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很好解释,毕竟秋言是两人的共同对手,但一个是政治对手,一个是宿敌。
他的政治对手就不用说了,许应一和秋言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一场利益之战,不过让许应一等人奇怪的是,秋言似乎什么都没有得到,换句话说,他就是一个行动派,没有任何私心,就好像中世纪的圣人一样,对自己的要求很高。
虽然也会杀人,但都是针对异族和强者,和秋言曾经的儒家名将很像,但很少有人用过,毕竟秋言的地位和权势,已经超越“将”级。
但许应一等人却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毕竟他们的家族都是历史上最古老的家族,即便是改朝换代,皇室起起落落,他们也能安然无恙,不管是谁掌权,都要给他们一个交代。
他们的想法关系到皇朝的安定,比如秋言统领着一支新的队,所向披靡,文武百官的奏折再怎么好听,也没有用,这是一种客观的考虑,不会以一位君王的意愿为转移。
然而国改革、改革、新政,动摇了他们的根本,所以他们奋起反抗。
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历史悠久的家族,其藏书之丰富,丝毫不逊色于皇室,甚至还要更胜一筹。
所以,许应一等人都很清楚,那些成名已久的圣人,大多都是自私的,哪怕是在战国时期,秋言也能做到这一点,足以让后人为之侧目。
从私人角度来说,许应一还是很欣赏这个人的,但是,他也只是一个朝中贵族们的象征而已,在涉及到所有人利益的时候,他也不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不过,秋言做事很谨慎,要不然许应一他们也不会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去寻找秋言的过去。
秋言在早期的所作所为中,肯定会出现错误,不过俗话说,知错就好,自古以来,都是有勇气去做坏事的人,更别说现在了。
因此,秋言现在的声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说不定还会被传为一段美谈,让她变成一个改正错误,从而成为圣人的典。
许应一等人就是这么想的,怎么把秋言给扔进井里。
和天煞宗的人联手!
这是一件很冒险的事情,以他的身份,与叛徒勾结,若是暴露,甚至会被撤职。
但许应一等势力庞大,身后更是有着强大的家族支持,稍微流露出一丝兴趣,马上就会有人出面解决,两方达成协议,针对的是秋言,一方要势,一方要赢。
现在,看到李坤略有沉思之色,许应一就明白自己的计划算是成功了。
“经过这件事情,皇一定会好好想一想,连叛徒都能听到秋言的名字,还信任他,那他的声望得有多高?如果皇真以为自己活不了多久了,肯定会为自己考虑,哪怕他再怎么信任秋言,也不会拿皇朝和皇室的名声开玩笑。”
身为一名臣子,不但要有足够的实力,更要懂得如何去理解皇上的想法,能够登上这座大殿,坐在最前面的文武百官,对于皇上的想法,自然是了如指掌,而许应一,就是要将皇上的想法和眼光,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的确,皇宫司的存在,让皇上对外面的世界了如指掌,再加上各部门收集到的情报,让他对江山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也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个大致的认知,而不是从那些官员的嘴中知道外面的世界。
不过,他能看见山水,知道风俗,知道城镇变迁,知道镇兴衰,但人心到底在哪里,那就不是几句话就能知道的了,而且,这一点被挑明后,便有很大的遐想余地。
有时候,幻想,甚至要比事实更加可怕,真相可以被隐藏,但是内心的想法,却是可以被篡改的。
许应一这是在利用叛徒的话,抬高秋言的地位,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但他也很清楚,光靠一张嘴,还不足以动摇秋言在他心目中的位置,因此,他的计划不止一条,还有一条,每一条都是致命的!
这句话说得很简单,孟青宾和岑帛等一干官员稍微一想,就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
“就算秋言被招揽,以后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会和秋言脱不了干系,相当于秋言给了他们一个保证,如果他们反悔,秋言肯定会被问责,到那时,他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和叛打交道,哪里还能在仕途上走得更远?”
