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孩子6岁的时候,作为电台记者,没有外出采访。
这一年在家和宝贝女儿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作为父亲,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宝贝女儿。
大树和小草的故事都要讲好!
做人的道理,从一只蚂蚁和一只麻雀讲起。
计划生育的年代,无奈的事情,人为把儿子做掉,女儿没有了弟弟,这是人脉的悲哀!
计划生育和准生证的故事,800块钱的数字背后,月亮更懂圆缺。
读书写字的事情,教育孩子一定像蜜蜂一样辛勤,花儿的心声蜜蜂最懂……
——题记
《岁月里的亲情与遗憾》
在那个宁静又带着些许传统气息的黄河小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如同古老的歌谣,年复一年地传唱着。村里的人们世世代代守着这片土地,对传宗接代有着质朴却又执拗的观念,仿佛那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使命之一。
故事要从2007年说起,那一年,林大山已经步入中年,是村子里少有的在外面闯荡过的人,他在县城的电台当记者,见过外面世界的繁华与复杂,可心里始终牵挂着村里的家,牵挂着自己的宝贝女儿林悦。
林悦刚满6岁,正是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以往林大山因为工作繁忙,常常外出采访,很少能有完整的时间陪伴在女儿身边。可2007年这一年,单位里给他安排了相对轻松些的任务,不用频繁外出,这让他有了大把的时间待在家里,和女儿享受这难得的天伦之乐。
每天清晨,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院子里,林悦总会早早地起床,跑到林大山的房门前,轻轻地敲着门,奶声奶气地喊着:“爸爸,起床啦,今天给我讲什么故事呀。”林大山就会笑着把女儿抱起来,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开始给她讲故事。
那棵老槐树,树干粗壮,枝繁叶茂,仿佛见证着这个家的点点滴滴。林大山会讲大树和小草的故事,告诉女儿,大树虽然高大挺拔,可小草也有着它的坚韧,无论遇到什么风雨,都能努力生长,人也一样,不论处在何种境地,都要有自己的坚持。
而有时候,故事又从一只蚂蚁和一只麻雀说起。他指着地上忙碌的蚂蚁,对林悦讲:“你看那些小蚂蚁呀,它们虽然渺小,可它们齐心协力,为了把食物搬回蚁巢,从不会轻易放弃。而麻雀呢,自由自在地在天空飞翔,却也知道在冬天来临前储存食物。宝贝,做人也要像它们一样,勤劳又懂得未雨绸缪呀。”林悦总是眨巴着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点着头,沉浸在爸爸编织的故事世界里。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温馨的生活背后,却藏着一段让林大山夫妇一直隐隐作痛的往事。那还是在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执行的年代,村里家家户户都盼着能多子多福,可政策摆在那里,大家也只能遵守。林大山和妻子翠花也不例外,他们原本满心欢喜地期待着第二个孩子的到来,想着能儿女双全那该多好。
翠花怀孕后,一家人既紧张又期待。可当得知如果不符合生育条件生下这个孩子,家里将会面临巨额罚款时,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那时候,家里的条件本就不宽裕,林大山刚到电台工作不久,工资也不高,要养活一家人本就有些吃力,更别说拿出那笔罚款了。
思来想去,在痛苦的挣扎下,他们无奈地做出了一个决定——打掉这个孩子。那一天,翠花被林大山搀扶着走进了镇上的卫生院,一路上两人都沉默不语,只有翠花止不住的眼泪诉说着内心的悲伤。手术结束后,翠花回到家,躺在床上,整个人仿佛失去了灵魂一般,呆呆地望着天花板,嘴里念叨着:“是个儿子呀,我感觉得到,是个儿子……”
林大山在一旁默默地流着泪,他恨自己的无能为力,恨这无奈的现实。从那以后,女儿林悦就没有了弟弟,这件事成了夫妻二人心中永远的痛,也是他们觉得在人脉传承上的一种悲哀。
