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正教习留下的“三月之期”,如同一柄悬于头顶的利剑,也如同一道照亮前路的烽火。陆守拙躺在百草堂的温玉床上,眼中燃烧的火焰却比任何时候都要炽烈。星骸是希望,亦是深渊的门槛。欲跨此槛,必先铸就足以立足的根基!
然而,通往力量之路的第一道关卡,并非刀光剑影,而是浩瀚书海。
“文理关:深入研习《周易》中‘厚德载物’、‘生生不息’篇章,结合你自身点燃的守护星火与‘养’之真意,撰写一篇《论‘守’与‘养’在道基修复中之辩证》。七日为期,交予我审阅。”苏文正的声音平淡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他将一摞厚重的典籍放在陆守拙床边,最上面是《周易注疏》,书页泛黄,散发着古卷特有的墨香与沧桑。
陆守拙看着那摞几乎与他胸口齐高的书册,呼吸微微一滞。他自幼在青萍镇挣扎求生,识字已是侥幸,何曾接触过这等蕴含天地至理的圣贤典籍?《周易》之名如雷贯耳,却只知其玄奥莫测,深不可测。如今要他从中悟出大道,并与自身情况结合论述,无异于让一个蹒跚学步的孩童去解析星辰运转。
压力如山,沉甸甸地压在心头。守护星火在识海中安静燃烧,传递着温暖,却也映照出前方道路的艰险。他伸出手,指尖触碰到冰冷的书脊,那厚重的质感仿佛在提醒他任务的艰巨。
木青禾长老端着一碗新熬的汤药进来,看到陆守拙盯着书堆发愣,温声道:“守拙,感觉如何?”
陆守拙苦笑一声,指了指那摞书:“长老,这…太多了。弟子只怕才疏学浅,难以领悟其中奥妙。”
木青禾将药碗递给他,目光扫过那些典籍,语气平和:“莫要畏惧。大道至简,亦在日用伦常。你仔细想想,你于西北点燃星火,斩断邪神一击,是为‘厘定秩序’之‘守’;于黑风峪村落,不惜道基受损也要救下地窖中的妇孺,是为‘庇护生机’之‘守’;如今在我这蕴灵院中,你以意志引导生机之力,对抗痛苦,修复己身破碎道基,这何尝不是一种‘守护根基’之‘守’?”
她顿了顿,继续道:“而‘养’之一道,更是直观。木行生机滋养万物,修复创伤,便是‘养’的体现。我为你施针用药,引动生机,是外力之‘养’;你运转《青木蕴灵诀》,吸纳灵气,是内在之‘养’。试着将你亲身经历的感受,与典籍中的文字相互印证,或许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理解,而非被浩如烟海的注释淹没。”
木长老的话如同拨开迷雾的一缕清风,为陆守拙指明了方向。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忐忑,眼神重归沉静。守护星火似乎也感受到了他心境的调整,光芒稳定下来。他不再犹豫,伸出手,有些颤抖却坚定地拿起最上方的《周易注疏》,翻开了沉重的封面。
一股古朴、苍茫的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穿越了千年时光。映入眼帘的是密密麻麻的爻辞、卦象、注释,字字珠玑,却又晦涩难懂。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开篇的句子气势磅礴,阐述着天地运行的法则与君子应效仿的德行。陆守拙逐字逐句地读下去,心神沉浸其中。
“乾,元亨利贞… ‘元’者,始也;‘亨’者,通也;‘利’者,和也;‘贞’者,正也…”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厚德载物,包容万物…”
他试图理解这些文字背后的深意。识海中,“理”之星环缓缓转动,如同精密的仪器,努力解析着每一个字、每一个卦象符号。他能感觉到典籍文字中蕴含的磅礴道韵,如同浩瀚星河,深邃无垠。然而,这磅礴的道韵与他自身那微弱的守护星火、那破碎道基中流淌的生机之力之间,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无形的屏障。他能隐约感觉到某种联系,却如同雾里看花,始终抓不住那清晰的脉络。