在朝堂之上,一切都要看经验,甚至有的时候,功勋也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招揽叛的情况下,所有提议和执行的人,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就会被扣上一个罪名,就算皇上想要保,也要将功补过。
如此一来,秋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而且,这是一场光明正大的阴谋,哪怕秋言心知肚明,可一旦皇上开口,秋言也会毫不犹豫的上当,否则,他的一世英名将毁于一旦,成为许应一等人攻击的理由。
如果他们不想让战争结束,那就把这些人的生死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合理的联系,让整个世界都知道,这一切都是秋言造成的。
不要小瞧了这一点,一个人再聪明,在一个群体中,如果大家都团结在一起,那就不会表现出智慧,只会表现出一种直觉,形成一群乌合之众,只会盲目的接受这个消息,随波逐流。
对于许应一来说,这个消息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作用,毕竟,他根本就没有提出过投降的要求,他只不过是在其中添油加醋而已,至于那小贼子怎么说,那就跟他没有关系了。
为了维护秋言的名誉,皇上肯定会让他去,毕竟那样会把秋言绑得更紧。
而且,就算不能招揽,也只能说明秋言能力不行,就算皇上为他洗脱罪名,也无法抹去他的记录。
“而且,如果你接受了征召,那就是要脱离朝堂,以皇现在的身体状况,随时都有可能驾崩,你又不在朝中,怎么可能破坏我们的计划?更何况,这一次的招揽,也是有一定的危险性的。”
想到这里,许应一轻轻偏过头,看向秋言,本以为能看到她脸上的神情,没想到对上那双冰冷的眸子,顿时吓了一跳。
秋言的目光下意识的看向秋言,在看到许应一的眼神后,许应一心中一慌,有种所有想法都被对方看透的感觉。
不过他毕竟当了这么多年的宰相,很快就恢复了正常,收回视线,心里却忍不住想道:“这个秋言修炼也有一段时间了,虽然修为被毁,但肯定还有其他的阴谋诡计,我们要谨慎一些,而且他对我们各大家族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也没有办法,只能继续下去了!”
想到这里,他的信心也慢慢恢复了。
“而且,根据天罡地煞的说法,他们的投降只是一种暂时的手段,根据秋言的说法,他们将如今的局面归咎于秋言,如果是以前的秋言,完全可以投降,哪怕遇到威胁,也能依靠武勇逃出生天,可如今,他没有了修为,只能任人宰割。不过,我听说,这家伙身边,似乎还带着一些实力不错的属下,个个都是顶尖强者。”
想到这里,许应一转移了心思,怎么才能让秋言身边的人离开,让事情变得更简单。
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做打算总比不做好,尤其是在考虑别人的时候,更要谨慎,不能出现任何的差错。
可就在这个时候,坐在宝座上的皇上开口道:“秋卿,您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皇上在朝堂上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足以证明他对秋言的信心,但他的语气并不像是在征求他的意见,而是在给他一个机会,让他同意。
秋言知道皇上在想什么,也没有太大的意见,她都要死了,有些东西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必须要想好自己的后果。
不过,秋言也不会这么容易交出指挥权,而且许应一等人对大朝会的突然袭击,对于其他人来说很突兀,但对于秋言来说并不是什么秘密,许应一的势力和齐鲁的叛都瞒不过他。
秋言沉吟片刻,想到该怎么处理这件事。
“皇上,你看,皇上对我这么好,我自然要还他一个盛世,这样的话,那些跳梁小丑,又有何用?”
秋言脑海中掠过这个想法,看向许应一等人的目光带着几分不屑。
“官场上,勾心斗角在所难免,我让他们活了这么多年,也让他们明白了,以后他们和他们身后的家族,也都老实了,现在,就是给他们一个下马威的机会。”
秋言想到这里,走到皇上面前,对着皇上拱了拱手,“皇上,叛肯投降,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的寨子里有很多人都是被花言巧语蒙蔽了双眼,一旦开战,伤亡的不是他们的首领,而是他们的子民,现在他们主动投降,已经是一种美德。”
“秋卿说的很对。”李坤见秋言答应下来,松了口气,说道:“好吧,秋卿,你想好了吗?”说到这里,李坤看到秋言的脸色,意识到他要说什么,于是不再多说,问道:“你有办法了吗?”
秋言趁机说道:“队是国家的命脉,光是粮食就有数百万之多,战车也有数千之多,更别说其中的费和器械了,每时每刻都要消耗大量的银子!是不是说,叛能拖延时间,我们就不能拖延时间?”
