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不依一双眼睛可怜兮兮看着晏行眨啊眨,“三哥——”
“我祖父、父亲还有叔父以及三万晏家军尸骨未寒,我此时参加宴饮,于理于制皆不合。还请你帮我谢过秦王好意。”
秦不依使劲吸了口气。
那个马场上意气风发的三哥,那个笑容明朗的三哥,如今一脸平静淡漠,有些让人心疼,也有些让人无措。
“好吧!”秦不依故作轻松笑笑,“三哥说的对,日后有的是机会。”
晏行淡笑道:“你这次过来就是为了这事?”
“也不是,”秦不依不好意思的笑笑,“主要是许久没有见到三哥了,有些想念。”
晏行望着面前的簪花少年,语气难得温和,“日后有时间了,可以时常过来坐坐。”
秦不依立刻高兴起来,“三哥若是不限我法,日后我有空便过来。”
以往在平阳时,除了太子年纪稍大一些,很少与他们在一起。晏行、秦王还有去了封地的安王几人年岁差不多大,又在一起读书,便时常在一起赛马蹴鞠。
十多岁的少年,正是鲜衣怒马,一日看尽长街花的时候。晏行性子热烈,时常骑着一匹枣红马。
秦不依比他们小五六岁,总喜欢跟在晏行身后,巴巴地当个甩不脱的小尾巴。
时间流逝,那个小男孩已经长成了昳丽少年,而当初的少年,却再也没有骑过枣红马。
送走了秦不依,晏行突然觉得心里有些烦闷。
他信步走出巷子,沿着清风河岸闲闲走着,不知不觉过了清风桥,一路便走到薛家门前门前。
姜梨刚从钱家回来,一下马车,便见到晏行。
她愣了愣,走上前去,“晏将军,你怎么会在这里。”
“闲来无事,出来走走,便走到了这里,没想到正好遇见姜姑娘。”晏行言行澹澹,“姜姑娘是刚回来吗?”
姜梨笑笑,“既然到了门前,晏将军若是不嫌弃,便请进去喝盏茶。”
晏行坦然接受,“如此,便多谢姜姑娘了。”
姜梨抿唇笑笑,侧身让到一边,让他上前。晏行大步入内。
薛家他已经来过,并不陌生,但前两次都是有事而来,不像这次纯属做客。
姜梨带着他一路进了前院待客的花厅,锦儿已经自觉地去沏茶和端茶点。
“前两日我听瑾辰说,晏将军手里有些匠人?我还寻思着抽点时间过去跟你说说,等万花会结束后,能不能借点匠人给我建花圃。“
“姜姑娘最近在忙万花会的事吗?”晏行问道。
“今年承办万花会的钱家是薛家的故交,我娘临走前,特意嘱咐我过去帮忙。”姜梨解释道:“估计这段时间我多半会在钱家那边。”
“万花会各项事务十分繁琐,确实需要很多人打理。”晏行道:“只是说起匠人,就不知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修建花圃?”
“自然是越快越好。”姜梨道:“如今还有两个月才进入雨季,是修建花圃最好的时候。”
锦儿已经端了茶和茶点上来。姜梨亲自斟了盏茶递给晏行,“只是如今才开始寻找匠人,购买各种材料的时间也太过仓促了些。”
“修建花圃要先有图纸,姜姑娘图纸请人做好了吗?”晏行问。
“我自己画了一张,也不知究竟怎样,正好晏将军在这里,不如帮我掌个眼。”姜梨朝锦儿道:“你去将我画的花圃图纸拿过来。”
锦儿出去片刻,便将图纸拿了出来。
晏行低头看着铺在桌上的图纸,突然抬起眼皮看了眼姜梨。又低下头仔细看着图纸,半晌,他抬起头来,“姜姑娘学过治园?”
