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产妇生产保障法,新朝上下,和妇产相关的大夫就紧俏起来。
朝廷显然早有准备,立马在各州府开始招募学生,对本就学过医术的,进行一轮选拔。
选中之人,可以公费入新都,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虽说如今男女大防的观念,已经淡了许多,但主动报名参与选拔的,几乎全是女医。
男人们,大多还是觉得女子生产晦气,纵然朝廷有意栽培,也是不愿意碰的。
就算有那么一些年轻人,想尝试尝试,家中也是不肯的。
选拔结束,各州府一共选出一百人前往幽州新都。
一开始,大家还以为,负责教学的应当是太医院的太医们。
谁知,等到了幽州,众人才知道,她们的老师,竟是传闻中的黎山神医。
神医不苟言笑,十分严格,但教的东西,却比她们从前从师父或者书本上学到的,要实用许多。
神医不会纸上谈兵。
早早的就征兆了一批有孕的妇人,要五人一组,负责一位产妇整个孕程的脉案记录。
一月考核一次,考核通过继续学,失败了就退至教室继续学。
若有孕妇人整个孕程,学生们都照看得好,且脉案正确,经由产妇同意,便可为产妇接生。
而黎向月选中的这些产妇,尽数出自贫苦之家,身体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
请她们来,既能给予银钱上的额外补贴,也能让她们有免费的大夫可以时刻盯着她们的身体状况。
学生们也能从疑难产妇身上,汲取到更多经验。
之于她,也是有很大的益处的。
黎向月虽然懂生产知识,但那始终不是她的强项。
如此多的产妇在,她完全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和治疗,撰写一部正儿八经的,与各类产妇有关的医书来。
以供更多后生学习借鉴。
这边女医们如火如荼的学着。
那边以成相为代表,和西方诸国使团的谈判,历经足足俩月,也几近尾声。
而西方使团早没了,初登新都港口时那股高高在上的傲慢。
这么久了,他们只在长公主的百日宴上,远远见过一次女皇和皇夫。
这期间,他们提出过许多次,要和女帝当面谈合作。
可统统被拒绝了。
理由也很简单直接:“陛下要处理的朝政太多,等西方使团和内阁差不多达成一致之后,自会召见。”
这一谈就是两月。
西方人一致认为,成玉太难缠了。
总是笑眯眯的,好似很好说话,但在利益上面,刻薄得令人想要掀桌。
原本他们的愿景,是如从前的虞朝、倭国和百越等东方国家一样。
他们吃足九成的利润,施舍般的给新朝留一成利润。
谁知,谈到最后。
成玉竟是要将立场调转一个个儿。
叫他们来当冤大头!
你说,既如此那便不谈了?
也是不行的。
这十余年来,新朝的茶叶、瓷器、精盐等等与寻常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
已经无声无息的渗透进了西方百姓的生活中,成了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他们不得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