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目光向下一扫,文武众臣纷纷闭口不言,偌大的太极殿顿时安静了下来。
“诸位爱卿,突厥军队兵临渭水河畔,长安城形势严峻,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大家都说说吧!”
李世民此言一出,殿内一阵骚动,尚书左仆射萧瑀率先出列,神色凝重的拱了拱手。
“启禀陛下,现如今突厥势大,我军新定中原,元气尚未完全恢复,依老臣之见,可先派使者求和,许以金帛,拖延时日,待我军养精蓄锐,再图反击。”
萧瑀话声刚落,兵部尚书杜如晦立即出列,大声说道:“陛下,求和绝非长久之计,反倒示弱于敌。”
“突厥虽兵临城下,但我军士气正盛,且长安城墙坚固,易守难攻,臣愿率精锐之师,出城迎战,挫其锐气,保我大唐尊严!”
随后,殿内众臣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争论不休。
有人赞同萧瑀,认为应避其锋芒,以和为贵;有人支持杜如晦,主张主动出击,彰显大唐军威。
李世民眉头紧锁,目光在众臣之间来回游移,权衡利弊。
就在此时,一直沉默不言的中书令房玄龄上前一步,缓缓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求和与迎战并非二选一。”
“就算要求和,咱们也必须先向颉利展现出足够的实力,和不惜决一死战的决心,否则无论陛下承诺给颉利多少金银,他们都不会满足,最终还是免不了要一战。”
李世民闻言,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目光坚定地扫视着殿内众臣。
“玄龄所言甚合朕意,我大唐立国未久,突厥便如此挑衅,朕断然不会轻易示弱。”
“传朕旨意,明日一早朕将亲率我大唐精锐奔赴渭水前线,向颉利彰显我大唐御敌之勇与护土之坚。”
“朕要与颉利当面交涉,让他知晓我大唐有求和之诚意,更有一战到底的魄力和决心。”
“若颉利识趣撤兵,双方可保和平,互通有无;若执意进犯,我大唐军队定让他们有来无回,让突厥军队好好见识一下我大唐的赫赫军威!”
李世民此言一出,门下侍中高士廉立即出列,“陛下的安危关乎我大唐的江山社禝,突厥势大万万不可亲身历险,臣愿代陛下前住渭水河畔与颉利交涉,誓死悍卫我大唐尊严!”
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上前一步,神色忧虑的说道:“陛下,臣担心颉利狡诈多端,万一他设下埋伏,那陛下的安危……”
“臣等附议!请陛下三思!”
李世民目光如炬,凝视着殿内众臣,沉声道:“诸位爱卿,朕深知你们的一片赤诚之心,可此事关乎我大唐国运,朕身为天子,若临阵退缩,日后如何统帅三军,如何面对我大唐子民?”
“突厥虽势大,然我大唐历经数载磨砺,将士们枕戈待旦,士气高昂,有他们在一旁保护,朕又何惧之有,此事就这么定了,无须再议。”
“明日一早,士廉、玄龄,叔宝、敬德随朕率军前往渭水河畔,朕要亲自会会这个背信弃义的颉利。”
“朕率军出城之后,城内之事就拜托诸位爱卿了。”
“陛下放心,臣等誓死坚守长安城!”
众臣齐声领命,太极殿内,一股同仇敌忾的气势悄然升腾。
李世民一脸欣慰的点了点头,“诸位爱卿,时辰不早了,今日朝议到此结束,都各自准备去吧!退朝!”
李世民右手一挥,抬腿就朝太极殿外走去,站在一旁的御侍太监曹春元见状立即跟上。
殿内文武众臣齐齐拱手行礼,“臣等恭送陛下!”
李世民迈着沉稳的步伐,阔步离开了太极殿,直接来到了甘露殿,然后静静的站在殿内一幅巨大的舆图前,思考着大唐未来的走向。
就在此时,刘仁愿匆匆走进大殿,双手抱拳一礼,“启禀陛下,左武卫大将军秦琼在殿外求见。”
李世民转身来到了大殿中央的御案前,缓缓坐在了龙椅上,“让叔宝进来吧!”
“末将遵旨!”
不一会儿,身穿铠甲的秦琼来到了李世民面前,双手抱拳一礼,“臣拜见陛下!”
李世民点了点头,“叔宝,你有什么事就请直说吧!”
“陛下,刚才散朝之后臣突然想到了张毅,他之前能想出游击战法,兴许有办法应对当前的突厥军队,要不陛下派人召他进宫询问一番,听听他怎么说。”
李世民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看向一旁的曹春元,“曹内侍,你亲自到崇仁坊张府传朕旨意,命张毅即刻入宫觐见。”
“老奴遵旨!”
曹春元拱了拱手,转身快步朝殿外走去……
两刻钟后。
张毅和曹春元走进了甘露殿,一眼就看到了坐在龙椅上批阅奏折的李世民,当即快步上前躬身行礼。
“臣拜见陛下!”
李世民缓缓放下手中的御笔,抬头看了看站在殿下的张毅,“张爱卿免礼平身!”
“谢,陛下!”
李世民点了点头,“张爱卿,今日突厥的颉利可汗亲率十万大军抵达渭水便桥北岸,只需半日便可兵临长安城下。”
“现如今,颉利派出的使者执失思力已被朕囚禁在门下省,颉利得知此事后,很有可能会率军攻打长安,对此你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目前这种情况张毅早有预料,在进宫的路上他就已经想好了说辞,当即上前一步,恭敬的拱了拱手。
“回陛下,突厥十万大军没有直接围困长安城,而是选择在渭水河北岸安营扎寨,还向我大唐派出了使者,由此可见颉利可汗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在我大唐援军到来之前攻破长安城。”
李世民双眼一亮,“继续说。”
张毅顿了顿,继续开口说道:“陛下,突厥此番兴师动众,无非是觉得我大唐新立,根基未稳,想要趁机捞取好处罢了。”
“颉利可汗既遣使者前来,便是心中有所忌惮,不敢贸然进攻,臣以为我们可先以智取胜,挫其锐气。”
“陛下不妨明日亲自前往渭水便桥,与颉利可汗隔水对话,斥责他违背先前盟约,无故兴兵的不义之举。”
“一来彰显陛下的天威与气魄,让突厥知晓我大唐天子毫不畏惧;二来也可试探突厥的虚实与军心。”
“与此同时,暗中调集城中精锐,在便桥之后布下疑兵,军旗招展,人马嘶鸣,营造出我大唐援军已至、兵力雄厚的假象。”
“突厥向来多疑,见到如此阵仗,必定心生疑虑,不敢轻举妄动。”
“待震慑住突厥军队后,再与他们谈判,以财物相赠,许以通商之利。”
“如此一来,既可解眼下长安之危,又可争取时间让我大唐休养生息,发展国力,待我大唐实力强盛,再一举荡平突厥,永绝后患。”
李世民微微颔首,“张爱卿所言,与朕不谋而合,看来你我君臣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随即将目光望向了渭水河的方向,神色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突厥退兵时的景象。
张毅的嘴角微微上扬,他刚才所言实则是参考了历史上李世民在渭水之盟时的举措,再融入了自己对这一事件的一些看法总结出来的,这能不略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