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挥舞着大刀,一路砍杀,所到之处,明军纷纷败退。
皇太极则指挥有方,巧妙利用地形,把明军打得节节败退。
没一会儿,他们就顺利攻下了马根丹和东州堡,为父王攻打抚顺扫清了障碍。
就在努尔哈赤忙着指挥攻城的时候,有个人前来投奔,此人就是范文程。
范文程是辽宁沈阳人,出身名门,从小饱读诗书,对天下局势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听闻努尔哈赤的军队纪律严明、志向远大,觉得他有成就大业的潜力,便毅然前来投靠。
要不说人的名声很重要,如果努尔哈赤品性恶劣,范文程才不会理会他。
从这以后,范文程开启了他开挂的人生。
他为后金政权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助力完善政权建设;
在军事上,他能精准洞察战局,在招降明军将领、瓦解敌军士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还积极倡导学习汉族文化。
总之,大清成就了范文程,反过来,范文程为大清做出了巨大贡献,努尔哈赤最后为儿子皇太极留下了一个好谋士。
言归正传,范文程一见到努尔哈赤,就献上了自己的计策:
“大汗,攻打抚顺,不能只靠武力,还得用智谋。”
“没错,计将安出?”野猪皮望着范文程问道。
“我建议您写封信招降明军将领,能不打仗就尽量别打,这样既能减少咱们的伤亡,又能让抚顺百姓少受点苦。”
努尔哈赤觉得很有道理,就照着做了。
努尔哈赤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劝降信,派人送给抚顺的明军将领。
信里说:“只要你们投降,我保证不伤害你们和百姓,还会给你们荣华富贵。要是负隅顽抗,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明军将领看到信后,心里开始动摇。
有的觉得努尔哈赤势力强大,抵抗也没好果子吃,就想投降;有的表示效忠大明。
总之,劝降信起到了作用,比如到最后,抚顺主将李永芳就选择了投降。
努尔哈赤的大军开始攻城,之前混进城里的内应也开始行动,他们打开城门,努尔哈赤的军队如潮水般涌进抚顺城。
明军一下子乱作一团,彻底失去了抵抗能力,固执反抗者被杀戮,明智投降者得到了重生。
抚顺之战,最终以后金的胜利告终。
明朝辽东总兵张承荫在战斗中阵亡,而李永芳则投降了后金。
努尔哈赤对投降的李永芳礼遇有加,封他为总兵官,还把自己的亲孙女嫁给了他。
聊到这里,我突然感觉努尔哈赤这个人很奇怪,他似乎有着双重性格。
他对俘虏、拉拢过来的对手、友邦首领和士兵,待之如亲人,不吝啬将女儿嫁给他们;
而对待亲人,即便是亲儿子和亲弟弟,他却表现出冷酷无情。
真不是冤枉努尔哈赤,他先是害死了胞弟舒尔哈齐,然后害死了长子褚英。
有道是虎毒不食子,歹毒不斩手足,而努尔哈赤这两样都做了,这是为什么呢?
先说说努尔哈赤斩手足杀弟弟这事。
舒尔哈齐是努尔哈赤的亲弟弟,兄弟二人同甘共苦打下了一片天地。
当年李成梁镇压王杲时,俘虏了兄弟二人,努尔哈赤为了救弟弟舒尔哈齐出虎口,甘愿当了李成梁的奴仆。
后来兄弟二人为统一女真族南征北战,正应了那句话,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哥俩在战斗中配合相当默契。
在部落里,努尔哈赤是大首领,舒尔哈齐是二首领,兄弟二人各拥有一支队伍。
最艰难的日子,兄弟二人都熬过去了,可当事业有了起色的时候,隔阂和争执却产生了。
有句话叫做兄弟能共患难却不能同享胜利的喜悦,说的就是他们。
这时,明朝廷钻了空子,开始挑拨兄弟之间的关系。
明廷支持舒尔哈齐独立出去,借此分化努尔哈赤的力量。
说起来,舒尔哈齐比较亲近朝廷,而努尔哈赤则表现得更加叛逆,很显然,明廷更需要舒尔哈齐这样的人。
努尔哈赤感觉到弟弟离自己越来越远,多次劝说:
“弟弟,小心上了明朝廷的当,别忘了咱爹和爷爷是怎样被他们害死的?家仇不能不报。”
舒尔哈齐不耐烦地回答哥哥:“咱们不归顺朝廷就是流寇。再说杀了尼堪外兰,家仇也报了,以后咱还得和朝廷相处好关系。”
兄弟二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不欢而散。
转眼到了万历三十五年,也就是1607年。在乌碣岩之战时,舒尔哈齐表现得很消极。
在出兵乌拉部的半路上,他就想打退堂鼓。要不是侄子褚英和代善坚持讨伐乌拉部,按照舒尔哈齐的想法,这次行动就会无功而返。
乌碣岩是一座山,位于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长安镇磨盘村附近。
褚英和代善坚持继续前进,舒尔哈齐不得已随行。
经过一番激烈战斗,褚英和代善拼死冲杀,最终攻下了乌拉部。
在这次战斗中,舒尔哈齐和他的部将常书、纳齐布表现得敷衍了事。
事后,努尔哈赤怀疑弟弟和手下被乌拉部收买了,努尔哈赤要斩常书和纳齐布。
舒尔哈齐为救手下苦苦恳求,努尔哈赤最终以罚代杀,罚没常书和纳齐布黄金一百两,同时削夺了弟弟舒尔哈齐的统兵权。
从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一下子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士兵,舒尔哈齐自然不服气。
这时明朝廷看准时机,任命舒尔哈齐为建州右指挥使,怂恿他和努尔哈赤分道扬镳。
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也鼓动父亲自立门户,在一次交谈无果的情况下,兄弟俩彻底闹翻。
舒尔哈齐转而接受明朝的册封,带着两个儿子和他的手下移居黑扯木,准备重建建州右卫。
努尔哈赤岂能容忍弟弟背叛自己,于是率军攻打黑扯木。
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奋起反抗,最终失败,努尔哈赤诛杀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长子阿尔通阿和三子扎萨克图,同时查封没收了弟弟所有家产。
走投无路的舒尔哈齐,不得不重新回到了哥哥身边,为杀一儆百,努尔哈赤将弟弟幽禁了起来。
三年后,也就是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舒尔哈齐死于幽闭的监狱,享年48岁,死后葬于辽宁新宾的永陵。
舒尔哈齐死后的第二个年头,努尔哈赤的嫡长子褚英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