“小时候学过一些,晏将军看看这图纸还有没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已经很好。”晏行将图纸卷起来,放在一边,“姜姑娘深谙布景之道,实在让我没有想到。”
姜梨弯了弯唇,“我只是心里想着要这样一个花圃,便随手画了出来。”
“你这随手一画,颇具巧思。”晏行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我倒是有个主意,不知可行不可行。”
“你说。”
晏行望着姜梨,“若想在雨季来临之前短短两三个月建个三百亩的花圃,就算有上百个得力工匠,都有难度,更别说还需要采买许多建花圃的材料。”
晏行顿了顿,得到姜梨颔首,又继续道:“其实建花圃最难也最挑材料的便是主院。姜姑娘可以先留出主院的地方,先修建水利沟渠和外面的花厢暖房。等雨季过了再开始修建主院,这样一来准备材料的时间充分,也不至于仓促间采买的材料品质不好。”
“可若是不先修几间住房出来,那么多匠人吃住又要怎么办?”姜梨犹豫道。
“姜姑娘若是不嫌弃,我可以在我庄子上隔一个院子出来,让你先用着。”
“晏将军何故如此帮我?”姜梨一脸沉静望着他。
“姜姑娘身上那块墨玉,”晏行淡淡一笑,“若是没有猜错,是家母所赠吧?”
姜梨抿了抿唇,望着晏行的目光深沉了几分,“那年我阿娘带着我去大觉寺,正好遇到一位夫人,是那位夫人给我的。”
“那位夫人就是家母。”晏行笑容变得怅然,“家母既然与姜姑娘如此投缘,我帮你也是为了全家母的心愿。”
“这......”
“姜姑娘不必介怀,我并没有别的意思。”晏行道。
“桃源村那个庄子我并不常去,空着也是空着。日后姜姑娘与我便是近邻,远亲不如近邻,难道这点忙我都帮不得。”
姜梨见他如此说,再要拒绝便是自己小气了。
她坦然接受道:“那我便先谢过晏将军,日后若是我花圃里的话,将军只要喜欢,尽管来让人搬了去。”
晏行笑笑,又问了几句万花会上的事,便告辞回去了。
姜梨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心情大好。
她早早洗漱上床,第二日卯时三刻醒来,只觉神清气爽。
吃过早饭,她先去回春堂接了田菱,这才去钱家叫上钱慧兰,一起去王府。
王夫人早早便跟门房的婆子交代过,那婆子一看三位姑娘过来,便直接将她们带去见王夫人。
此时王夫人正坐在桌前仔细看着方子,见她们一起进来,便笑着道:“昨日我回来后,便将我能想到花糕做法统统记了下来,一共十二个花糕方子。”
钱慧兰最性急看,一听便再也按耐不住,她走上前探头看向王夫人放在桌上的方子。
清秀的闺阁体,上面详尽的记录着每样花糕配料及制作方法环节。
“毕竟过去了这么些年,这些花糕每样食材需要多少分量,每个环节需要多少时间以及火候等,我已经想不起来,只有边做边摸索了。”王夫人歉意道。
“这已经很好了。”姜梨笑着道:“王夫人能记起这些做法已是难得,食材分量的事,我们多试几次便能调整妥当。”
王夫人征求三人意见“不如我们这就去厨房试制几个方子?”
钱慧兰最是天真烂漫,笑着道:“这样最好,我已经等不及想要看花糕出炉的样子了!”
众人便皆笑了起来。
王夫人笑着点头,带着三人一起去了厨房。
厨房的厨娘已经提着一篮子洗干净的桃花进来。
“这是今早上我让她们现去摘的。”王夫人笑着道:“桃花颜色娇媚,当初贞贞为了让糕点能保持桃花的娇嫩,特意将它与藕粉做成玉露团,上面再点缀上新鲜桃花,不知道有多美。”
她边说边将手里的桃花递给田菱,“菱儿,你来试试。”
田菱望着接过篮子,讷讷道:“我,恐怕不行。”
“有什么行不行的。”王夫人笑容温和,“我在旁边指点,你照着做就是。”
钱慧兰一脸兴奋,“我也试试。”
王夫人笑着道:“姜姑娘也要试试吗?”