枯燥、艰涩、迷茫… 时间在翻阅书页的沙沙声中悄然流逝。窗外的光线从明亮转为昏黄,百草堂内药香依旧,却多了一份书卷的沉郁。陆守拙只觉得头昏脑涨,太阳穴突突直跳。强行凝聚心神带来的疲惫感,甚至比药浴时筋骨欲裂的剧痛更令人煎熬。他放下书卷,揉了揉酸涩发胀的眼睛,一股深深的无力感涌上心头。难道这第一关,就要将他拦在门外?守护星火的光芒似乎也黯淡了几分,在浩瀚典籍的阴影下显得如此微弱。
就在这时,百草堂的门被轻轻推开。白芷端着一个食盒走了进来,看到陆守拙疲惫的神色、紧锁的眉头,以及摊开的厚重典籍,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关切。
“陆师弟,又在研读《周易》了?”白芷将食盒放在一旁,轻声道,“木长老让我给你送些清心凝神的药膳来,趁热喝了吧。”她揭开食盒盖子,一股带着草木清香的温热气息弥漫开来。
“多谢白师姐。”陆守拙勉强笑了笑,接过温热的药膳。
白芷看着他苍白的脸色,犹豫了一下,从袖中取出一枚薄薄的玉简,递了过去:“对了,林风眠师兄知道你接了文理考核,特意托我给你带一份他的笔记。他说是关于‘生生不息’的一些浅见,或许对你有用。”
陆守拙精神一振,如同溺水之人抓住了浮木,连忙接过玉简。他迫不及待地将神识探入其中。
玉简中是林风眠清秀飘逸的字迹,并非对《周易》的全面注解,而是专门针对“生生不息”这一概念的心得体会,行文简洁,却直指核心:
“《易》云:‘生生之谓易’。此‘生’,非仅指草木萌发、生灵繁衍之表象,更指天地万物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变化与更新。如春去秋来,寒暑交替,看似轮回往复,实则蕴藏无穷生机,孕育新的可能。‘不息’,乃此变化之恒常,非停滞不前之死寂,而是动态的平衡与延续,是生命内在的驱动力…”
“…我观蕴灵院‘青木回春术’,其精髓亦在‘生生’二字。枯木逢春,非逆天改命强行灌输生机,而是激发其内蕴之一点未灭生机,顺应天地生发之道,以精纯木气为引,引导其自然复苏,焕发新枝。此术之效,不在蛮力,而在唤醒与滋养,暗合‘生生不息’之理…”
林风眠的笔记,如同在晦暗的迷宫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他没有直接解释那些深奥的卦辞爻象,而是将“生生不息”这一宏大的理念,与蕴灵院最基础、陆守拙最熟悉的疗愈术法——“青木回春术”联系起来!用最直观、最贴近陆守拙当前状态的方式进行了阐释!
陆守拙只觉得脑海中仿佛有一道闪电划过!他猛地再次看向《周易注疏》中关于“生生之谓易”的论述,又回想起木长老每日为他施针时,那精纯的生机之力并非蛮横冲撞他破碎的道基,而是如同春雨润物,精准地引导、渗透,唤醒他道基深处残存的、微弱的活力;回想起自己在运转《青木蕴灵诀》时,守护星火如何调和、引导着外来的生机之力,如同最耐心的工匠,缓慢却坚定地修复着裂痕的过程…
这不正是“生生不息”在微观层面、在他自身道基修复上的绝佳体现吗?!
“生生不息…唤醒内蕴生机…引导自然复苏…顺应而非强求…”陆守拙喃喃自语,眼中的迷茫如同晨雾遇到朝阳般迅速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豁然开朗的明悟!虽然距离理解整部《周易》的浩瀚深意还差得远,但至少,他找到了一个坚实的切入点,一个能将自身切肤体验与典籍玄奥义理连接起来的桥梁!
守护星火似乎也感受到了他心境的剧烈波动和明悟的喜悦,光芒陡然亮了一丝,温润地照耀着那布满裂痕的道星,连带着道基裂痕边缘那层玄黄色的光晕,都似乎微不可察地凝实了那么一丝丝。
文理关的第一页,在迷茫与灵光交织中,缓缓翻开。前方的路依旧漫长艰险,但至少,他不再是毫无头绪地于黑暗中跋涉。星火虽微,已能照亮脚下方寸之地,指引他向着那“守”与“养”辩证关系的核心,迈出探索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