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清浅凭借“复式记账法”在摄政王府站稳脚跟后不久,朝堂之上,便起波澜。
这一日早朝,气氛异常凝重。
江南八百里加急奏报,称当地连降半月暴雨,江河泛滥,堤坝决口,扬州、苏州、杭州等地皆成泽国,数十万灾民流离失所,急需朝廷赈济。
此报一出,满朝哗然。江南乃大燕赋税重地,此次水灾,不仅关系民生,更动摇国本。
龙椅上的皇帝萧承宇脸色铁青,当即询问户部存粮。户部尚书战战兢兢回禀,因北境战事消耗,国库空虚,存粮不足百万石,难以应对如此大灾。
皇帝闻言大怒,斥责百官无能。随即,他目光扫过众臣,最终落在了刚刚恢复亲王爵位不久的逸王萧逸辰身上。
“逸王,”皇帝沉声开口,“江南水灾,事关重大。朕欲派你为钦差,即刻赶赴江南,负责赈灾事宜,安抚灾民。你,可愿为朕分忧?”
萧逸辰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喜色。他立刻出列跪倒:“臣弟领旨!定不负皇上所托,必竭尽所能,完成赈灾重任!”
朝堂之上,不少官员都看出了皇帝此举的深意。逸王刚刚在秋猎之事上栽了跟头,失了圣心。此刻派他去江南赈灾,无疑是想给他一个重拾声望、积攒政治资本的机会,以此来制衡权势日盛的摄政王夜玄凌。
夜玄凌对此,面无表情,仿佛事不关己。
退朝后,摄政王府书房内。
秦风神色凝重地对夜玄凌分析道:“王爷,陛下此举,意在扶持逸王,其心昭然若揭。江南富庶,是天下粮仓,让逸王掌控赈灾事宜,便是想让他借机掌握江南的粮道财权。”
夜玄凌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而且,”秦风继续说道,“江南水灾,堤坝失修是主因。负责江南盐铁布政的,多为丞相门生。陛下让逸王去查,恐怕也是想借逸王之手,敲打丞相一派。”
“一石二鸟。”夜玄凌冷哼一声,“这位陛下,倒是越来越懂得权衡之术了。”
“只是,”秦风眉头紧锁,“属下总觉得,此事并非如此简单。国库空虚,逸王空手而去,如何赈灾?江南官场盘根错节,那些地头蛇又岂会轻易听他号令?除非……陛下另有安排。”
夜玄凌闻言,也陷入了沉思。
就在这时,苏清浅的声音,在他脑中响起,带着一丝急切和凝重。
“王爷,我记起来了!在……在我看过的那些‘杂书’里,有过类似的情节!”
夜玄凌精神一振。
“原书中……我是说,那些杂书记载,江南大水之后,朝廷派去的钦差,为了快速筹集粮款,以‘勾结逆党,囤积居奇,意图谋反’的罪名,查抄了江南当地数家富可敌国的盐商和粮商的家产,用他们的钱粮,来赈济灾民。”
苏清浅的声音微微有些颤抖。
“而书中记载,那位被派去赈灾的钦差,正是……夜玄凌。”
夜玄凌的瞳孔,猛地一缩。
苏清浅继续说道:“那些被查抄的富商,很多都与当时的‘太子党’,也就是后来的逸王萧逸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您正是用这种手段,狠狠打击了太子党的势力。”
“现在,陛下让逸王去江南,难道……他是想让逸王,效仿您当年的做法,用同样的手段,来对付……如今在江南,势力最为庞大,也最让朝廷忌惮的……我们摄政王府的产业?!”
一瞬间,书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
这,才是皇帝真正的目的!
这不仅仅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这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借刀杀人的毒计!
皇帝这是要,借逸王这把刀,来砍断夜玄凌在江南的经济命脉,更要败坏他好不容易才在民间建立起来的“仁德”名声!
这一局,凶险至极。