姜梨摇了摇头,“我不擅厨艺,但喜欢喝浆饮。等夫人做浆饮的时候,我再学上一两样自己喜欢的。”
王夫人也不勉强,便指导着两人用桃花制作玉露团。
姜梨搬了把椅子坐在旁边看着。渐渐面前的景象变得模糊,开始与记忆中景象重合起来。
那时候她也是这般,挽着袖子,为林祎洗手做羹汤。
那时她应该也是如田菱那般专注,如慧兰那般欣喜的吧?只是到底被辜负了。
不知过了多久,耳边的声音渐渐清晰起来,“就是这个样子了,只是不知道味道又如何。”
姜梨回过神,便看到田菱和钱慧兰面前的细白瓷盘子里,各自多了一个晶莹剔透的团子。
那团子圆润饱满,表皮薄如蝉翼,透着内里淡粉的馅料,看上去柔润而晶莹。田菱做的玉露团淋了一勺桃花做的浓稠酱料,有一种春到深处的浓烈。
钱慧兰做的玉露团上面却放了一朵新鲜桃花做装饰,两相比较兼顾了桃花的娇媚与清新。
钱慧兰一脸兴奋的招呼姜梨,“妹妹,你也过来尝尝,看味道怎么样?”
姜梨走上前,王夫人已经递了银匙过来。姜梨一边尝了一口,“田菱的花香更浓郁一些,慧兰姐姐的也很好。”
王夫人笑着点头,“不错,除了略微有些粘牙,少了些弹性,这形状已经十分接近了。”
一连三日,田菱和钱慧兰都在王夫人指导下琢磨花糕。
钱娘子见了钱慧兰拿回来的花糕,也是兴奋不已。她对钱正鸿道:“皎皎是真有本事的,居然能想出这样的法子,别样不说,万花会上恐怕单是这花糕,都让人想不到了。”
钱正鸿是见过姜梨本事的,他笑着道:“原本我还想着明珠不能来帮忙,有些遗憾,眼下来看,姜梨居然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了。”
“可不是,“钱娘子毫不掩饰对姜梨的赞赏,“我听慧娘说,皎皎买了一片地,说是打算建花圃。”
“哦,对了,听慧娘说,那花圃图还是皎皎自己画的,实在了不得。”
钱正鸿道:“没想到她小小年纪,便能有这样的造诣。”
“这两日慧觉师傅正在布置万花会,等我明日去金明池时,也将她一并带去看看。毕竟慧觉师傅在修园造景这方面,整个大夏几乎无人能比。”
第二日,钱正鸿便故意晚些出门,等姜梨过来了,才带着她一起去金明池。
姜梨一路走一路看,心里暗道慧觉果然名不虚传。叠石理水,十步一小景,百步之内又必有大景。花幕、流水引用的恰到好处,特别是布置的百花
并且巧妙借助原有花木、幽篁设置成曲径。明明怪石嶙峋,幽篁蔽日,流水清澈,转出去,却又霍然开朗,前面居然是一大片热烈的粉桃。
而园中摆好的花都经过精心挑选,一点不显杂乱。
姜梨越发佩服起来。
走了差不多小半个时辰,钱正鸿这才停住,“前面那位就是慧觉师傅,你跟我过去招呼一声。”
姜梨抬眼一看。
只见前面空旷之处,站着一个瘦削的僧人,正对着空旷之处凝神思索。
姜梨随着钱正鸿走上前,不敢打扰,只是安静的站在一边。
这是金明池最宽敞之地,也是整场万花会的中心。往届的万花会,此处都是用来做游人歇息之地,各种吃的玩的摊位也都集中在这里,十分热闹。
姜梨心里也更倾向于此处还是如往年那般布置,毕竟万花会上游人众多,要想再找出这么一片开阔的地方实在不容易。
最关键是,从门口走到此处,连她都觉得有些累了,更何况那些带着孩子或老人的游人。若能在此处歇息片刻,再吃点糕点,喝点浆饮,接下来的游园是不是就轻松有趣得多。
正想着,慧觉便转身朝钱正鸿道:“钱檀越,这里地势平坦,又很宽阔,不如做成牡丹园,你觉得如何?”
钱正鸿笑笑,“大师太抬举我了,我一个俗人,如何知道治园的雅事。正好我这侄女在这方面懂一些,不如听听她的意见。”
慧觉眉目慈和看向姜梨,“女檀越的意见呢?是把此处布置成牡丹园,还是作为给游人歇脚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