人前去救援。
甲辰日是月底,发生了日食。
太后的兄弟虎贲中郎将马廖以及黄门郎马防、马光,在明帝在位期间一直没有升官。章帝即位后,任命马廖为卫尉,马防为中郎将,马光为越骑校尉。马廖等人极力结交权贵,达官贵人都争着去巴结他们。第五伦上疏说:“我听说《尚书》里讲:‘臣子不能作威作福,否则会给家族带来危害,给国家带来灾祸。’近代光烈皇后虽然对阴氏家族友爱至极,但还是抑制阴氏,不给予他们权势。后来梁、窦两家,都有违法的行为,明帝即位后,大多予以诛杀。从此洛阳城中不再有权势显赫的外戚,那些请托说情的书信也都断绝了。明帝还告诫各位外戚:‘辛苦自己去结交士人,不如为国家效力。就像头上顶个盆子还想仰望天空,两件事不能同时做。’现在议论的人,又拿马氏家族说事。我私下听说卫尉马廖用三千匹布,城门校尉马防用三百万钱,私自周济三辅地区的士人,不管认识不认识的,都给他们资助。在腊日,还送给在洛阳的士人每人五千钱。越骑校尉马光,腊日用了三百头羊,四百斛米,五千斤肉。我觉得这些做法不符合经义。我很惶恐,但不敢不把这些情况告诉陛下。陛下如果想厚待他们,也应该用合适的方法让他们安稳。我现在说这些,实在是想对上忠于陛下,对下保全太后家族啊。”
这一年,京城以及兖州、豫州、徐州发生大旱灾。
评论
永平十八年,东汉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复杂局面,多件大事的发生深刻影响了东汉的走向。
在朝廷内部,明帝驾崩,章帝即位,政权顺利交接。但新帝登基之初,马氏兄弟争入宫以及马氏家族势力的抬头,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第五伦的上疏,揭示了马氏家族过度结交权贵、违反经义的行为,反映出东汉外戚势力开始对朝政产生潜在威胁,如何平衡外戚权力成为新政权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从章帝对杨仁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有明辨忠奸的能力,但在处理外戚问题上或许还需进一步权衡。
军事与边疆方面,西域局势危急。匈奴与车师联合进攻耿恭、关宠,都护陈睦被杀,耿恭坚守疏勒城,展现出顽强的意志与忠诚。而朝廷对于是否救援的争议,反映出决策层在面对边疆危机时的谨慎与分歧。最终章帝采纳鲍昱建议派兵救援,显示出东汉虽在政权交替之际,仍重视边疆安危,试图维护在西域的统治。
政治制度与社会层面,明帝在位时严格遵循旧制,在官吏任用、抑制外戚、废除不合理制度等方面都有所作为,使得国家治理有序、百姓安居乐业。但随着新帝即位,局势开始发生变化。这一年还发生了大旱灾,自然灾害给百姓生活和社会经济带来冲击,考验着新政权应对危机的能力。总体而言,永平十八年是东汉发展的一个转折点,诸多事件相互交织,为后续东汉的政治格局、边疆政策以及社会发展埋下了伏笔,新政权需要在复杂的局势中寻找平衡与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