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羽精心的维护下,山洞内外已然构建起一套相对完善的生存体系。内部,土豆与灰叶草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堆肥和骨粉滋养着土地,菌丝网络净化着空气,蒸馏器艰难地提供着宝贵的淡水。外部,漂白后的骸骨长城威慑着变异生物,而橄榄油保护着他赖以生存的工具。林羽在这片庇护所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掌控感,然而,来自天空的威胁——酸雨,始终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
虽然他已经用碎石和木板搭建了双层防护来保护试验田,但这种防护并非万无一失。尤其是山洞的洞口,虽然有天然的岩石遮蔽,但在大雨倾盆时,仍然会有少量雨水溅入。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为整个山洞,特别是洞口附近的活动区域,提供一个更全面的防护。他需要一个能够有效阻挡酸雨的顶棚。
林羽回想起他在废墟中搜集到的各种物资,其中有一些废弃的塑料布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些塑料布虽然破旧,但质地坚韧,而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他想,如果能将这些塑料布拼接起来,搭建一个顶棚,或许就能彻底解决酸雨入侵的问题。
他立刻行动起来。他首先在山洞洞口上方,用一些粗壮的枯枝和藤蔓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支架。然后,他将那些破旧的塑料布裁剪成合适的形状,并用细小的藤蔓或坚韧的植物纤维将其精心缝合拼接,试图形成一个面积足够大的整体。他决定将棚顶设计成棱形,这样雨水就能顺着斜面快速滑落,减少积水。
经过数日的辛勤劳作,一个用废墟塑料布搭建的棱形棚顶终于成型,覆盖在山洞洞口上方。当它第一次将落下的雨水完全阻挡在外时,林羽心中充满了喜悦。雨水打在塑料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密集的鼓点,奏响着他在这末世中胜利的乐章。
然而,这份喜悦并未持续太久。仅仅过了几场酸雨,林羽就发现,塑料棚顶上开始出现一些细小的漏痕。酸雨的腐蚀性远超他的想象,那些看似坚韧的塑料布,在长时间的浸泡下,开始出现劣化和破损,水滴透过这些细小的孔洞,滴落在洞口附近的地面上。虽然漏水不多,但长此以往,依然会对洞口区域的物品造成损坏,甚至可能再次威胁到试验田。
林羽的心头猛地一沉。他意识到,仅仅依靠单一的塑料布,无法长时间抵御酸雨的腐蚀。他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来延长塑料布的寿命,增强其防护能力。
他仔细检查那些出现漏痕的区域,发现它们大多是塑料布本身的老化或接缝处。他想到了之前用于加固塑料棚内侧的树叶。树叶虽然本身不防水,但它们层层叠叠,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和缓冲能力。如果将树叶加垫在塑料布的内侧,或许就能起到补强作用,吸收渗透下来的少量雨水,并延长塑料布的寿命。
他立刻着手收集山洞内外的干燥落叶,特别是那些宽大、质地较为坚韧的叶片。他将这些落叶晒干,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其层层叠叠地铺设在塑料棚顶的内侧,特别是那些容易出现漏痕的区域,以及塑料布的接缝处。他用细小的藤蔓将树叶固定在塑料布上,确保它们不会被风吹散。
这种“内侧加垫树叶补强”的方法,果然起到了作用。当下一场酸雨来临时,雨水落在塑料棚顶上,依然形成一道水帘,发出密集的鼓点声。但这一次,林羽观察到,即使有少量雨水渗透过塑料布,也会被下方的树叶层吸收,不会直接滴落。树叶的加入,不仅为塑料布提供了额外的物理支撑,也起到了缓冲和吸水的作用,有效地延长了塑料棚顶的寿命。经过他的测试,这种加垫树叶的塑料棚,其有效防水寿命可以延长大约三天。这意味着,他不需要那么频繁地更换塑料布,为他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林羽欣喜地看着自己亲手搭建的“塑料堡垒”,它虽然简陋,却有效抵御了来自天空的威胁。他将这种“废墟塑料布搭建棱形棚顶”、“酸雨腐蚀产生漏痕,内侧加垫树叶补强(寿命延长3天)”,以及“雨水在棚面形成水帘,敲击声如密集鼓点”的细节,都详细地记录在了“败者之碑”上。这面墙,已经成为他在这片废土上,每一次直面环境挑战,并最终找到应对之策的最好见证。
这次成功的防护体系升级,让林羽对末世中材料的再利用和复合材料的构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意识到,即使是看似无用的废弃物,只要经过巧妙的组合和利用,也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价值。
然而,林羽并未因此而自满。他知道,塑料布的寿命仍然有限,树叶也需要定期更换。他开始思考,是否能找到一种更具耐腐蚀性的材料来替代塑料布?比如一些特殊的变异植物的韧皮纤维,或者经过特殊处理的动物皮革。他甚至想到了,如果能找到一种天然的树脂,能够用来涂刷塑料布,是否能够进一步提升其防水和耐腐蚀性能?
此外,林羽也开始关注除了酸雨之外的其他天气威胁。他知道,末世中可能还会出现强风、冰雹,甚至是一些未知的气象灾害。他需要构建一个更全面的天气防护体系,确保山洞的安全。他甚至想到了,如果能利用山洞的天然结构,建造一个能够抵御更极端天气的避难所,那将是真正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