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府,那座气派府邸书房内的烛火,映照着主人眼中翻涌的贪婪与急切。而在百里之外的清水镇,“石磨记”后院厢房内,另一盏油灯的光芒则映照着苏窈专注而兴奋的侧脸。
“窑烤豆酱肉饼……” 苏窈在草纸上飞快地写下这个名字,炭笔勾勒出一个简易烤炉的剖面图。林氏送来的精米、麦粉、豆酱和香料,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无数灵感在她脑海中碰撞!
没有奶酪?豆酱的咸鲜醇厚,配上煸炒得酥香油润的肉臊野菌臊子,就是绝佳的风味基底!
没有番茄?野果熬制的浓缩酸汁,混合豆酱,调成独特的酸甜咸鲜酱底!
蔬菜稀少?山野嫩蕨菜、脆嫩的藕带切片、甚至切碎的野葱,都是绝妙的点缀!
核心在于面饼!林氏送来的上等麦粉,给了她底气。她需要一种外皮焦脆酥香、内里柔软有嚼劲的饼底!
苏窈立刻行动起来。她取出一小碗珍贵的麦粉,加入微温的井水和一点点自制的“老面”(之前做糍粑剩下的米浆自然发酵而成),仔细揉搓。面团在青波石磨盘光滑的表面上反复摔打、揉捏,石磨温润微凉的触感和细腻的纹理,仿佛赋予了面团一种奇异的韧性与生命力。揉好的面团盖上湿布,放在温暖处等待发酵。
趁着发酵的空隙,她开始熬制酱料。就在青波石磨上,用新厨刀将野山菌细细切成小丁。热锅,用猪油爆香姜末(山姜代替),下入肉臊煸炒至金黄酥脆,再加入菌菇丁翻炒出香。然后,舀入林氏送来的珍贵豆酱,小火慢熬。豆酱的醇厚咸香、肉臊的油润酥香、菌菇的独特鲜香在热力的作用下完美融合,最后调入适量的浓缩野果酸汁和一点点蔗糖,熬成一锅浓稠喷香、色泽诱人的“秘制山珍肉酱”。
面团也在这诱人的香气中悄然膨胀,充满了蜂窝状的气孔。苏窈将其分成小剂子,就在青波石磨上擀开成薄薄的圆饼。她没有专门的烤炉,但这难不倒她。后院那口废弃的旧陶缸被她清理出来,内部用黄泥混合碎石仔细糊了一层隔热保温层,底部架起柴火,一个简易的“窑炉”便成型了。
当柴火将陶缸内壁烧得微微发白、热浪逼人时,苏窈迅速将擀好的面饼用长柄木铲送入缸内,直接贴在滚烫的内壁上!嗤啦一声,面饼边缘瞬间卷起焦黄的气泡!她飞快地在饼底刷上一层薄薄的酱汁,均匀地铺上厚厚一层秘制山珍肉酱,再撒上切碎的嫩蕨菜和野葱末。
时间仿佛凝固。苏窈全神贯注,感受着窑炉内火力的变化。短短几十个呼吸,一股混合着麦香、酱香、肉香、菌菇鲜香以及炭火焦香的霸道气息,如同火山喷发般从窑炉口汹涌而出!这香气是如此独特、如此浓郁、如此勾魂摄魄,瞬间盖过了之前所有食物的味道,弥漫了整个后院,甚至飘向了前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