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杀阵”让林羽通过连环捕鼠器有效控制了鼠患,却也带来了死鼠腐臭和蛆灾的副作用,尽管意外发现焚烧后的土壤肥力提升。这让他意识到在末世中,任何解决方案都可能带来新的生态挑战。为了更彻底、更高效地解决鼠患,林羽将目光投向了生化诱饵,然而这次尝试却引发了更严重的后果。
山洞内的鼠患在“机械杀阵”的运作下得到了显着控制,但死鼠腐臭和蛆虫的滋生,以及随后的焚烧处理,让林羽意识到,传统的物理捕杀并非长久之计。他需要一种更隐蔽、更“干净”的灭鼠方法。他想到了毒药。虽然“毒杀禁忌”的经历让他付出了道德代价,但那毕竟是用于人,而对付鼠类,他可以放下心中的负担。
林羽再次来到山谷深处,寻找那些具有强烈毒性的变异植物。他小心翼翼地采摘,避免直接接触,然后带回山洞。他回想起之前提取毒素的经验,这次他更加谨慎。他将植物捣碎,提炼出比之前更浓缩、更具杀伤力的毒素。
他将这些剧毒的汁液,均匀地涂抹在烤制好的麦粒上,制成了毒饵。为了增加诱惑力,他还掺入了一些鱼肉的油脂。这些毒饵散发着诱人的香味,足以吸引饥饿的鼠类。他将制作好的毒饵,小心地放置在山洞内外的鼠类经常出没的通道、墙角以及废弃的洞穴深处。他设置了几个对照组,一部分区域放置机械陷阱,一部分区域放置毒饵,还有一部分区域不放置任何灭鼠工具。
最初的效果令人振奋。仅仅过了几天,林羽就在放置毒饵的区域发现了大量的老鼠尸骸。它们蜷缩在角落里,身体僵硬,口鼻流血,显然是被毒饵迅速毒死。他估计,毒饵组的灭鼠效率远远超过了机械陷阱。
林羽感到一阵欣慰,他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了彻底解决鼠患的方法。他开始着手清理这些死鼠尸骸。然而,当他来到山洞内部他用来取水的水井旁时,他却发现了一个骇人的景象。
水井周围的地面上,赫然躺着几只死去的变异鼠,它们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散发着恶臭。更糟糕的是,水井中的水,原本清澈见底,此刻却变得浑浊不堪,水面上漂浮着一些油腻的泡沫,散发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腥臭味。
林羽的心猛地一沉——老鼠尸骸污染水源!那些中毒的老鼠在死亡前,挣扎着来到了水源附近,然后死去。它们的尸体腐烂后,体内的毒素和腐败物渗入地下,污染了林羽唯一的饮用水源。
他立刻停止使用这口水井。他感到一阵恐慌。水源是生存的根本,一旦水源被污染,他将面临比鼠患更严重的危机。他知道,被污染的水源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甚至致命。他必须尽快找到新的水源。
林羽立刻开始在山洞周围寻找新的水源。他沿着山洞深处的一条裂缝,小心翼翼地探索。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他终于在山洞更深处的一个隐蔽角落,发现了一个地下暗河的泉眼。泉水从岩缝中汩汩流出,清澈见底,没有丝毫异味。他感到一阵庆幸,他找到了新的水源。
他立刻着手迁移水井。他用石刀和木铲,在新的泉眼处开凿了一个更大的水池,并用石块和泥土将其加固。然后,他将山洞内所有的盛水容器都清洗干净,重新灌满新的泉水。
为了彻底杜绝污染的再次发生,林羽还对旧的水井和周围的污染区进行了隔离。他用石头和泥土,将旧水井彻底填埋,并用荆棘和带刺的植物在污染区周围设置了警戒线,防止任何生物靠近。他知道,这片区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使用了。
他将这次“生化诱饵”带来的灾难,包括“用变异植物毒素制作毒饵,老鼠尸骸污染水源,被迫迁移水井并隔离污染区”的惨痛教训,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意识到,任何看似高效的手段,如果考虑不周,都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生态危机。
在处理完水源污染问题后,林羽开始对这次“生化诱饵”的试验进行更深入的分析。他收集了毒饵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并惊人地发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
他发现,虽然毒饵组的初期死亡率达到了75%,远远高于机械陷阱组的死亡率,但并非所有接触毒饵的老鼠都死了。一些幸存下来的老鼠,它们的身体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它们变得更加谨慎,对散发着毒饵气味的食物表现出明显的抗拒。
林羽感到一阵不安。这表明,存活鼠产生了抗毒性!这群老鼠在接触到毒饵后,虽然没有被毒死,但它们的基因可能发生了某种变异,使其对这种毒素产生了抵抗力。这意味着,未来这种毒饵对它们将不再有效,甚至可能促使它们进化出更强的适应能力。
这个数据让林羽感到毛骨悚然。他不仅没有彻底消灭鼠患,反而可能无意中“筛选”出了更强大、更难对付的变异鼠。这就像一场无形的军备竞赛,他使用的武器越强大,对方的反击就可能越致命。
他将这次“生化诱饵”的深层数据分析,包括“毒饵组死亡率75%,但存活鼠产生抗毒性”的惊人发现,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意识到,末世中的生态系统是如此的脆弱而又复杂,任何人为的干预,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
这次对变异植物毒素的利用,标志着林羽在“日常耕耘”阶段,对生物防治和生态平衡的认知达到了全新的高度。他虽然追求高效,但却因此污染了水源,并意外地促使鼠群产生了抗毒性。这种对生态系统缺乏整体考量的干预,进一步凸显了第二卷核心逻辑中“平静表象下暗藏生态失衡”的深层含义——人类的每一次“解决”问题,都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生态失衡”。
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鼠群的抗毒性意味着他必须重新思考灭鼠策略。他开始思考,除了毒饵,还有没有其他更安全、更持久的生物防治方法?比如,利用天敌来控制鼠群数量,或者通过改变山洞环境来使其不适宜鼠类生存。
此外,林羽也开始关注除了水源污染之外的其他环境污染问题。他知道,末世的生存环境是脆弱的,他需要一套更全面的环境管理方案。他甚至想到了,如果能够找到一种方法,来净化被污染的土壤和水源,那将是更高级别的生态修复能力。他对“生化诱饵”的深入探索,也预示着他将在“日常耕耘”的道路上,不断精进和突破,以应对末世中无尽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