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裹挟着冰雪,如利刃一般刮过梁略利和他从其他州县调过来的梁家军的士兵们的脸庞。梁略利握紧缰绳,望着眼前蜿蜒前行的队伍,心中满是凝重。
“不知道野蜂关是否还撑得住……”梁略利担心。
十日前,他收到那封皇甫铮亲笔写的书信,东北野蜂关遭受敌袭,粮食不多了,守军也伤亡惨重,急需支援。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集结了附近州县驻扎的梁家军的五千精锐。
此刻,队伍已在风雪中行进了整整两天了,距离东北野蜂关还有百余里。
“将军,斥候来报,前方二十里有一处驿站,可稍作休整。”副将刘骠策马赶来,大声说道。
梁略利点点头,声音低沉:“传令下去,加快行军速度,争取天黑前赶到驿站。我们在驿站稍作休整,又要继续赶路了。”
“是。”刘骠点头。
……
就在梁略利率领军队疾驰东北时,另一支队伍也由韩如拙带兵悄然出发前往野蜂关。
京都郊外四十里地的地方,韩如拙骑在马上,目光坚定。
他自从被放出来之后,就接到圣旨,要求他即刻支援东北,但与梁略利不同,他带领的是他韩家军的大部分精锐部队,其中还有一半是他从东南方向带回来的海军。
“少将,这次圣上的意图很明显,试图用皇甫军做前头,然后我们韩家军也折进去一些,才好……”军师吴大用开口。
“休说那些无关紧要的话,现在赶紧前往野蜂关救人才是要紧的事情!”韩如拙勒马往前走。
“少将,我知道我说这些话难听了一些,但是事实如此,您要为您自己和韩家军考虑考虑呀!”吴大用在后面追。
“不用你说,我自己心中有数,走!”韩如拙继续往前。
“出发!”随着韩如拙的一声令下,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慢慢蠕动的虫子一般,消失在京都的郊外。
另一边,一路北上的薛君如,正对着手中的书信件,感动到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信是她远在橙琉的二姐姐薛竞君寄来的。
信中说,她听闻东北战事吃紧,百姓饥寒交迫,军中物资也严重匮乏,这些粮食和棉衣都是她和楚人凤一起筹备的,现如今应该通过河道前往了北方,让她去京都最近的葫芦口镇前去接应物资,剩下的船到不了的地方,全靠她安排陆地运输过去了,这样也能省不少时日,能够解燃眉之急。
薛君如擦了擦有点湿润的眼眶,立刻行动起来。
她驾马往葫芦口镇赶去。
在她的努力下,终于在葫芦口镇接到了薛竞君寄来的那一批粮食和棉衣。
薛君如看着好几船的粮食和棉衣,感叹“二姐姐和楚老板当真是商人楷模,这么多的粮食和棉衣,也不知道要多少银钱才能买得起。”
“姑娘,咱们真的要把这些物资送到东北去吗?那边正在打仗,太危险了。”押镖的镖师薛道义担忧地说道。
薛君如晴眼神坚定:“要不是看在你是我本家的份上,我也不想找你用运这趟差事,薛镖师你就说运不运吧?还有那么多百姓和将士在等着这些物资,再危险我也要去!”薛君如其实心里第一浮现的还是梁略利的脸庞。
“瞧您这话说的,我们也是有血肉,有骨气的人,只是再三跟您确认那边十分危险罢了……这一套就算你不给我们工钱,我们也要帮您这个忙帮您运出去!”薛道义严肃地回应。
“好,但废话不多说,薛镖师,我们开始出发吧,工钱您不用担心,我不会亏待兄弟几个。”薛君如点点头。
很快,薛君如就带着一支由三十辆马车组成的运输队,踏上了前往野蜂关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