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时小二便将茶水和一些吃食端了上来,此时众人早就是又饿又渴也就顾不上诸多礼节,一个个双手齐上阵,吃的是不亦乐乎。郑涛却和在做旁人不同,说是出来走走但查探情况才是真,所以郑涛看似也在吃喝但是他的眼睛就没停下过,一直在关注茶铺诸多人物的动静。
之前进来的人看穿着都是一些寻常百姓,侧耳倾听聊的也都是一些家长里短,郑涛也就将心思都注意到了那伙年轻人身上。
少年甲微笑着对同伴们说:“今日天气晴好,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机。前几日我在《花谱新编》中读到,这附近山林中的杜鹃正开得如火如荼,咱们何不稍作休憩后,一同前往观赏?”
少女乙轻轻点头附和:“杜鹃花确是春日盛景,那满山红艳,犹如锦绣画卷。不过,王兄,你可知此花又名‘山踯躅’,在诗文中常被用来寄托思乡之情?想来古人面对那片繁花似锦,也会生出几分归乡之念吧。”
少年丙接口道:“不错,白居易就有诗云:‘杜鹃花发映山红,韶光觉正浓。’其色其景,确能勾起人心中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不过,依我看,与其过于沉湎于思乡之情,倒不如把握当下,尽情欣赏这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好。”
少女甲接过话茬,手中拨弄着茶杯,眼神中闪烁着机敏:“说到诗文,你们可还记得柳永那句‘杜鹃声里斜阳暮’?那凄美的杜鹃啼鸣与斜阳晚照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哀而不伤的意境。若能亲临其境,聆听杜鹃之鸣,想必更能体会词中情境。”
少年甲抚掌笑道:“柳永词意虽悲,但我们此行旨在畅游春光,不必过分沉浸于哀婉之境。待会儿我们不妨仿效古人,以杜鹃花为题,各吟一首诗作,如何?”
少女乙欣然赞同:“好主意!既能陶冶性情,又能增进诗艺,何乐而不为?王兄,你可要先给我们做个表率呀。”
少年甲谦逊一笑,略一思索,即兴吟道:“春风拂面杜鹃红,山径蜿蜒入画中。花海连天香四溢,且共芳菲醉晴空。”众人都报以掌声,赞叹其才思敏捷。
这个几个人的才情倒是不错,不过跟他郑涛的案子却无半点关系,他自认也就没继续往下旁听的兴趣,于是调转目光随意查看起来,不经意间郑涛的目光向着茶铺的房内望去,突然看到一双阴冷淫邪的目光从房子的一扇窗户中透露出来,目光不停的在几个年轻人身上流转。
此时,郑涛虽无法断定那双充满邪气的眼睛的主人是否与他正在追查的案件有关联,但凭直觉判断,此人绝非善类。他身为一方父母官,对此等可疑之辈岂能视而不见?然而,鉴于对方尚未采取任何行动,他决定暂且按兵不动,继续暗中观察。
察觉到郑涛的审视,那双眼睛的主人似乎颇为警觉,立即向后挪动身体,试图避开视线。郑涛则不动声色,转而与身边的同伴们攀谈起来,仿佛刚才的凝视只是无意识之举。
又过了一段时间,先前到访的茶客们纷纷结账离座。店小二适时来到郑涛桌前,笑容可掬地询问道:“客官,您觉得我们店的茶水可还合口味?是否需要再添些什么?”表面虽是热情周到,但语气中却隐含着一丝催促之意。
郑涛略一沉吟,回应道:“茶确实不错,新茶足矣,我们这就结账。”见主事者发话,其他随行的不良人虽然尚未休息充分,也只能收拾心情,准备离去。他们随手抛出几枚散碎银钱付账,随后与郑涛一道离开了茶铺。
待众人身影消失于门外,店小二顿时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那在阳光下闪着寒光的森白牙齿尤为刺眼。然而,他旋即调整表情,换上一副憨厚可掬的面孔,迈步走向仍在品茗谈笑的几位年轻贵胄。
小二恭敬地禀报道:“几位公子小姐,我家掌柜适才听闻诸位的高谈阔论,对各位的才情十分钦佩,特命小的送上一壶上等好茶,聊表敬意。”
少年甲素来知书达理,即便对方只是店中的伙计,仍不失礼数地起身回应:“小店家言重了,我等不过是闲暇之余,戏谑赋诗,岂敢当此赞誉。多谢掌柜美意,我们实不敢受。”
然而,小二并未就此罢休,他一边熟练地为众人斟满新茶,一边趁机奉承道:“公子谦虚了,您等诗词之才,小的虽不通文墨,却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斐然意蕴。这茶,既是掌柜的心意,也是小的诚心诚意之请,还望公子莫要推辞。”
面对已倒入杯中的茶水,少年甲虽内心略有迟疑,但终究不便再三推托,遂抱拳致谢,重新落座。众人继续以诗文为引,畅谈春日风光,茶香与谈笑交织,一派悠然景象。而这一切,都被悄然离去的郑涛看在眼里,记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