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酿禁果”的尝试,让林羽在酿造低度甜酒上取得了成功,但腹泻的代价也让他认识到变异果实中未分解糖分的潜在风险。这促使他对食物的安全性有了更深层的思考。之前在“菌战升级”中,他掌握了利用灰叶草和石灰制作防腐剂,有效延长了咸鱼的保质期,而“烟熏悖论”的解决,更是让他学会了精细化熏制肉类。随着冬季的临近,气温骤降,林羽将目光投向了山洞内的天然低温环境,希望能利用这种“冰藏奇技”来解决大规模肉类储存的难题。
寒风呼啸着穿过山谷,带来刺骨的严寒。凛冬已至,气温骤降,山洞深处的岩壁上,甚至凝结出了一层薄薄的冰霜。林羽对此感到一丝欣喜。他想到了末世前常见的“冰藏”或“冷冻”技术。既然山洞内部如此寒冷,是否可以利用这份天然的低温,来储存更多的肉类呢?
在冬天,山涧中的鱼类活动减少,野兔和一些小型变异生物也变得稀少,获取新鲜肉类变得异常困难。因此,提前储备过冬的肉食,成为了林羽的首要任务。
他将最近捕获的几只变异野山羊的肉,简单切割成大块,然后直接悬挂在山洞深处最寒冷、最背风的岩壁上。他希望利用山洞天然的低温,让这些肉块自然冻结,从而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
起初,效果似乎不错。肉块在低温下迅速冻结,变得坚硬如石。林羽每天都会检查这些冻肉,它们看起来完好无损,没有丝毫腐败的迹象。他感到一阵欣慰,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简单而高效的肉类储存方法。
然而,仅仅过了几天,林羽便闻到山洞深处传来一股淡淡的臭气。他循着气味找去,发现那些悬挂的冻肉,特别是靠外侧和下方的一些肉块,表层已经开始出现不自然的暗沉,甚至有一些细小的霉斑。用手触碰,肉质也变得有些黏腻。
“冻肉变质了!”林羽的心猛地一沉。他将其中一块肉取下,仔细检查。虽然大部分肉块依然坚硬,但表层显然已经开始腐败。他意识到,即使在低温下,肉类表面的细菌和真菌依然会缓慢生长,特别是当它们暴露在空气中时。更糟糕的是,这股腐败的臭气,正悄然地吸引秃鹫!
就在他检查冻肉的时候,山洞外传来几声尖锐的嘶鸣。他抬头望去,只见几只体型巨大的变异秃鹫,正盘旋在他的山洞上空,它们的眼睛像鹰眼般锐利,死死地盯着山洞的方向。这些秃鹫在末世中变得更加凶猛,它们嗅觉灵敏,能够闻到数公里外腐肉的气味。一旦被它们盯上,它们就会持续骚扰,甚至尝试闯入山洞。
林羽感到一阵头疼。他原本是为了保存食物,却没想到这股臭气反而引来了新的麻烦。他必须找到一种能够完全隔绝肉类与空气接触,同时又能抑制臭气散发的方法。
他想到了蜂蜡。他曾在山谷深处找到过几个废弃的变异蜂巢,从中提炼出了一些纯净的蜂蜡。蜂蜡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和防腐性,可以隔绝空气和湿气。
林羽立刻开始尝试。他用炭火将蜂蜡融化,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每一块肉都浸入融化的蜂蜡中,让蜂蜡完全覆盖肉块的表面。蜂蜡冷却后,在肉块表面形成了一层坚固而严密的“保护壳”。这些被蜂蜡封装的肉块,不仅隔绝了空气,也有效地抑制了臭气的散发。
为了防止秃鹫的骚扰,林羽还将这些封装好的肉块,用坚韧的藤蔓捆扎好,然后悬于高处。他将它们挂在山洞深处最隐蔽、最高处的岩壁缝隙中,那里不仅温度最低,而且秃鹫也难以企及。
他将这次“冰藏奇技”的尝试,包括“冬季利用山洞低温储肉,但冻肉变质后散发臭气吸引秃鹫,改用蜂蜡封装并悬于高处”的解决方案,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以为这次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肉类储存问题。
然而,末世的生存总是伴随着意想不到的代价。
几天后,山洞内部的温度开始回升。虽然整体依然寒冷,但日间的气温波动,特别是当他生火取暖或烹饪时,使得山洞内部局部温度上升。林羽发现,那些悬挂在高处的蜂蜡封装的肉块,其表面的蜂蜡竟然开始出现细微的融化。
“滴答……滴答……”
他循着声音望去,只见融化的蜂蜡,正一滴一滴地从高处滴落下来,落在下层作物上。那些辛辛苦苦培育的灰叶草和土豆幼苗,被融化的蜂蜡滴落到叶片上,形成一个个透明的蜡斑。这些蜡斑阻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些幼苗的叶片甚至开始枯萎。
林羽的心又是一沉。他没想到,他为了保存肉类而采取的措施,竟然会污染下层作物。他不能为了肉类而牺牲掉他宝贵的植物,那样只会顾此失彼。
他立刻意识到,他必须每日调整悬挂位置。每天清晨,当山洞温度最低时,他会检查所有蜂蜡封装的肉块,调整它们的位置。对于那些有融化迹象的肉块,他会将其移到更低、更冷的区域。同时,他会用石刀小心地刮去滴落在作物上的蜂蜡,清理被污染的叶片。这项工作虽然繁琐,但却是他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他将这次“冰藏奇技”的代价,包括“蜂蜡融化滴落污染下层作物,需每日调整悬挂位置”的困境,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这面墙,已经成为他在这片废土上,每一次直面资源分配和生存取舍的真实写照。
这次对肉类冰藏技术的尝试,标志着林羽在“日常耕耘”阶段,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风险控制达到了新的高度。他巧妙地利用了山洞的低温和蜂蜡的特性来延长肉类保质期,但同时也发现了这种方法带来的新的“生态失衡”——对下层作物的污染。这进一步凸显了第二卷核心逻辑中“平静表象下暗藏生态失衡”的深层含义。
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每日调整悬挂位置只是权宜之计,而且依然存在污染的风险。他开始思考,是否能找到一种更高效、更安全的肉类储存方式?比如,在山洞深处开辟一个独立的、温度更稳定、与农作物完全隔离的“冷藏室”。或者,研究一种能够在低温下不融化、且无毒的天然封装材料。
此外,林羽也开始关注除了肉类之外的其他食物在低温下的保存问题。他知道,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冷藏需求。他需要一套更全面的低温储存方案,以确保食物储备的多样性和安全性。他甚至想到了,如果能够构建一个利用地下水循环来保持恒定低温的系统,那将是更高级别的储存保障。他对“冰藏奇技”的深入探索,也预示着他将在“日常耕耘”的道路上,不断精进和突破,以应对末世中无尽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