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契约”的达成,让林羽与煤球家族建立了弱肉强食法则下的临时同盟,初步解决了鼠患,也让山洞内部的生态系统趋于稳定。然而,正当林羽以为可以松一口气时,大自然的霜降死令却悄然而至,一场突如其来的严寒,再次将他推向了生存的边缘。
与煤球家族建立的共生关系,让林羽在解决鼠患问题上节省了大量精力。山洞内外,鼠群的数量明显减少,种植区也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林羽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农作物的照料和山洞的防御修复中。他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仿佛末世的残酷暂时离他远去。
然而,末世的天气,总是充满了不可预测的变数。
这天傍晚,林羽感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异常的寒意。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月亮显得格外清冷。他凭借多年的末世生存经验,敏锐地察觉到一股强大的寒流正在逼近。他立刻加固了山洞的入口,并尽可能地将所有的作物都搬入山洞内。
但即便如此,他也无法完全抵御这股突如其来的严寒。
深夜,一股彻骨的寒意侵袭了整个山谷。林羽醒来时,发现山洞内部也变得异常冰冷。他立刻查看温度计,眼前的数字让他心头一颤——夜间气温骤降至-20°c!这是他经历过的最低温度。
他立刻冲向他的土豆苗。这些绿色的幼苗是他来之不易的希望,是他在这个冬天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然而,当他靠近时,却发现一切都太迟了。土豆苗的叶片已经变得僵硬,上面凝结着一层薄薄的冰霜。他用手轻轻一碰,叶片立刻碎裂开来,发出“咔嚓”的声响。
土豆苗冻结枯萎了!林羽的心猛地一沉。他的辛苦耕耘,他的希望,都在一夜之间被这场突如其来的严寒彻底摧毁。他感到一阵巨大的绝望,仿佛被抽空了所有的力气。
然而,绝望只持续了片刻。在末世中,他没有时间沉溺于悲伤。他必须立刻行动起来,挽救剩余的作物,并找到一种对抗严寒的方法。他想到了加温。
他环顾四周,寻找可以用来燃烧的燃料。木柴虽然可以提供热量,但燃烧速度太快,而且烟雾也很大。他突然想到了之前收集的变异生物尸体脂肪。这些脂肪燃烧时会发出难闻的气味,但他现在顾不得那么多了。
他将收集到的尸体脂肪堆积在山洞内部一个相对通风的角落,然后点燃。脂肪燃烧时发出“滋滋”的声音,一股股浓密的黑烟立刻弥漫开来,伴随着令人作呕的焦臭味。火焰散发出阵阵热量,山洞内的温度开始缓慢回升。
然而,新的问题很快便出现了。燃烧脂肪产生的浓烟弥漫整个山洞,林羽开始感到一阵阵剧烈的呛咳。他的喉咙像被灼烧了一样,眼睛也变得酸涩难忍。空气中的氧气被迅速消耗,他感到一阵阵的眩晕和窒息。他不得不打开山洞入口的一条缝隙,让新鲜空气进入,但这样一来,热量又会迅速流失。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他将这次“霜降死令”的灾难,包括“夜间气温骤降至-20°c,土豆苗冻结枯萎,林羽用尸体脂肪燃烧加温但浓烟呛咳”的困境,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意识到,末世中的大自然,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强大和无情。
面对这样的困境,林羽必须找到一种既能保温,又能避免浓烟呛咳的应急方案。他再次回想起末世前的知识,以及他在废墟中收集到的物资。他想到了塑料布。在废墟中,他曾找到一些废弃的塑料大棚残骸,虽然破旧,但依然具有透光性和一定的保温作用。
他迅速行动起来。他将那些残破的塑料布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透明罩子。然后,他利用山洞内现成的岩石,在种植区上方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框架,将塑料布固定在框架上,构建了一个透明的暖房。
这个暖房的设计非常巧妙。在白天,塑料布能够有效地吸收阳光的热量,将热量锁在暖房内部,形成一个天然的温室。林羽将一些石块放置在暖房内部,让它们在白天吸收热量,在夜晚缓慢释放。
而在夜晚,当气温再次骤降时,林羽则会将之前收集的草席覆盖在塑料布上方。这些草席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效果,能够有效地阻止热量散失,将暖房内部的温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这种“塑料布+岩石构建透明暖房(白天吸热,夜晚覆草席保温)”的应急方案,在随后的几天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山洞外部依然寒冷刺骨,但暖房内部的温度却能够保持在零度以上,确保了剩余作物的存活。林羽感到一阵欣慰,他再次从绝境中找到了生存的希望。
他将这次“霜降死令”的成功应对,包括“应急:塑料布+岩石构建透明暖房(白天吸热,夜晚覆草席保温)”的创新方案,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意识到,在末世中,智慧和创造力,才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这次对严寒天气的应对,标志着林羽在“日常耕耘”阶段,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适应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他虽然经历了作物冻结的巨大损失,却也因此开发出了高效的保温暖房,学会了利用自然规律和有限资源来应对极端天气。这种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进一步凸显了第二卷核心逻辑中“平静表象下暗藏生态失衡与资源短缺的隐患”的深层含义——自然环境的威胁始终存在,而人类必须不断创新以求生存。
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塑料布和草席并非永久之计,它们会随着时间磨损。他开始思考,除了塑料布和草席,还有没有其他更坚固、更持久的保温材料?比如,利用地热,或者通过改造山洞结构来提升保温效果。他甚至想到了,如果能够培育出更耐寒的作物,那将是更高级别的农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