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对山洞的全面整顿,林羽对生存的每一个细节都愈发上心。火光,是黑暗中的生命线,而火种不仅关乎取暖和做饭,更涉及夜间照明与防御。前几天用基础火柴和燧石虽然勉强点火,但火力不够,时常因为潮湿空气熄灭,甚至险些造成意外。林羽决定自制更加可靠且安全的新型火种。
在山洞阴湿处,他翻找出一种灰白色的真菌。靠近一闻,霉味中带着刺激,拨开后一数,果真带着厚厚一层细小孢子。他小心采集这些孢子,带回洞里与干草反复混合,揉搓成团。点燃实验中,火绒蓬松易燃,火舌跳跃间能瞬间点燃木柴,成为极为理想的火种材料。只是初几次点火,他很快发现火绒过于易燃,火苗窜得太猛,有一回火绒团掉落地面,差点引发火灾。林羽不得不承认,使用火种既要求便捷高效,更得安全可控。
为此,他想出了湿泥包裹火绒的思路。林羽外出选好黏性强、含水量高的土壤,调成半流状。在每团火绒外包上一层细腻湿泥,大约两指厚。他耐心调整泥层厚薄,反复尝试,终于控制到既不影响点燃,又能防止火绒自行挥发的程度。每次使用时,只需捏开泥壳取出中心的一小角火绒即可点燃,其余还能继续保存。就这样,林羽储备下整整一批安全耐储的火种包,山洞照明和取暖问题得到极大缓解。
然而,一次夜间照明实验后,林羽惊觉危机悄然降临。由于湿泥包裹火绒燃烧不够充分,山洞内忽然烟雾弥漫。浓烟不断堆积,空气中呛人气味让人头晕目眩。他连忙奔向通风口,却发现烟雾挤压下,原本高位开凿的通风口竟出现了塌陷。部分岩壁脱落,裂缝迅速扩大,山洞内空气变得更加浑浊,仿佛随时都要窒息——稍有迟疑就可能丧命其中。
深夜火光摇曳,林羽咬紧牙关冲向通风口。四下皆是烟尘与碎石,视线模糊。他使劲用湿布掩住口鼻,苦苦搜寻着岩壁最脆弱的地方。他摸索着结构,发现通风口长期遭遇酸雨与烟熏后早已松动。情势危急之下,他将事先准备的结实木材、藤条反复撑插、填补缝隙,又用泥土封实固定。汗水和烟尘混合流下,力气近乎耗尽,林羽却始终没有退缩,直到山洞中气流终于恢复,烟雾渐渐稀薄,他才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口喘息。
这场突发危机让林羽身心俱疲,也让他内心产生巨大波澜。刚发现烟雾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本能的慌张,茫然中忍不住质疑自己的努力是否会前功尽弃。但越是生死关头,他反而变得冷静。总结问题、迅速反应——他能感到在绝境中锻炼出的耐性,和本能对生的渴望。他紧咬牙关,坚信只要不崩溃,山洞这个避难所就不会倒下。
危机解除的瞬间,林羽迎来长久未有的轻松。修复通风口后,他坐在洞口仰望星空,胸中升起强烈的自信。就算世界再黑暗,也无法掩灭他求生的决心。
危机过后,林羽在再度检修通风口时,有了新的收获。他惊奇地发现,通风口周边竟然不是普通岩石,而是一种异常坚硬的特殊岩层,而且接缝处分布着深深浅浅的奇异符号与复杂纹路。林羽揣摩不透符号含义,却隐隐觉得这些与先前洞穴内的神秘石头、金属徽章存在某种联系。他默默将这些线索记在心底,准备日后深入探索。
通风口下方还有一个隐隐约约的小洞口,在烟雾缭绕中显得不可琢磨。林羽没贸然进入,但心里已经埋下种子,说不定那个洞穴隐藏着整个山系更深处的秘密。
与此同时,林羽注意到洞口附近生长着的一株变异植物再次出现异常。它们蔓延更快,叶色比先前更深。林羽警觉起来,决定加强日常巡视与观察。他明白,在这个世界,任何小小的异常都可能预示着巨大的威胁或转机。
林羽长久注视着掌心残存的火绒和指间还残留余温的湿泥。他明白,危机总是潜伏于岁月安稳之后,而破解危机的钥匙,则藏在每一次不懈的尝试和改良里。山洞的火种安全守住了,他的心火,也在一次次危机中变得更加旺盛。他已准备好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一轮挑战,无论是从洞穴深处,还是黑暗废墟外部,都不会让他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