“秋卿,你是说,叛想要招揽我们,是不是有什么阴谋,想要拖住我们?”李坤一边说着,一边看着许应一。
站在他的立场上,他很清楚朝堂上的党派之争,但为了体现皇上的价值,他并没有说出来。
换句话说,这位王,就是这场博弈的体现,他必须要依靠这场朝堂上的所有力量,互相制约,才能占据上风。
秋言没有隐瞒,直接道:“这件事牵扯到队,必须要谨慎,我听闻,上一次,有一支队谋反,损失惨重,一开始,这支队不过万人,粮草不到三日,他们只是在边关巡逻,后来被士兵包围,才被征召入伍,做了个小官。”
听到这话,满朝文武都是一脸了然,毕竟这件事情有官方记载,他们都很清楚。
“我明白了,一言为定。”孟青宾一开始还有点担心,可听到这里,他想到秋言从来不会出错,也就放心了。
现在,作为中立势力的代表,他和秋言走得很近,一方面是因为私人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秋言的一些举动和主张,有利于他们的生意发展。
朝廷里的很多事情,都是要根据不同的势力来决定的。
秋言说道:“朝中缺粮,而且还有些不适应,没过几天,他就会重新举起反旗,一旦打不过,就会投降,负责西北务的那位官员,屡屡上当,因为他没有足够的粮食,而且,前朝四处征战,边疆动荡,不可能将主要的力量,放在这一块。”
李坤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关键:“秋卿,你是怕那些人适应不了环境,再举反旗吗?还是说,对方只是想要拖住自己?而现在,我们大兵强马壮,兵强马壮,士气正旺,此时与叛谈判,实在不合适,不过许卿说的也有几分道理,若是此子当真投降,我们就太遗憾了。”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可秋言明白,李坤是怕自己将来成就太大,想要借此来增加自己的声望,其实秋言刚才说的很明白,那就是他被招揽后,会有很多不舒服。
就算他们愿意臣服,但那些土匪,在造反的时候,什么都可以为所欲为,但如果他们加入了官府,就会被官府约束,再加上他们曾经的身份,被排斥和排斥是很正常的。
如果是初创时期,倒也没什么,投降了还能当个英雄,但现在大的朝堂结构完整,价值观已经稳固,自然不会和那些投降的叛徒为伍。
李坤有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很明显,他已经做好让秋言去的打算。
不过,许应一的计划成功了,他现在的心情很糟糕,秋言的一句话,让局势发生逆转,他的意思是,他不同意招揽江辰,就像是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他也能找个借口。
如果计划好,许应一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将所有的罪责都推到秋言身上,唯一让他担忧的是,许卿说的没错,这一句话,直接将他推入到了这个计划之中,成为了这个计划的一部分,如果再有什么阴谋诡计,他也逃不过这个罪名。
“这句话,也不知道是皇故意说的,还是故意的。”许应一想到这里,心里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皇上恐怕是在维持一种平衡,利用一种平衡的手段,等他死后,他和秋言都会受到约束。
秋言比谁都清楚,其实他的修为被剥夺,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修炼,也在培养自己的官员之气,对命运和命运的感知很强,每次上朝时,都能感受到大殿内的气运荣衰。
每一个官员的命运,都关系到许多部门,关系到江山,关系到无数百姓,这是对秋言人性的一次考验。
就在刚刚,因为自己的事情,他的感觉更是明显,随着许应一和皇上的一言一语,皇宫之中的气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整个皇宫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秋言见此,索性火上浇油,拿出两封奏章,走上前来,“微臣有一份奏章,要向齐鲁境内的叛讨回公道。”
大殿中的官员都是一怔,旋即就炸开了锅。
最震惊的莫过于许应一和蔡阙,他们再也顾不得自己的身份了,一个个目瞪口呆,好像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样。
不为别的。
“秋言是不是早就想好了招揽他的奏折?他是不是已经预料到了现在的情况?”
一想到这里,许应一和蔡阙两人面面相觑,都看出了彼此的忌惮,一股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这……”陈小北神色稍稍一怔。
看到旁边人呈上的奏折,就连李坤都很惊讶,不过想到秋言在开战前就已经做好了安排,他心里的波澜很快平复下来。
但也有了更多的顾虑,许应一不是今天才有了对皇上的想法,而是他的造反之言,成了导火索,点燃了李坤心中的顾虑。
不过,在这样的情况下,秋言并没有退缩,反而表现出无懈可击的一面,反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皇上对一个人如此谨慎,反而不会轻易动手,原因很简单,而且李坤也不是傻子,他很清楚秋言的野心,哪怕出于权势的本性,他也会有别的心思,但秋言的奏折让他回过神来,翻开奏折一看,顿时一怔,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这是真的吗?”
李坤原本是打算粗略看一遍,顺便把这件事交给秋言,在他想来,这件事是许应一他们惹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秋言背锅,可秋言提前写好了,说明她早就预料到这一点,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结局还真不好说。
不过,李坤不相信秋言会说出这样的话,不过,看到手上的折子,他明白秋言不是信口开河,而是早有准备,而且上面的话让他大吃一惊,对秋言更加忌惮,迫切地想要弄清楚情报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