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天漏”的暴雨侵袭,以及地窖渗水、食物发霉的危机后,林羽深刻认识到,他的生存体系远非坚不可摧。竹筒排水渠虽然提高了效率,但其易腐蚀的特性仍需每日检查。抢救回来的土豆片失去了发芽率,地窖内的干燥岩缝虽然提供了新的储存空间,但食物的防潮问题依然严峻。他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才能确保农田的长久稳定。
雨后的山谷,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腥味和潮湿的腐败气息。林羽站在被冲毁的农田边缘,看着裸露的泥土和被雨水冲刷出的深浅不一的沟壑。他知道,如果下次再来一场暴雨,他的农田将再次面临被摧毁的风险。传统的加固田埂方法,在末世的极端天气面前显得如此无力。
他将目光投向了山洞内潮湿的岩壁上,那里生长着一片片茂盛的绿色苔藓。这些苔藓在末世中似乎变得更加顽强,它们紧密地附着在岩石表面,形成一片厚厚的绿色“毯子”。林羽突然想到,如果能将这些苔藓移植到农田边缘,它们是否也能像岩石一样,起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他决定进行一次新的尝试——苔甲护坡。
林羽小心翼翼地从山洞的岩壁上刮取大量的活苔藓。这些苔藓手感柔软而湿润,带着一股淡淡的泥土芬芳。他将苔藓铺在农田的边缘,特别是那些容易被雨水冲刷的坡地和田埂上。他用手轻轻按压,确保苔藓能够紧密地贴合在泥土表面。他还特意在苔藓的下方铺设了一些碎石,以期能更好地固定它们。
起初,苔藓护坡的效果非常显着。它们像一层绿色的“盔甲”,紧密地包裹着泥土,有效地防止了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当又一场小雨降临时,林羽看到雨水顺着苔藓表面缓缓流下,泥土没有被冲走,田埂也保持了完好。林羽感到一阵欣喜,他似乎找到了一个天然且有效的防洪固土方法。
然而,这种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末世的苔藓,似乎比他想象的更加“生猛”。在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滋润下,它们以惊人的速度开始繁殖。短短几天,原本只是薄薄一层铺设在田埂上的苔藓,竟然开始向农田内部蔓延,像一张绿色的巨网,迅速吞噬着幼小的作物。灰叶草的叶片被苔藓覆盖,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土豆苗也被苔藓的根系缠绕,争夺着本就有限的养分。
林羽感到一阵头疼。他原本是为了保护作物,却没想到这些“护坡”的苔藓,竟然成了新的威胁。如果任由它们继续生长,他的作物将会被彻底窒息,最终颗粒无收。
他立刻拿起石刀,开始修剪那些过度繁殖的苔藓。他将刀刃紧贴地面,一点点地刮去那些蔓延到作物区域的苔藓。然而,这些苔藓比他想象的更加坚韧,它们的根系深深扎入泥土中,而且表面湿滑,刀刃很容易打滑。更糟糕的是,苔藓内部夹杂着细小的泥沙和碎石,这让他的石刀很快就变得钝涩,切割效率大大降低。他不得不停下来,反复地磨砺刀刃,才能继续修剪。
他将这次“苔甲护坡”的尝试,包括“在田边铺设活苔藓层防止水土流失,但苔藓繁殖过快吞噬作物,定期修剪(刀刃易钝)”的困境,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他意识到,在末世中,任何一个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都可能隐藏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他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
林羽陷入了沉思。他不能完全清除苔藓,因为它们确实能有效固土。但也不能任由它们疯狂生长。他需要找到一个既能固土,又不会威胁作物生长的“平衡厚度”。
他再次进行试验。他将农田边缘的苔藓全部清除,然后重新铺设,并严格控制其厚度。他用尺子(用一根木棍刻画的简易刻度)测量,尝试将苔藓的厚度控制在不同的水平。
他首先尝试了1厘米的厚度,结果发现固土效果不佳,雨水冲刷后依然有泥土流失。
他又尝试了5厘米的厚度,虽然固土效果很好,但苔藓依然会快速蔓延,很快又开始威胁作物。
最终,经过反复的尝试和观察,林羽找到了一个“平衡点”——保留3厘米的苔藓厚度。这个厚度,既能有效地固土,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有效抑制苔藓的过度繁殖,使其不至于与作物争夺养分。林羽每天都会用石刀沿着农田边缘,小心翼翼地修剪苔藓,确保它们保持在这个理想的厚度。这项工作虽然繁琐,但却能保证农田的长期稳定。
他将这个重要的“平衡点”——“保留3cm苔藓厚度,既固土又不争养”,以及“刀刃易钝”的维护问题,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这面墙,已经成为他在这片废土上,每一次直面生态失衡,并最终找到最佳平衡点的真实写照。
这次对苔藓护坡的尝试和改进,标志着林羽在“日常耕耘”阶段,对农田生态系统的管理达到了新的精细化程度。他不仅学会了利用自然资源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如何控制和平衡这些自然资源,使其为己所用,而非成为新的威胁。这进一步凸显了第二卷核心逻辑中“平静表象下暗藏生态失衡”的深层含义。
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刀刃的磨损是一个持续的问题。他开始思考,是否能找到更坚硬、更耐磨的材料来制作修剪工具?比如,一些变异生物的骨骼,或者废墟中可能存在的金属碎片。
此外,林羽也开始关注除了苔藓之外的其他植物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他知道,一些植物可能具有固氮、驱虫或改良土壤的功效。他需要一套更全面的农田生态管理方案,以确保农业生产的持续高效。他甚至想到了,如果能够培养一些具有特殊作用的变异植物,那将是更高级别的生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