在那个时候,准生证就像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关卡,很多家庭为了它费尽心思。林大山还记得,当时为了办准生证,他们跑了不少部门,送礼求情,前前后后花了大概800块钱,可最终还是没能留下那个孩子。那800块钱,在当时对于他们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而这数字背后,承载的是满满的无奈与苦涩,就像月亮有圆有缺,生活似乎总是不能尽如人意。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大山越发珍惜和女儿在一起的时光,他深知女儿就是他们生活的希望,是这个家未来的延续。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和智慧都倾注在了对林悦的教育上,希望她能成长为一个有出息的人。
村里的学校条件很简陋,只有几间破旧的教室,几个老师教着不同年级的学生。但林大山告诉林悦,读书写字就像蜜蜂采蜜一样,要辛勤付出才能收获甜蜜的果实。花儿渴望蜜蜂的传播花粉,才能结出果实,而知识就是那能让人生结出美好果实的养分。
林悦很听话,每天放学后,都会乖乖地坐在院子里的小桌子前,一笔一划地写着作业,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跑去问爸爸。林大山总是耐心地解答,看着女儿认真的模样,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觉得只要女儿能有出息,过去的那些遗憾也能慢慢被弥补。
村里的人有时候也会议论纷纷,说林大山家没个儿子,以后这香火可就断了呀。每当听到这些话,林大山心里虽然不好受,但他总是坚定地回应:“女儿怎么了,女儿也是我的宝贝,我相信她将来不比男孩子差。”
而翠花虽然心里也还残留着对失去儿子的伤痛,但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越来越懂事,也渐渐把心思都放在了培养林悦身上。她会给女儿梳漂亮的辫子,做可口的饭菜,教她做一些简单的家务,让她懂得生活的不易。
有一年夏天,村里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暴雨,河水猛涨,许多农田都被淹了,村里的一些老房子也出现了漏水的情况。林大山家的房子也没能幸免,屋顶好几处地方都在滴水。林大山赶忙爬上屋顶去修补,林悦在下面焦急地看着,嘴里喊着:“爸爸,你小心点呀。”那一刻,林大山心里暖暖的,觉得女儿就是自己的贴心小棉袄,有她在,这个家就有了温度。
随着林悦年龄的增长,她到了镇上上中学,只能住校,每周才能回一次家。林大山每次都会提前准备好女儿爱吃的东西,去车站接她。父女俩走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林悦会兴奋地给爸爸讲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林大山则静静地听着,时不时叮嘱她要好好学习,和同学好好相处。
时光荏苒,林悦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县城的重点高中,又在高考时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走出了山村,去到了大城市。林大山夫妇既骄傲又不舍,他们知道,女儿这是要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了,而他们能做的,就是默默地支持。
林悦在大学里依旧刻苦学习,还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活动,变得越来越优秀。每次放假回家,她都会给父母带一些城里的特产,给他们讲大城市里的新鲜事儿,林大山看着女儿自信的样子,心里无比欣慰,那些曾经关于传宗接代的遗憾也渐渐淡去。
后来,林悦大学毕业,留在了城里工作,还找了一个疼爱她的男朋友。结婚的时候,林大山把女儿的手交到女婿手上,眼里闪着泪花,他说:“我把我最宝贝的女儿交给你了,你可得好好对她呀。”女婿郑重地点点头,林悦也抱着父母哭得像个孩子。
再后来,林悦生了个可爱的女儿,林大山和翠花抱着外孙女,笑得合不拢嘴。那一刻,他们明白了,亲情的延续不在乎是儿子还是女儿,只要一家人相亲相爱,血脉里的那份爱就会一直传承下去,那些曾经的遗憾,终究会在岁月的温暖中被抚平,而生活,依旧会如那潺潺流淌的溪水,带着爱与希望,一路向前。
林悦也时常会给女儿讲起自己小时候在山村里的故事,讲外公讲过的大树和小草、蚂蚁和麻雀的故事,让这份亲情与智慧,在新的一代里继续传承,就像那古老的山村,虽然历经风雨,却始终有着生生不息的烟火气,和那永远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